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的“東風”席卷全國之際,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山東正以市場活力、技術積累與資本助力為引擎,加速構建覆蓋研發、制造、服務、應用的低空經濟產業鏈,一幅向“天空之城”進發的立體圖景正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
編織天空的“產業網”
在山東擘畫的低空經濟宏圖中,濟南是關鍵一環。
去年5月31日,“星染泉城愛在濟南以城之名與你相愛”無人機燈光秀帶來了一場光影盛宴,千架無人機緩緩升空,以天為幕,以城為景,演繹了獨屬濟南的浪漫;9月1日,在2024年濟南市空天信息領域數字場景推介發布會上,濟南發布空天信息領域50個數字場景一從消費級無人機、飛行汽車、無人機配送,到生命救援、農業種植、電力巡檢、旅游觀光等,涵蓋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放眼全市,低空經濟的布局正加速落地。濟南低空經濟發展集團擁有兩架具備全國唯一適航類衛星通信光電吊艙的BELL407救援直升機,同時將運營128套智能無人機機場;歷下區將圍繞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與測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運營服務等低空領域“三大方向”,引育功能性總部、產業創新平臺;歷城區將聚焦火箭、衛星、低空經濟“三大領域”,全力搭建集“凈空防御、火箭制造、衛星研發”于一體的空天產業鏈條;平陰縣引入第三方開展通航產業運營,策劃打造各類低空應用場景;章丘區簽約落地兩個低空經濟項目,一個是投資兩億元的北京海利天夢無人機總部基地項目,將在明水經開區打造無人機總部生產基地,構建一體化的無人機全產業鏈。另一個是投資1億元的恩智能全域低空感知系統項目,以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城市運營管理平臺系統為核心,構建集感知、防控、處置于一體的新型智慧城市巡查防控體系;商河縣低空經濟產業引培基地,將引進大中型無人機、通用航空器整機及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等低空經濟產業鏈前沿企業,推進低空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積極“搶飛”低空經濟這片“藍海”,濟南已經加足馬力。
天空“智理”新高度
黎明的微光點亮青島棧橋蜿蜒的身影,一架輕盈的四旋翼無人機已悄然升空,如敏銳的“天眼”般盤旋在景區上空,進行360度智能掃描。它精準洞察著洶涌人潮的變化,掃描著每一處潛在的安全隱患;廠區之間,轟鳴聲響起,巡邏無人機化身“空中城管”,銳利的航拍鏡頭迅速捕捉違章建筑的蹤跡,并將畫面實時傳回后臺,半小時內,轄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核實情況;熱火朝天的重大項目工地旁,小巧的無人機搭載高清“慧眼”掠過,一幅幅全景圖呈現在工作人員眼前,千里之外也能實現運籌帷幄青島,這座活力之城,正借助無人機等低空裝備,不斷延展城市治理的高度與廣度,讓城市治理更加“立體”。
回顧2024年,青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布局和發展可謂蹄疾步穩。從山東風向標智航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大型無人機在流亭機場的成功飛行試驗,到青島市低空經濟聯盟的成立,再到青島地鐵低空經濟布局的全面推開,每一步都彰顯著青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扎實行動。
其實青島發展低空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改革開放以來,青島便積累了扎實的制造業基礎,擁有中車四方、特銳德、海爾、海信等制造業頭部企業,產業鏈呈現出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和集群化特點,為低空裝備的研發和制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青島更是緊抓低空經濟這一風口,先后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全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目前,青島已建成4個通用機場,開通了北方首條低空物流航線。這一舉措不僅縮短了從膠東機場到達市區的通勤時間,更實現了低空經濟與傳統航空、旅游、物流等多個行業的深度融合,為青島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
新的動力。
群“星”閃耀繪藍圖
據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將突破1.5萬億元,至2035年或將突破3.5萬億元。面對這座萬億“藍海金礦”,山東的戰略布局尤為清晰。
“山東正搶抓機遇,加快構建低空產業圖譜,目標是推動產業鏈迅速成勢,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闡明了搶占新賽道的重要性。2024年初印發的《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擘畫出2030年成為航空航天強省的階段性藍圖,其中,明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力爭到2030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更高水平的研發、制造、服務、應用體系,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建成東方航天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到2035年,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布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躋身航空航天制造強省之列。隨后5月發布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一2026年)》更是細化實施路徑,提出構建濟南、青島兩核引領,煙臺、東營、日照、濱州四點協同支撐的特色發展格局。
立足濟南、青島先行先試形成的支點效應,低空經濟集群發展的澎湃能量正向縱深演進,多點開花,在區域聯動中輻射齊魯全境。威海臨港區實現四旋翼氫動力無人機首飛突破,其使用氫燃料電池技術,搭載的35兆帕儲氫氣瓶重量不足6公斤,續航達3.5小時,飛行距離超25公里,破解了鋰電池在續航能力、低溫性能及荷載限制等方面的技術瓶頸;棗莊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代表,依托“中國新能源電池名城”基礎,規劃建設翼云機場及通用機場群,同時引進30余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在農林植保等廣泛場景蓄勢騰飛;日照市則依托豐富的低空空域資源和職業院校通用航空人才培養優勢,按照支線運輸、通用航空、航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和“ 1+N′′ 通用航空發展模式,配套出臺21條扶持政策,著力培育發展低空經濟
2024年11月,《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發,描繪了山東版圖的千億級航線:到2027年,全省低空飛行綜合保障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省級綜合飛行服務站和3個以上市級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建成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15家以上,形成10個以上標桿應用場景,培育10家以上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10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
正如低空航線交織的天空圖景,山東正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打造一條立足制造業根基、擁抱科技創新、發力多元場景的特色低空經濟發展路徑。齊魯云端,一幅融合產業動能與空間想象的未來圖景,正在加速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