當英文版《百褶裙》跨越太平洋抵達北美大陸時,封面上那些由苗族蠟染技藝呈現的藍白紋樣,恰似一條無形的文化紐帶,將中國西南山區的民族智慧與西方讀者的審美期待悄然連接。這不僅僅是一本兒童繪本的旅程,更是廣西民族出版社“走出去”戰略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古老的非遺手工技藝現代表達的一次成功探索。作為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我見證了這冊充滿民族藝術魅力的圖畫書如何突破語言與文化的重圍,在國際出版市場贏得一席之地。
2020 年秋,兒童文學作家吳烜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被一位身著苗族服飾的女子的蠟染畫作和刺繡作品深深觸動,這位女子就是“百色十大工匠”、苗繡與蠟染非遺傳承人——楊云,于是萌發了與楊云合作,以苗族蠟染這一非遺技藝重塑童書繪本藝術形態的構想。這與廣西民族出版社長期關注的“民族文化的創新表達”選題方向不謀而合。經過三年的精心打造,一套將古老的蠟染技藝和苗族服飾文化相結合的蠟染繪本《牛角梳》《百褶裙》《百鳥衣》相繼面世。這三冊繪本都使用苗族蠟染工藝,卻又各有特色:《牛角梳》構色單純而線條繁復;《百褶裙》運用了貴州丹寨苗族“二次染”的工藝,呈現藍白之間的更多層次;《百鳥衣》則在蠟染圖案之上加入了苗繡技法。這些繪本,故事娓娓道來,工藝層層遞進,藍白之間,百褶蹁躚,一些“瑕疵”展現出手工的溫度,恰恰體現了一種本真的風格。
牛角梳、百褶裙、百鳥衣不僅是服飾,更是苗族女性生命經驗的物質載體;蠟染不僅是工藝,更是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這種文化符號的雙重性,構成了國際傳播的基礎。吳烜老師的故事生動活潑、童趣盎然,將苗族文化中的集體記憶轉化為兒童能夠理解的情感體驗,通過小女孩阿草、阿朵、阿巧的純真視角,講述了牛角梳、百褶裙、百鳥衣誕生的過程,展現苗族女性的代際文化傳承。楊云老師使用苗族蠟染工藝制作原畫,慢慢摸索“"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結合點。每一幅畫作都是她用蠟刀蘸著滾燙的蠟汁細心描繪在棉布上,并經數次染、漂、曬而成。它們連在一起,成為一幅幅連綿的蠟染藝術長卷,在各種工藝美術展會、閱讀分享會上收獲眾多驚嘆的目光。"2021 年至"2023 年,這些畫作獲得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金獎、廣西文藝花山獎之“創新獎”、“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優秀獎、廣西工藝美術作品等次認定一等次、“走好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等多項榮譽。習慣了鮮艷色彩的小讀者也被這種極簡的藍白配色傳遞的質樸的力量所吸引。
“走出去”的道路并非坦途。出版社最初接觸的幾家國外出版社都表達了對“小眾題材”繪本市場表現的疑慮。轉折點出現在nbsp;2022 年“"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的獲獎——《百褶裙》繪本蠟染插畫在全球參評的近"800 個作品中獲得原創插畫展優秀作品獎,證明其藝術價值能夠跨越文化邊界,推動中華非遺文化國際傳播,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為世界兒童提供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當成人世界的文化差異可能形成壁壘時,兒童對美與成長的共通感受反而成為暢通的傳播路徑。
2023 年“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的立項為《百褶裙》"出海提供了關鍵助力。在申報過程中,出版社突出強調了該項目在“非遺活態傳承”和“兒童美育創新”方面的雙重價值。這些細節強化了圖書的教育功能,使其超越普通繪本,"成為文化傳播的立體載體。
廣西民族出版社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2021"年"9 月,與越南芝文化股份公司、法國太平洋通出版社簽訂《百褶裙》"越文版、法文版權輸出協議;2023"年,與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公司簽訂《百褶裙》英文版權輸出協議。2024年12"月15"日,《百褶裙》正式在北美出版發行,被美國阿卡迪亞市圖書館收藏,通過國際書展、文化交流活動等多渠道推廣,并在亞馬遜線上進行銷售。
《百褶裙》的“出海”歷程,有三個方面為廣西出版“走出去”提供了范式參考。首先是“非遺"+"” 的選題策略,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出版形態嫁接,既避免了對民族符號的簡單消費,又實現了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其次是“借船出海”的協作模式,通過參與國家級出版工程獲取資源,借助國際獎項提高美譽度,利用海外渠道實現本土化運營。再次,廣西民族出版社近年來構建“民族出版國際傳播矩陣”,逐漸摸索出“立足本土、對話世界”的差異化路徑。這些實踐印證了一個出版理念:真正“走出去”的從來不是孤立的圖書,而是通過圖書構建的文化對話機制。
《百褶裙》“走出去”的足跡或許微不足道,但文化傳播的真正價值不在于覆蓋的廣度,而在于觸達的深度。就像苗家女子制作百褶裙時需要將布料折疊數百次才能成就那獨特的韻律,出版“走出去”"同樣需要耐心與精誠——每一次文化的相遇,都需要經歷理解、轉化與再創造的復雜工序,"最終在時光的淬煉中顯現其獨特價值。這或許就是《百褶裙》"成功“"出海”給予我們最珍貴的啟示。
(作者系廣西民族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