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的自我革命,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原理,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境界。
作為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宣言》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性質、使命任務和行動綱領;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深刻闡述了無產階級社會革命和無產階級政黨自我革命及其相互關系的思想,雖然《宣言》沒有直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自我革命的概念,但在論述黨的理論和實踐中內含了豐富的無產階級政黨的自我革命思想[1]。
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正是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們黨能夠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從思想理論的源頭出發,深刻感悟《宣言》中自我革命思想引領黨的建設和推動社會變革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全面厘清和把握黨推進自我革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為性等科學內涵,對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不斷將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具有積極意義。
一、自我革命何以必要
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這不僅表現于其性質宗旨和全部工作中,還表現在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艱巨的使命擔當上。先進純潔的品格是其矢志不渝的前提保證,崇高的理想信念為其踐行使命擔當提供不竭動力。
(一)永葆先進、恪守純潔的本質要求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要義所在。共產黨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優于其他政黨并發揮引領作用的先進政黨,《宣言》分別從實踐、理論和政治紀律三方面進行了明確:“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現存階級斗爭和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和“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則”[1445。從辯證法的視角看,其批判性和革命性相互交織,黨的革命事業必將經歷不斷“揚棄”的過程,這正是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從唯物史觀的視角看,社會從低級向高級形態發展,勢必會改變陳舊落后的錯誤認識和狹隘思想,這本就蘊含著自我革命的邏輯。
純潔性是基于階級性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視自身純潔性,《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就曾明確要求支部要對其所接受的會員負責,《宣言》進而“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和意圖”[2J30,與舊勢力劃清界限和實行徹底決裂。純潔性與先進性共同構筑起黨永葆生機活力的精神基石,從根本上確保了黨能始終成為引領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穩步前進的堅強核心。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但凡能夠在革命征程中奪取最終勝利的黨,無一不是始終保持自身先進性和純潔性的。
(二)志存高遠、篤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燈塔,不僅為黨的建設提供方向指引,還為推動自我革命向縱深發展賦予內在動力,這種雙向建構呈現出三個層面的獨特價值。其一,《宣言》明確提出掌握“新的科學的世界觀”的要求[2J599。這在本質上要求廣大黨員以辯證否定的姿態完成認知圖式的轉換,但這種轉換絕不是簡單的知識更新,而是要在“揚棄”中實現意識形態的革命性重構,在“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的同時[3],逐步掌握科學先進的理論以武裝自身。其二,《共產主義原理》和《宣言》都強調加強無產階級遠大理想教育的重要性。這具有雙重意蘊:既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認知解構,也是對人類異化的實踐超越。通過系統化的理論武裝和革命實踐,無產階級得以突破因生產分工導致的認知碎片化,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實現個人能力的多維拓展,回歸人的本質。這種教育形成了主客體雙向互動的革命性鍛造,使理論掌握群眾的過程轉化為群眾自我解放的現實運動,是自我革命更深層次的展開。其三,注重發揮理想信念的激勵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英國和德國工人運動發展的比較與剖析,得出了理想信念對黨和革命事業具有積極作用的結論,即理想信念為黨的自我革命指明政治方向,自我革命則為黨提高執政能力提供方法手段。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形勢復雜多變,更應充分利用社會給予的“大量的教育因素”[141,主動砥礪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實現理想信念和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動。
(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責任擔當
《宣言》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確立了黨的政治基因,將“消滅私有制”和建立“自由人聯合體”的歷史責任熔鑄為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識。這一雙重使命的建構,根植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徹底解構和人類解放工程的系統推進,即不但要“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還要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基礎上“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2152、完成對物質生產方式的革命性重構。這不僅為革命指明道路和方向,更建構起革命主體在歷史進程中的自覺意識,內蘊著自我革命的深層邏輯。黨必須清楚認識到,肩負起和完成好這一使命任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其目標的宏大和任務的艱巨程度要求黨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而自我革命,正是應對各類已經出現或隨時可能出現問題的關鍵手段,它要求黨要敢于直面問題、善于洞察先機和精于破解難題,持續實現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
二、自我革命何以可能
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自我革命的可能性根基,深植于其理論體系內蘊的辯證批判基因和群眾史觀的政治倫理準則,即革命性和人民性。這種雙重特質的有機統一,宛如源頭活水輸送源源不斷的豐富滋養,又似堅固壁壘提供堅不可摧的底氣支撐。
(一)追求真理、直面錯誤的科學態度
勇于追求真理、敢于直面錯誤是《宣言》自我革命思想的生動縮影之一。這種科學的態度既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核心要義,也是在唯物史觀實踐層面的邏輯展開,要求革命主體既要以客觀規律為認識基石,又要保持對自身認知局限的清醒自覺,在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運動中實現認識的螺旋式上升。回溯歷史,當1848年二月革命顛覆七月王朝時,馬克思和恩格斯依據過往經驗對革命進程作出“偉大決戰已經開始”的樂觀預判[4J538,但隨著對無產階級革命任務艱巨性的洞察,其迅速修正判斷并作出“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的公開承認[4538。這種勇于承認并糾正錯誤的精神,同樣體現在“科倫共產黨人案件”上。當馬克思意識到自己所發表的批判和聲明存在錯誤時,他毫不猶豫地進行了自我批評和公開道歉。此外,面對英美等國工人運動出現的和平契機,恩格斯也明確提出需要修正舊策略以適應新的社會變化。更值得一提的是,縱觀《宣言》發表后的45年間,兩位革命先導根據社會革命的實踐和變化先后增補了7篇不同語言的序言,不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作重申,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和發展。諸如此類直面自身不足、修正自身錯誤的例子不勝枚舉,無不彰顯著黨對自我的革命和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印證了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事物的發展總是呈現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內在規律。
(二)敢爭善斗、敢做善為的斗爭精神
敢爭善斗、敢做善為的斗爭精神是馬克思恩格斯波瀾壯闊人生中熠熠生輝的亮點,也是馬克思主義所內蘊的又一寶貴品質,它要求黨始終保持對矛盾斗爭的清醒認知,既要有破解難題的政治勇氣,又要有化解矛盾的實踐智慧,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實現自我革新[5。從歷史辯證法的視角看,這種斗爭精神是黨保持先進性的理論武器。唯物辯證法揭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黨內存在的各種不良現象本質上是理想與現實、先進與落后矛盾的集中體現。黨要敢于向這些矛盾亮劍,通過“紅臉出汗”“殺菌排毒”的斗爭實踐,不斷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這恰是正確運用矛盾分析法的典范。從實踐生成論的視角看,斗爭精神為自我革命提供了方法指南。一方面,實現人類解放的宏大理想決定了斗爭的長期性與復雜性。資本主義體系具有頑強生命力和利益固化的頑固性,這就要求黨必須發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爭精神,在戰略上保持定力,在戰術上靈活機動。另一方面,斗爭精神強調“善斗”與“善為”的有機統一。所謂“善斗”,就是把握斗爭火候,區分矛盾性質,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所謂“善為”,就是注重斗爭實效,將斗爭成果轉化為制度性安排,形成“斗爭一轉化一提升”的螺旋式上升機制。這種斗爭哲學,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創造性運用,也是對《宣言》中自我革命思想的貫徹踐行,為永葆黨的革命本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奉獻情懷
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的本質區別就在于其從成立伊始就牢固樹立并踐行的人民立場,其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導向超越了傳統政治組織工作的理性,將人民立場升華為價值理性的終極追求,構成了自我革命的精神原點。正如《宣言》中所強調的,黨致力于“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2142,這一根本宗旨是其敢于自我革命的核心動力之源與強大底氣所在[。不謀私利是黨開展自我革命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證,也為自我革命錨定了方向,正是因為“沒有什么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2142,所以才能秉持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檢視己身、常思己過,才能在自我革命中毫無顧慮、無所畏懼。自我革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斗爭實踐對黨提出的現實要求。面對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新問題的出現,唯有一刻也不放松地推進自我革命,不斷解決好自身不足和現存問題,持續激發創新活力,永葆黨的模范作用和光輝形象,接續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才能緊跟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生活向往的步伐,在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人間正道上勇敢地展開斗爭、攻堅克難,確保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蓬勃發展。
三、自我革命何以可為
(一)與時偕行、銳意進取的奮斗姿態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與時偕行、銳意進取是其與生俱來的品格,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本質要求和實踐創新的生動體現,更是自我革命的應有之義。縱觀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其本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不斷揚棄的自我革命過程,這不僅是由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更由其自覺的實踐性、先進的科學性和徹底的革命性之穩定內核所決定的[7。理論作為實踐經驗的凝結與升華,其生命力在于能動地介入實踐進程,而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是不斷發展的,這就必然導致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矛盾的認識不斷深化。實踐沒有止境決定了理論的升華與創新也將沒有盡頭,只有與時偕行、銳意進取,牢牢把握歷史主動,才能不斷破解新的重大社會難題,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中日臻完善,進而開拓工作思路和創新工作方法,永葆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旺盛的生命力,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持續精準發力。這既是馬克思主義源于實踐、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的科學實踐觀的彰顯,也是不斷推動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穩步發展與最終實現的關鍵路徑,更是黨展現自我超越、邁向自我解放的自我革命之生動寫照。
(二)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初就超越了狹隘的地域限制和民族局限,本著為全人類求解放的宏偉目標,將視野投向了世界發展全局,彰顯了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崇高追求。這種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既是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原理與系統觀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價值追求的實踐彰顯。從哲學的視角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世界是萬事萬物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任何事物都只是這個統一體上的一個部分或環節。在致力于全人類解放的偉大事業中,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進步,都會加速全球一體化的形成,從而使得世界聯系更加緊密。這就要求黨必須放眼世界,主動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開放與互動中推進自我革命,營造政黨成長與世界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認識論的視角,胸懷天下就是要實現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的終極目標,這要求黨動態地審視自身與世界的關系:只有精準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刻洞察世界格局的演變,從中找準自我革命的突破口與著力點,不斷提升自身執政能力與領導水平,才能為破解當代全球性挑戰貢獻原創智慧、注入持續動力,才能在全球事務中發揮引領作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動全球合作與發展。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繼承,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責任擔當,以國際視野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用大歷史觀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的生動體現,更是《宣言》中自我革命思想光芒在全球實踐的時代綻放。
(三)懲貪治腐、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
懲貪治腐、管黨治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推進自我革命的直接體現,其根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對黨的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及其智慧結晶,深刻彰顯了黨永葆先進純潔的堅強決心和內在邏輯。黨風黨紀作為一個政黨政治本色的最直觀體現,與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等緊密相連,是黨鮮明品格和強大優勢的集中體現,關乎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決定著共產主義事業的成敗。回溯歷史,從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到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始終以敏銳的洞察力,堅決批判黨內貪腐等不良現象,與錯誤思潮展開激烈交鋒,并通過制度建設構建起管黨治黨的長效機制,這種刀刃向內、自我凈化的管黨治黨實踐是《宣言》中自我革命思想的又一生動詮釋。然而,管黨治黨的推進絕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8]。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零容忍之態度和雷霆方鈞之態勢嚴厲打擊各類貪腐行為,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根本上確保黨始終能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揚《宣言》中自我革命思想的時代演繹,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結語
《宣言》中的自我革命思想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內涵,不管是給黨員干部提供精神武器以抵制錯誤思潮,還是對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繼續推動偉大社會革命,都具有重大意義。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加速演進的百年變局,廣大黨員同志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讀好原著、學深原文、悟透原理,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勇氣,不斷采取有力舉措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持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為實現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趙福浩.《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革命”思想[N/OL].學習時報,2019-12-16(A2)[2019-12-16].https://paper.cntheory.com/cntheory/2019-12/16/content_9918116.html.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3.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蔣朝莉,肖凱強.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我革命精神的生成理路、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基于對《共產黨宣言》文本的研究[J].學術探索,2022(05):43-50.
[6] 苗瑞丹.《共產黨宣言》的自我革命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08):115-123.
[7]羅永寬,劉擁鋒.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我革命的思想及其時代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07):29-3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4.
基金項目:
廣州華商學院2024年度青年學術科研項目“《共產黨宣言》中的自我革命思想及其價值意蘊”(2024HSQX063)
作者簡介:
劉旭,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