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7-0066-04
中職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轉型期,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和職業規劃等多重因素常常影響其心理健康。當前,部分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面臨重視度不夠、缺乏個性化指導以及系統性規劃的困境]。花球啦啦操作為體育、藝術和團隊協作融合的綜合性活動,逐漸成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載體。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花球啦啦操將肢體運動和音樂結合,學生通過手持花球進行一系列肢體動作,包括揮花球、跳躍、擺臂、轉體等。這些動作注重流暢性和節奏感,強化了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感染力,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學業和生活中的壓力,緩解焦慮與緊張情緒。下面以(以下簡稱岑溪中專)為例,探討花球啦啦操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與效果。
一、花球啦啦操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
(一)因材施教,開發個性化綜合課程
岑溪中專教師團隊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依托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并結合中職生的心理特征與身體素質差異,設計了系統化的花球啦啦操課程框架(如下頁表1所示),旨在通過個性化的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在課程開發初期,教師團隊通過廣泛調研,如開展問卷調查、心理測評和個別訪談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具體需求。調研結果表明,學生面臨情緒調節能力較弱、自信心不足和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等心理困境。為此,課程設計圍繞情緒調節、自信心培養、心理韌性提升、心理健康意識提升等四個核心目標展開。明確課程目標后,教師團隊設計了分層次、遞進式的課程結構,確保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相應提升心理素質。課程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綜合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逐步提高要求,既關注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又注重心理素質的同步提升。課程內容設計方面,包括初級階段的“了解花球啦啦操基本特點及動作風格”、中級階段的“組合動作的強化與隊形變化訓練”、高級階段的“高難度動作及復雜組合”和綜合階段的“復習前期學習內容,并進行整體表演練習”等。由此,在明確的課程目標指引下,教師在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策略,確保學生在適當的挑戰中成長與進步。
(二)分組施訓,強化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為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團隊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結合花球啦啦操的團體合作特點,設計系統化、遞進式的分組實訓流程,確保學生在訓練中體驗團隊合作精神,逐步培養溝通能力、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首先,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的性格、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依據異質分組原則,將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確保各小組學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狀態及個性特點等多方面實現互補。在此基礎上,每個小組明確角色分工,設定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其他成員則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其次,在訓練初期,教師注重學生基礎合作能力的培養。訓練從基礎團隊配合入手,然后逐步增加難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教師明確訓練目標和任務,確保學生明確責任,從而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和信任感。最后,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重視心理干預和情感支持。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教師通過語言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調整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岑溪中專教師團隊開展花球啦啦操教學實踐,設計了系統化的分組施訓流程,并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開展團體訓練,幫助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和協作能力。分組與角色分配是教學的第一步。在分組過程中教師特別關注內心相對脆弱的學生,如有社交恐懼傾向或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為了幫助這些學生更好地融入團隊,教師通過異質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強歸屬感與責任感。同時,明確每個小組內部的角色分配,如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其他成員則根據自身特長和任務分工,分別承擔動作同步、節奏掌控和隊形調整等任務。這樣的角色分配,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責任,促進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
在基礎合作能力培養環節,教師設計花球啦啦操一系列基礎動作的同步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團隊協作的核心要求。花球啦啦操訓練中的基礎動作,如揮花球、擺臂和走位等,要求學生保持動作的協調性,這要求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信任并保持默契。通過反復練習花球啦啦操基礎動作,學生逐漸體驗團隊合作的意義,認識到個體的行為可能影響整個團隊的表現。

除了技能訓練,心理干預與情感支持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及時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預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當學生在花球啦啦操訓練中出現緊張情緒時,教師通過溫和的語言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深呼吸,放松心態,減輕心理負擔。同時,針對心理狀態較為脆弱的學生,教師在花球啦啦操訓練中積極與其互動,給予積極的肯定,及時糾正學生動作的不足,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已的看法。最后,教師通過設定小而可達成的目標,使學生逐步建立自信,并通過反饋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三)創設平臺,提升學生自信心與表現力
在花球啦啦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岑溪中專通過搭建多樣化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表演或比賽,在真實的情境中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我表達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作為組織者與指導者,教師在活動中通過設計循序漸進的展示流程,幫助學生逐步克服緊張情緒,在實踐體驗中增強自信心,提升自我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通過合理的情感調節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在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和積極的心態,學會在挑戰面前調整心態,展現出自我控制力和表現力。
例如,在花球啦啦操訓練中,岑溪中專通過創設循序漸進的活動環節,注重提升學生自信心和表現力。首先,在校內展示環節,岑溪中專定期開展花球啦啦操展示周活動,將學生的課堂訓練成果搬到舞臺。活動分為小組展示、全班展示和全校表演等環節,逐步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在每次展示活動前,對學生的動作編排、節奏匹配和表情管理進行指導,確保學生以最佳狀態呈現訓練成果。在表演準備階段,教師重點關注表現出緊張情緒或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通過分解動作、調整展示內容的難度,幫助學生逐步適應展示環境。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團隊支持下相互鼓勵、完成展示。展示結束后,教師組織班級觀眾對每組學生的表演給予正向反饋,讓學生從中樹立自信心。
其次,在校外比賽環節,為了讓學生在更大的舞臺展示自我,岑溪中專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市級、省級花球啦啦操比賽。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在備賽階段進行高強度集訓,根據比賽標準調整動作編排,優化隊形設計和配樂選擇,以突出團隊表演優勢。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合理分配任務,讓動作熟練的學生承擔較為復雜的任務,讓其他學生負責完成基礎動作,通過任務分配幫助學生在比賽中逐步提升表現力。
最后,在活動延展環節中,岑溪中專進一步拓展花球啦啦操展示場景,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活動、校際交流和節慶表演等,讓學生在更加廣泛的社會環境中展示自己,增強自信心。如在參加當地社區文化節時,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完成開場表演,鼓勵學生在表演前進行自我介紹、活動結束后主動與觀眾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學會在正式場合進行溝通與表達。在校際交流活動中,由教師團隊帶領學生與其他學校的花球啦啦操隊伍進行合作演出或友誼比賽。此外,教師團隊還特別設計了聯合表演環節,鼓勵學生與其他團隊成員共同完成隊形變換和動作展示等。這種跨團隊合作的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而且幫助他們快速適應陌生環境,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二、花球啦啦操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成效
為保證花球啦啦操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岑溪中專圍繞情緒調節、自信心提升、抗壓能力、團隊合作和表現力等五大維度,結合分組訓練、校內展示和校外比賽等具體活動,制定了全過程、多方位的評價體系。首先,教師在日常訓練和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動態觀察和記錄。評估重點涵蓋學生的情緒狀態、任務完成度和團隊協作情況。同時,在活動結束后的小組討論和反饋環節,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感受,如在完成高難度動作后是否獲得成就感、在團隊中是否體驗到歸屬感等。其次,為量化評估結果,岑溪中專引入心理健康問卷和自評表,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在情緒調節和抗壓能力的變化。為增強評估的全面性,教師還在團隊表演或團隊比賽后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評,要求組員從團隊配合、溝通能力和任務完成情況等角度,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分和評價。最后,每學期結束后,學校定期整理評估結果,形成系統性的階段評估報告。學校要求教師通過分析問卷數據、課堂觀察記錄及活動表現,將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直觀呈現學生心理發展的趨勢。同時,教師將評價結果直接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總結成長點與不足,進一步制訂個性化的改進計劃。對于評估中發現心理異常的學生,教師與學校心理咨詢師合作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進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狀態。
通過以上評估可發現,經過兩年的實踐,岑溪中專花球啦啦操課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見成效。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與系統化評估,大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情緒調節能力和抗壓能力顯著提升。在校內展示活動中,超過 80.00% 的學生能夠自信完成表演,并在同伴評價中獲得正面反饋。在校外比賽中,學生在高壓環境下表現出的專注力和團隊配合度顯著提高,展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分組訓練和團隊展示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學生完成小組任務的主動性明顯提升,能夠主動承擔責任并支持他人完成目標。同時,調查數據顯示,參與完成花球啦啦操課程訓練的學生,其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較課程初期有了明顯改善,尤其是在應對壓力與增強自我認知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總之,花球啦啦操是一種集運動、藝術和團隊合作于一體的活動形式,中職學校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分組訓練和展示平臺的搭建,可以充分發揮其在中職生情緒調節、自信心培養及團隊合作意識提升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創新路徑。未來,中職學校應基于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進一步深化花球啦啦操課程內容與活動形式,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更加多元的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柯青蘭.全面發展背景下的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教師,2024(1):18-20.
[2]張丹.花球啦啦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2024(2):52-53.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專項課題“花球啦啦操項目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中的應用研究\"(2024ZJY913)的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