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34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維系著生態平衡和人類福祉。森林資源保護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壓力和環境挑戰,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刻不容緩。廣西桂林市森林資源豐富,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森林資源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探討桂林市森林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保障桂林市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桂林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桂林市森林資源概況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具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境內峰巒疊嶂,地形復雜多樣,土壤類型以紅壤為主,土壤pH值在 4.5~6.5 桂林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18.9°C ,年平均降水量 1949.5mm ,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桂林市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截至2023年,境區內已知維管束植物涵蓋249科1103屬,高等植物超過2000種,其中不乏銀杉、銀杏等珍稀樹種,天然林以馬尾松為主要樹種。
桂林市林業以杉木和毛竹為主要產品,根據2020年數據統計,桂林市森林面積達121.56萬 hm2 ,森林蓄積量為3774.42萬 m3 ,木材年產量超過40萬 m3 ,毛竹年產量超過1600萬根,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桂林市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陸棲脊椎野生動物約545種,其中包括兩棲類36種、爬行類58種、鳥類375種及獸類76種。這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構成了桂林市獨特的生態系統,也凸顯了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截至2022年,桂林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 71.97% ,在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2桂林市森林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2.1野生動植物保護不到位
桂林市雖然已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并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實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現狀不容樂觀。1)自然保護區管理滯后,部分自然保護區存在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人員配備不足、經費投入有限等問題,導致管理效能低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難以有效開展。2)桂林市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執法力度不強,存在薄弱環節和漏洞,盜獵盜采野生動植物、非法采伐林木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而執法部門監管能力和打擊力度嚴重不足,無法有效遏制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犯罪行為。3)桂林市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不到位,城鎮擴張、道路建設、農業開發等活動不斷蠶食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珍稀瀕危物種基因交流受阻,種群數量持續下降[1]。
2.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困難
桂林市森林資源雖然豐富,卻面臨著林業有害生物的嚴重威脅。桂林市林業有害生物種類繁多,發生面積較大,部分年份林業有害生物種群數量甚至出現暴發性增長,對當地森林資源造成巨大威脅。此外,桂林市林業有害生物呈現多點分布、局部成災的特點,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和復雜性。例如,馬尾松毛蟲在全州縣、興安縣、靈川縣、臨桂區、荔浦市等地局部暴發嚴重,對松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桂林市松材線蟲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近年來雖然擴散蔓延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但疫區疫點的拔除仍然存在巨大難度,成為桂林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2.3公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相對薄弱
目前,公眾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仍然相對淡薄,制約桂林市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公眾對森林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社會效益認識不足,缺乏主動保護的意識,存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為。一些人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盜伐林木作燃料或出售,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同時,近年來桂林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但一些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隨意丟棄垃圾、破壞植被,對森林景觀和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盡管景區內設有相關的警示標志和管理人員,但由于游客數量眾多且流動性大,管理難度較大,違規行為難以完全杜絕。此外,公眾參與森林資源保護的渠道和機制還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和引導措施,公眾參與度不高[2]。公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的薄弱不僅加大了森林資源保護的管理難度,也影響了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效性。
2.4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緩慢
近年來,桂林市森林資源管理已取得一定進展,特別是在林長制實施中實現了管護責任落實率 100% 但技術層面的信息化支撐仍顯不足。桂林市森林資源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共享的效率仍有待提高,森林資源數據庫建設緩慢,難以準確反映出森林資源的實時變化情況。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程度也相對較低,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監測、管理和保護中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和深人。這導致難以對森林火災、病蟲害等災害進行及時有效的預警和處置,也限制了森林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水平[3]
3對策
3.1建立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網絡
桂林市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網絡,保護區域內物種的多樣性。1)桂林市應以現有自然保護區為核心,對周邊地區進行優化整合,科學劃定保護區域,積極探索建立新的保護地,擴大保護范圍,確保物種和生態的完整性。2)桂林市應在自然保護區之間建立生態廊道,促進野生動植物物種基因交流,增強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可以通過恢復植被、建設野生動物通道等方式,構建連通山地、森林、濕地的生態廊道,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的遷徙和擴散路徑。3)桂林市應加強自然保護區內部的精細化管理,完善巡護監測機制,提高對盜獵、非法采伐等違法行為的發現和打擊能力。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如無人機巡護、紅外相機監測等,提高監測效率和精度,及時掌握野生動植物的動態變化,為科學保護提供依據。4)桂林市應強化執法監督,加大對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形成有效震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責任主體,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從源頭上遏制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行為。5)桂林市應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深入了解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分布規律、生境需求等關鍵信息,為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提供支撐。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研究,探索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技術,促進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恢復。6)桂林市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共同應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面臨的挑戰。
3.2加強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桂林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嚴峻,必須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防治體系。1)桂林市要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通過建立全面覆蓋的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動態,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林業有害生物科學防治提供決策依據。2)桂林市應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種群數量,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風險。例如,針對馬尾松毛蟲,可以釋放赤眼蜂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對于竹類病蟲害,可以探索利用真菌、細菌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治。3)林業有害生物化學防治方面,桂林市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原則,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并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劑量和施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監管,防止濫用和誤用現象的發生。4)根據不同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制訂科學合理的綜合防治方案,采取生物、化學、物理等多種防治措施,并結合營林措施,如調整樹種結構、改善林分衛生狀況等,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針對特定林業有害生物,如松材線蟲,需要采取更加嚴格的檢疫措施,防止疫情的擴散蔓延。加強疫區疫點的拔除工作,并對拔除后的林地進行及時處理,防止病原的再次傳播[4]。
3.3增強公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增強公眾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是桂林市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1)桂林市應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教育體系,將森林資源保護知識融入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培養其森林資源保護意識。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及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典型案例,增強公眾對森林資源重要性的認識。2)積極拓展公眾參與森林資源保護的渠道,鼓勵公眾參與森林資源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可以通過建立志愿者隊伍、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組織自然體驗活動等方式,讓公眾親身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增強公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3)針對桂林市獨特的旅游城市屬性,加強對游客的宣傳教育也至關重要。可以在景區設立宣傳欄、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手冊等,向游客普及森林資源保護知識,引導游客文明旅游,避免破壞森林資源。可以鼓勵游客參與一些環保活動,如撿拾垃圾、植樹造林等,讓游客在游覽美景的同時,為保護森林資源貢獻力量。
3.4推進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桂林市要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效率,為森林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提供有力支撐[5]。1)桂林市應構建一個全面覆蓋、功能完善的森林資源數據庫,涵蓋森林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生長狀況、健康狀況、權屬信息等關鍵數據。該數據庫應具備實時更新、數據共享和分析功能,為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提供數據基礎。2)桂林市可在森林資源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開發一套集資源管理、災害預警、執法監督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應具備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可視化和信息發布等功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精細化管理。例如,通過集成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可以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實時定位、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森林火災、病蟲害等問題。該系統還應具備信息共享功能,方便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協同工作,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效率。3)桂林市應積極探索和應用新興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利用無人機技術進行森林資源的航拍巡查,利用傳感器技術實時監測森林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指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森林火災、病蟲害等災害的發生風險。4)桂林市應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引進高端人才等方式,培養一批既懂林業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通過以上措施,構建一個智能化、高效化、科學化的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體系,為桂林市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結語
桂林市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有效提升森林資源保護水平對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未來應著力構建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任忠山.林業防火管理及森林資源保護的探討[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8):243-245.
[2] 明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保護森林資源安全[J].綠色中國,2024(16):46-47.
[3] 王勇,何偉立,石娟,等.肥城市森林資源保護提升措施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4,56(3):91-93.
[4] 徐同波.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問題與解決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24(15):49-51.
[5] 華樹隆.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現狀與對策措施研究[J].農家參謀,2024(19):58-6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