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一位青年義士有感于家國動蕩,矢志投身革命。他對日本明治維新領導人之一西鄉隆盛的詩作進行了改寫:“男兒仗劍出鄉關,不斬樓蘭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此后,他一心追隨孫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大業,百折不撓,最終殞命沙場,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他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辛亥革命先驅藍天蔚。
少有壯志:投筆從戎謀報國
當地有座木蘭山,山中有座木蘭廟,香火很旺。藍天蔚幼時多次陪母親范氏前去廟中,栩栩如生的花木蘭像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藍天蔚,自號秀豪,1878 年生于湖北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藍家大灣。在藍天蔚的家鄉黃陂,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廣泛流傳。
藍天蔚的青少年時代,正是中國人民面臨民族危機的時代。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更是讓國人堅信“強國必須先強軍”。少有大志的藍天蔚信奉“文事必兼武備”,于是他跟隨湘軍宿將學習軍事。
1896 年1 月,湖廣總督張之洞效仿西方編練新軍,藍天蔚毅然投筆從戎。參軍后,他因表現突出,被選入湖北武備學堂深造。
1899 年,經清廷選拔,包括藍天蔚在內的八十一名學生分兩批官派赴日本留學。兩年后,他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習工兵科,為第二期學員。在校期間,他與第一期同學吳祿貞、張紹曾二人結識,相交甚篤。三人學習成績都很突出,且志向不凡,被稱為“士官三杰”。
留學期間,藍天蔚接受了課程滿滿、紀律嚴明的日式軍事教育。同時,他還接觸到不少先進思想和民主革命理念,這使他逐漸萌生了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的革命思想,因此他秘密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開始走上革命道路。
年,藍天蔚與劉成禹、李書城等鄂籍留日先進青年,共同創辦了留學生界第一個以省名命名的刊物《湖北學生界》月刊,以“輸入東西學說,喚起國民精神”。藍天蔚在此刊連續發表了四篇軍事論文,其中《軍事與國家之關系》一文以英、法、德、美為例,說明軍事“用之獨立,為興國之第一義;練其實力,為防國之最利器”,進而指出清軍癥結是徒具表象,不存在精神,大聲疾呼“必使全軍發愛國之熱誠”。
1903 年春,沙俄拒絕按約從我國東北撤兵,并向清政府提出七項新的無理要求。消息傳到日本,廣大中國留學生無不義憤填膺,掀起了一場“拒俄運動”。4 月29 日,在“拒俄義勇隊”(后改為“拒俄學生軍”)創立大會上,隊長藍天蔚發表慷慨演講:“今者同志諸君子,仗大義,發公憤,怵于亡國之禍,欲以至貴至重之軀,捐之沙場,以拒強虜,以爭國權,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光彩,亦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慘劇也?!币粫r加入學生軍者有三百人,他們日日操練,備赴疆場。然而成立僅五日,日本外務省和東京神田警察廳便出面干涉,認為留學生組成軍隊于日本主權有礙,要求停止活動,并令解散。
盡管如此,東京留學生的拒俄運動仍在全國造成了很大影響,藍天蔚等人的愛國行動,也遭到清政府的忌憚。5 月上旬,清廷命時任湖廣總督端方將藍天蔚召回國內,準備對他嚴加懲處。同學們對藍天蔚的安全表示擔心,紛紛勸他不要回國。藍天蔚坦然道:“救國者,國人之責,吾一身安足惜?!彼鎸η逭膰绤栘焼柡翢o懼色,痛言愛國大道。清政府懾于藍天蔚的聲望,又顧念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最終沒有深究。
東瀛礪劍:回歸桑梓練新軍
1904 年6 月,藍天蔚應京師練兵處之召赴京任職。張之洞非常欣賞藍天蔚,力勸他留在湖北,輔佐自己。藍天蔚被張之洞的一片誠心打動,留了下來,擔負起湖北新軍的訓練事務。
藍天蔚在家鄉帶兵治軍,努力培養鄂軍人才,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愛兵如子、治軍有方,深受新軍士兵愛戴。軍中的日本教官也對他佩服不已,說:“藍天蔚學識優長,深得人心,有輔佐才能,無驕傲惡習,這種優秀少壯軍官,就是在日本軍隊中,實不可多得?!?906 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治所在今河南安陽)舉行秋操比武,袁世凱的北方新軍和張之洞的南方新軍雙方對陣,會操三日,南軍均占優勢,其中南軍正參謀官藍天蔚功不可沒。
除了軍事知識,藍天蔚還在湖北新軍中宣揚愛國、救民思想。早在1904 年,藍天蔚就在新軍工程第八營中設立隨營學堂。他還在新軍中倡辦一團體,名叫“學友會”,每逢星期日下午,所有參加的學員都來聽藍天蔚的演講。藍天蔚在演講中既講授軍事科學知識,也經常結合時勢大講印度被滅、波蘭亡國之慘狀,及甲午之戰、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之原因和結果,情緒激動時常痛哭流涕,聽者無不感動落淚。一次,藍天蔚以日本持戰勝之威,強逼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為題,對官兵演講喪權辱國的過程,課堂上官兵義憤填膺,同聲呼號“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還我河山,鏟除仇人”!
藍天蔚在湖北新軍中播撒民主共和的種子,為日后武昌起義奠定了思想基礎。得知湖北新軍思想活躍,難以掌控,創辦新軍的支持者慈禧預感不妙,曾憂心忡忡地說:“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慮的也在湖北?!?/p>
1908 年秋,藍天蔚再次東渡日本,考入日本陸軍大學。日本陸軍大學是一所培養高級軍事人才的學校,按日本政府的規定,該校不收外國留學生。由于藍天蔚軍學宏博,成績優異,被破例收入。藍天蔚在日本陸軍大學認真學習新的軍事科學知識,造詣更深,回國后成為清政府更加倚重的將才。
白山黑水:策劃起義動天地
1910 年,藍天蔚歸國,被任命為新軍第二混成協統領,駐扎于奉天北大營。此時,“士官三杰”之一的吳祿貞已調任新軍第六鎮統制,駐扎在保定、石家莊一帶;另一位張紹曾調任新軍第二十鎮統制,駐扎在奉天、直隸東部沿海一帶。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領導的北方這三支新軍有三萬余眾,訓練有素、裝備先進。與此同時,他們在東北秘密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藍天蔚為支部負責人之一。到1910 年底,同盟會遼東支部已發展到一百多人,聯系的群眾達三萬五千人。
日俄戰爭后,留日歸來的藍天蔚反日舉動更為激烈,讓日方十分忌憚。1910 年,日軍步兵第二十二旅團在奉天鐵嶺舉行聯合演習,藍天蔚要求對方立即中止,并以本國演習為由,率隊徑直穿越日方演習區域,令日方憤憤然:“藍天蔚夙抱排日思想,事事物物皆與帝國作對?!?/p>
據載,藍天蔚部下一中士入城采買,被日本警察無理挑釁,該中士以一人打傷十余人,本人竟能安全返回部隊。事后日方領事出面交涉,藍天蔚霸氣回復,這種士兵的小沖突,還談不到交涉,不然就約定地點,我們來干一下子吧。藍天蔚還將該中士升為司務長,此舉讓全軍抗日士氣大振。
1911 年,清政府準備在灤州(今河北省灤州市)一帶舉行秋操演習,令新軍在10 月上旬集中待命。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秘密商議:“趁此秋操,新軍實彈射擊,先將禁衛軍掃清,再整軍入京,約武漢同時舉兵,使清廷首尾難顧,一舉滅之?!比欢?,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義因故提前爆發,惶恐萬分的清廷慌忙下令停止秋操,阻止了新軍的集中,并將禁衛軍撤回北京,防護京城,藍天蔚等人的計劃落空。
武昌起義后,五百多名革命黨人先后三次電請遠在奉天的藍天蔚來鄂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結果陰差陽錯電報未能送達,而被迫參與革命的黎元洪卻成了武昌起義元勛,此結果令人扼腕。
10 月下旬,張紹曾、藍天蔚等新軍將領聯名奏呈清廷,提出立憲要求,是為“灤州兵諫”。他們組成“立憲軍”,以兵力“策憲政之進步”,迫使清政府下了“罪己詔”,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乘此良機,吳祿貞與張紹曾、藍天蔚等人密議分三路進軍北京,推翻清政府。由于事情泄露,藍天蔚等人還沒來得及率部出關,車輛已被北洋大臣袁世凱和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提前遣走。接下來吳祿貞在石家莊被袁世凱誘殺,張紹曾被清政府褫奪兵權,藍天蔚孤掌難鳴,計劃再次失敗。
藍天蔚沒有被多次失利嚇退,他積極聯絡革命黨人暗中組建關外革命軍,被推舉為討虜軍大都督,打算驅逐趙爾巽,繼而宣布奉天獨立。在奉天省城的革命黨人,也分赴省內各地準備發動武裝起義。
11 月12 日,藍天蔚等人計劃在諮議局召開奉天各界和各自治團體大會,屆時新軍從北大營開進城內,準備占據總督署及重要庫房。令藍始料不及的是,起義計劃再次泄露。趙爾巽急調守衛邊防的張作霖舊軍連夜疾馳六百里入城,張作霖則在會場外架起大炮,炮口對準了諮議局,還在會場內拔槍威脅與會代表,新軍官兵被控制。
11 月14 日,清政府撤銷藍天蔚的職務,將他監視起來。此后全省各地的起義新軍和民間武裝,均被趙爾巽與張作霖血腥鎮壓。張作霖因反藍天蔚有功,升為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入駐北大營,從此壯大為奉系軍閥“東北王”。藍天蔚試圖用“不流血”的方式驅逐趙爾巽未果,反而被趙爾巽以“派赴東南各省考察”為名禮送出關。
北伐烽煙:鐵馬冰河戰旗紅
1911年底,壯志未酬的藍天蔚在友人的幫助下輾轉來到大連,繼續積極策劃、領導東三省的起義行動。清政府勾結日本勢力殘酷鎮壓革命行動,同時抓緊搜捕藍天蔚等人。
為了維持東北地區的革命形勢,同時爭取其他地區革命力量的支持,藍天蔚乘船自大連奔赴上海,很快募兵成立了中國十字軍(后成為北伐軍骨干)。
當時南方革命黨人已光復上海、南京,各省革命黨人紛紛集中上海,正在籌建臨時政府。有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產生了“革命已經成功”的錯覺;有些人則一味追求個人的官職與利祿,以至爭權奪勢,水火不容。看到這種情況,藍天蔚十分痛心,泣告眾人:“大家齊心協力尤恐難于取得最后勝利,現在竟內訌起來,重蹈太平天國的覆轍,這怎么能行呢?”說罷舉槍自擊,擊傷了左腕。藍天蔚的驚人之舉震撼了革命黨人,他的名望由此日隆。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擬委任藍天蔚為參謀總長,藍天蔚推辭不就,請命北伐。藍天蔚向孫中山詳細匯報了北方斗爭的形勢,提出了占領東三省,進而從側背直搗幽燕,一舉推翻清王朝的戰略設想。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認真聽取了他的意見,制定了革命軍六路北伐的計劃。1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藍天蔚為關外都督兼北伐第二軍總司令。
1月16日,藍天蔚率領北伐軍數千人,分乘海容、海琛和南琛三艘軍艦以及泰順、新昌、公平等運輸船由滬北上,首先攻克煙臺,與山東、關外民軍會師,聲勢大振。為防止意外,并減輕北伐軍的軍事壓力,他還向日本關東都督發出照會:“切望貴國確保南滿鐵路之中立,對民軍及清軍,均應一律同等對待?!?/p>
在進行了政治、組織、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準備之后,2月1日夜至2月2日晨,藍天蔚指揮北伐軍主力分別在遼東半島的貔子窩、花園口、大孤山、安東等處同時強行登陸。在當地民眾的密切配合下,與清軍展開激烈的戰斗,清軍節節敗退。藍天蔚張貼安民告示,宣布“免稅令”,下令將民國元年以前積欠的“地丁錢糧一概豁免”,“所有元年之土貸捐稅”和“各屬雜捐為地方所用者外”也一概豁免。
藍天蔚率師北伐,使垂死掙扎的清王朝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結束,藍天蔚也接到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停戰令,不得不改編、解散北伐軍部隊。
不久后,袁世凱利用革命黨人的妥協性,竊取了政權。藍天蔚眼見清政府的封建官僚們又紛紛在五色旗下獲取高官厚祿,而百姓們依然在痛苦中煎熬,他多年來救國救民的理想成為泡影,心中充滿了悲憤。
袁世凱任命藍天蔚為海軍總長,以示拉攏,但藍天蔚拒絕在袁政府中擔任任何官職,一度閑居滬杭。因建立民國有功,藍天蔚于民國元年10月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由國家資助出國考察歐美。他虛心將各國治軍、治國經驗記錄下來,連同自己的感想寫出許多建議,回國后即向袁世凱建言獻策,可這時的袁世凱正密謀稱帝,“恐革命諸子有異議”,對藍天蔚的建國大策不加理睬,還將他視為敵人,“偵伺頗嚴”。藍天蔚“佯裝飲酒賦詩,悠游玉泉山水間”,伺機回到了湖北。
以身護法:碧血丹心照汗青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11月,重燃希望的藍天蔚南下廣州,參加南方軍政府的工作。藍天蔚公開聲明反對北洋政府的“統一令”,惱羞成怒的北洋政府下令通緝藍天蔚,褫奪其一切軍職和榮典。
彼時西南各省軍閥“掛羊頭賣狗肉”,陸榮廷和唐繼堯雖然名義上被選為護法軍政府元帥,但實際上兩人不僅一直未就任,而且與北洋軍閥暗通款曲,共同排斥孫中山??吹竭@種情況,藍天蔚十分痛心,“深懼分崩之禍不遠,乃請往滇、黔、川、鄂慰問將士,思以大義相勉”。孫中山同意了藍天蔚的請求,任命藍為川、滇、黔、陜、鄂宣慰使。
1918年春,藍天蔚前往西南各省慰問各護法軍將士,說服他們與孫中山聯合起來共圖護法大業。藍天蔚為革命大業間關萬里,備嘗艱險。同年5月21日,孫中山在痛苦地看出“南與北為一丘之貉”后,憤然辭去大元帥職務,離粵轉滬,護法軍政府解體,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
1919年,北洋軍閥王占元督鄂,“苛斂無度,民不堪命”,靖國軍的將士們紛紛請求藍天蔚領導鄂西的斗爭。藍天蔚不忍心鄉親同胞遭受軍閥的蹂躪,說:“諸子忍饑冒死,為欲靖國難耳,今鄉邦之難且不恤,何有于國家?!庇谑?,藍天蔚留在鄂西,迅速壯大靖國軍隊伍,向軍閥王占元發起猛烈進攻。靖國軍所向披靡,“風聲傳北地,朝野盡懷驚”。
1920年11月28日,孫中山由滬返粵,在廣州重組護法軍政府,準備興師北伐。孫中山任命藍天蔚為鄂西聯軍總司令,并制定“分道出兵,聯軍東下,會師武漢”的戰略決策。然而,這時鄂西聯軍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北洋軍閥大軍壓境,聯軍糧彈緊缺,藍天蔚不能坐以待斃,被迫孤軍東征。
1921年1月,藍天蔚率鄂西聯軍向盤踞在長江上游的北洋直系軍閥孫傳芳部發起總攻擊。這里地理偏僻,民風蠻野,最大的問題是老百姓受蒙蔽疏遠聯軍。北洋軍閥還買通當地土匪,共同襲擊聯軍。
時值隆冬,朔風刺骨。被前后夾擊的聯軍衣衫單薄,軍中連半日之糧都沒有,形勢萬分危急。藍天蔚率萬余人往四川方面撤退,撤至川鄂交界處嵩壩一帶時,又遭到當年支持武昌起義的盟軍川軍阻截。面臨此狀,藍天蔚悲憤仰嘆:“蜀為舉義之邦,乃吾友也!何可操同室之戈!”
為了挽救全軍的生命,藍天蔚冒著生命危險親往川軍營地談判交涉。而對方與北洋軍閥勾結已久,當即扣留藍天蔚,先幽禁于夔州,后押往重慶。1922年,藍天蔚在重慶遇難,終年四十四歲。
藍天蔚遇難的消息傳開,舉國震驚、三軍同悲。黎元洪再次出任總統后,北京政府認為藍天蔚是為護法捐軀,所以恢復其原有官職,追贈陸軍上將銜。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師湖廣會館為藍天蔚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1926年春,藍天蔚的靈柩先厝武昌長春觀內,隨后公葬于武昌卓刀泉伏虎山麓,章太炎為其撰寫了墓志銘。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后人淚滿襟。藍天蔚對民主共和的執著追求、“毀家紓國”的精神底蘊,引領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前仆后繼,將黑暗的舊中國引向光明。
(注:感謝藍薇薇女士對本文的支持,本文部分參考資料取自其著作《藍天蔚年譜長編》,特此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