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化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然而,網紅文化借助各種社交傳播媒介迅猛擴張,呈現泥沙俱下之勢,其負能量特性消解了文化正能量。因此,探賾網紅文化的內涵與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網紅文化的治理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要弄清楚一個概念的含義必須從內涵與外延兩個方面著手。網紅文化的現象研究,離不開網紅、網紅文化的概念界定。“網紅”,即網絡紅人的簡稱,通常被定義為因受到網民的追捧而走紅的群體。網紅文化,包含網紅在網絡空間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與精神成果。
網紅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因此,我們需要辯證分析網紅文化的作用。
1.經濟:新業態拓展
網紅文化在經濟領域展現出強大的驅動力,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推動“網紅+”模式下新業態不斷拓展。網紅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極大地拓寬了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電商行業的發展。
2.文化:多元文化互動共生
網紅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互動共生,拓寬了文化的多元傳播路徑。網紅通過展示手工刺繡、剪紙等傳統技藝,拓寬了文化的傳播渠道,為其注入新鮮血液。
3.社交:虛擬社群深度連接
在網絡空間中,網紅將海量擁有共同愛好的網民緊密聚集在一起。這種社交創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代社會個體的孤獨感,增強了社交互動的深度和黏性。
1.個體心理:“數字成癮”與腐蝕精神
馬克思指出,“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部分網紅的行為發生異化,將生命活動異化為單純追逐物質利益的手段。隨著資本的涌入,網紅經濟呈現出“紙醉金迷”這一假象,吸引大批年輕人競相追逐物質名利,從而忽視精神追求。
2.社會風氣:形成不良風氣
受市場自發性、網絡隱私特性等影響,網絡空間滋生了敗壞社會風氣的思想行為。長期發酵的不良風氣,它會打破網絡文明秩序,嚴重損害社交媒體的公信力。網紅文化中娛樂元素泛濫,其實質是娛樂主義和虛無主義的盛行。網民盲目追求消費符號,陷入精神迷茫,社會風氣趨于浮躁淺薄。
3.文化安全:引發意識形態風險
網絡空間并非平靜祥和的“伊甸園”,其中交織著意識形態博弈。部分網紅受物質利益驅使,迎合大眾心理,大量炮制低俗、庸俗的內容。因而,必須高度重視網紅文化的健康發展,切實維護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安全。
網紅文化的異化不僅折射出社會現象的外在形態,從深層次上來說偏離了其原本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推動網紅文化的發展,亟需政府、社交媒體平臺、網紅三個主體協同發力,構建健康的網紅文化生態。
在網紅文化的治理進程中,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引領作用,通過法規保障、技術賦能和政策扶持等多維度協同舉措,為網紅文化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1.法規保障
政府作為網紅文化監管的核心主體,完善法規體系是實現有效治理的基礎與前提。目前,我國已相繼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然而,現有的法律法規已難以完全滿足實際監管需求。因此,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
2.技術賦能
政府應積極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搭建高效智能的數字化監管平臺。同時,建立健全快速響應機制,加強多部門協同合作,實施聯合懲戒措施。通過數字化監管平臺,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對網絡平臺內容進行實時監測,精準識別各類不良信息,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3.政策扶持
政府應設立網紅文化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正能量、創新性以及科普類內容的創作與傳播。對于那些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紅內容,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或流量扶持,激勵優質內容創作。
在網紅文化蓬勃發展的生態格局中,社交媒體平臺作為核心承載主體,肩負著舉足輕重的責任與使命。
1.算法優化
平臺應積極探索并構建融入社會效益評估指標的全新算法模型。通過采用新型“AI+人工”雙重審核機制,有效攔截低俗、虛假等不良內容。優先推薦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公益科普等優質內容,并加大其審核力度。
2.社區營造
平臺必須嚴格規范商業行為,在網紅與品牌開展商業合作的過程中,切實充當好“守門人”角色。建立健全完善的商品質量追溯機制,嚴格落實直播營銷等監管責任,全力維護公平有序的商業環境。
3.社會責任
平臺可專門設立專項公益板塊,為網紅群體參與公益活動搭建便捷、高效的平臺。積極鼓勵網紅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之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1.培育職業素養
在推進職業道德建設的進程中,平臺需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構建“平臺場景模擬+侵權案例分析”的學習模式。邀請專業法律顧問,通過實際案例演示直播話術的合規界限,明確商業變現過程中的權責范圍。
2.激勵內容創新
平臺可定期舉辦思維拓展工作坊,助力網紅突破思維定式,開拓創作新思路。積極引導網紅從不同視角思考,挖掘獨特創作內容。鼓勵網紅拓寬知識視野,全方位提升綜合創作能力。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