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企業是復雜的,成功的企業家必須考慮長遠,獲取多樣的信息,并克制自己的情緒,但特朗普缺乏這些素質。梳理特朗普當選總統前的人生,會發現他的“網紅”生涯比企業家生涯要成功得多。他從來不是一個頂尖商人,卻是一位頂流的“網紅”。
特朗普并非白手起家,他從父親那里繼承了龐大的資產。站在父親的肩膀上,1990年至2016年,特朗普卻申請過6次破產,其中一些重大項目如特朗普大西洋賭城、特朗普航空、特朗普大學等都因經營不善最終關閉。1991年,特朗普最高負債91億美元,其中個人擔保債務為32億美元,2016年競選總統前,特朗普仍負債4.5億美元。
《紐約時報》依照他繼承的資產和他2016年當選前的旗下企業估值計算出,特朗普的財富增長率低于同期的房地產投資回報率,甚至有人猜測,特朗普的財富增長率可能不如市場的自然增長率。
就《福布斯》排行榜看,特朗普的財富算不上很多。2015年,特朗普曾在福布斯億萬富豪榜上排名第405位,2021年一度跌到第1299位。
就特朗普的履歷看,“成功商人”的稱號更像是他為自己打造的人設,離事實有一定距離。
與商人履歷相比,特朗普的“網紅”履歷要光鮮得多。2004年,特朗普的綜藝節目《學徒》上線,平均收視人數達到2090萬,首播集收視率達到18.5%,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王牌節目,僅次于《老友記》等頂級劇集。2004年至2018年,特朗普靠《學徒》獲得了4.27億美元收入,與他在其他業務上的虧損形成了鮮明對比。
2008年,奧巴馬依靠互聯網贏得選民支持,特朗普也于次年加入了推特(現“X”),成為推特資格最老的名人之一。從2011年起,他開始附和“奧巴馬出生在外國,沒有資格擔任總統”的陰謀論,迅速獲得了百萬粉絲,這為他日后投身大選奠定了基礎。參選前,特朗普就在推特上擁有1300多萬粉絲,是當時最火爆的時政“大V”之一。成為總統后,特朗普的影響力更是超過了奧巴馬,成為全球第一“網紅”。
某種程度上,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靠的不是商人特性而是“網紅”特性。
進入電視時代,獲取信息的門檻降低,大眾前所未有地參與政治,美國選舉日漸變為電視真人秀。社交媒體誕生后,門檻進一步降低,選舉愈發庸俗化、娛樂化,推文和短視頻的出現進一步降低了人們的專注力。
社交媒體時代,通過聳人聽聞的陰謀論、激烈的口號抓取大眾的注意力,遠比論述復雜的政策吸引人。相比出臺政策解決問題,政客更愿意為選民提供短期的情緒價值,盡快收到回報。這給特朗普的崛起創造了機遇。
特朗普早年是電視明星,之后又是推特初代“大V”,在選舉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6年,特朗普敏銳地察覺到保守派選民對現狀極度不滿,迫切需要“嘴替”替他們發泄憤怒,說一些冒犯他人但能讓選民發泄怨氣的話,遠比出臺實際的政策更有效。2016年共和黨初選中,比特朗普保守的候選人很多,但無一人有他的表演天賦和娛樂大眾的本領,這是建制派輸給特朗普的核心原因。
長期的“網紅”生涯也改變了特朗普的人格,讓他始終無法擺脫“網紅”的習慣。這類人群的特點,一是有嚴重的流量焦慮,二是非常在意目標受眾的看法。
“網紅”最重要的任務是增加流量,奪取人們日漸稀缺的注意力;為保持熱度,他們必須跟蹤熱點、評論熱點甚至制造熱點,如果一個月不抓熱點,算法就會減少對該賬號的推薦,粉絲活躍度也會下降,對影響力造成傷害。一個“網紅”不懼怕有多少黑粉,也不在乎內容的質量和導向,唯獨害怕大眾將他遺忘。
“推特治國”就是特朗普刷存在感的方式,他需要用最便捷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中心。就連特朗普自己都暗示,他的一個目標就是增加曝光率;他在2021年曾諷刺美國傳統媒體,說自己卸任后,它們的收視率十分慘淡。特朗普將引起討論和爭議當作光榮,不在乎自己“口出狂言”的后果,只在乎是否有人關注。因此,計較特朗普的言行并無太大意義,如果一個人說話只是為了熱度,自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沒必要把某句話太當真。
除了流量,“網紅”還非常在意粉絲的反饋,成功的“網紅”必須善于和粉絲互動,為他們提供情緒價值。特朗普已成為總統,且不再需要爭取連任,但滿足粉絲的期待已經內化為一種本能。
可以看到,一旦特朗普的目標受眾反對,他會立即更改自己的政策。“紅脖子”的意見是特朗普在意的東西。2020年,特朗普曾推銷自己主持研發的輝瑞疫苗,但在遭到反疫苗的“紅脖子”們的噓聲后,特朗普當即服軟,改口說不會強迫人們接種疫苗。
今年2月至3月,特朗普因股市下跌修改了關稅政策。在美國,大約50%至60%的家庭養老金資產直接或間接投資于股市,而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不少高齡人士,股市的漲跌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利益。因此,特朗普十分關注股市,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美股熔斷時,特朗普就不惜一切代價“放水”,以圖拯救美股。
縱觀特朗普的執政生涯,可以發現他總是傾向于盡快取得一些象征性的戰果,以便向選民吹噓。“網紅”生涯對特朗普的影響極大。特朗普成為總統后,自動就會被媒體曝光,其實無須再爭取流量。何況,現在是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已不需要爭取連任,他完全可以忽視民意,專注留下政治遺產。然而,“網紅”生涯對他人格的塑造,在特定情況下會阻礙他做出理性選擇。
對我們來說,理解特朗普追逐流量的“網紅”本性至關重要。追逐流量意味著無須將特朗普的表態太過當真,應該以我為主、沉著應對,防止被特朗普的言論所干擾;如果沉著應對,就會逐漸發現,特朗普的威脅有許多是虛張聲勢,一旦政策的后果威脅到共和黨核心選民的利益,他就可能改弦易轍。
在社會撕裂、政治極化、貧富差距懸殊的背景下,美國的民主根基不斷受到侵蝕,政治道德也會進一步退化。美國內部的混亂會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并加速國際秩序的進一步重組。
(摘自《青年參考》)
哲學家們常常教導我們,要“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的確,人活在世上,應該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哲學家們自己尚且爭論不清。
一個人怎樣才算擁有“自我”呢?我認為有兩個可靠的標志。
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
二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處世做人的原則,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標軸,使他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擁有“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靈魂,一個堅定的精神核心。
這兩種意義上的“自我”都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的,而是在人生過程中不斷選擇和創造的結果。正因為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成為怎樣的人負責。
——周國平《擁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