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5.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910(2025)03-0007-06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megranat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NGLihua,GAOLili,SUNZhimei,WEI Zhiwei,CHENYu
(College ofFood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NationalForestry andGrassandAdminist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Pomegranates, Zaozhuang,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andong's pomegranate industry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including industrial scale,structural composition,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variety breeding,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policy support,and brand building.Aiming at key issues such as aging variety structure,incomplet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nsuficient product marketing efforts,unsound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 industries,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workforce structure,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breeding and promoting superior varieties,intensifying product Ramp;D, strengthening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ystems,constructing multi-dimensional marketing systems, innovating trinity integration models,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personnel.
Key words:Shandong; pomegranat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石榴(PunicagranatumL.)為千屈菜科(Lythraceae)石榴屬(Punica)落葉灌木或喬木[1],是引種栽培最早的果樹和花木之一,兼具營養、藥用、經濟、生態、觀賞、文化等多重價值屬性。石榴在世界上分布范圍較廣,在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40多個國家均有較大栽培面積且實現商品化生產。世界石榴栽培面積超過60萬
,總產量超過600萬t。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美國、以色列、西班牙、突尼斯和巴基斯坦等為世界石榴主產國,栽培面積、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 75% 以上。中國石榴產業在改革開放后進入快速發展期,栽培面積和產量都大幅度提高,品種選育、種質資源收集和深加工及科研工作都取得長足進步。目前,中國石榴栽培面積約11.6萬 hm2 ,國內七大石榴主產區的栽培面積與產量均占全國的 90% 以上,總產量220萬t。峰城的國家級石榴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石榴種質資源473份。
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石榴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一些石榴產區進行了從石榴粗加工到深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不斷探索。除了目前的主流產品如石榴果汁、石榴果醋、石榴果酒外,還開發出了石榴茶葉、石榴花蜂蜜、石榴籽油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提取加工得到高附加值的石榴多酚、石榴籽精油及鞣花酸等醫藥化工原料。目前中國的石榴加工業發展平穩健康,總產能已達20萬t,年總產值約50億元[2]。此外,石榴極具觀賞價值,省市峰城被譽為“中國石榴盆景之都”,年產盆栽20萬盆,占全國 95% 以上,產值5億元。
1石榴產業發展現狀
1.1石榴產業規模
省石榴栽培面積約1萬 hm2 ,占全省水果栽培總面積的1/60(全省共60.50萬 hm2 ),產量7.5萬t,僅占全省水果總產量(2042.1萬t的 0.37% 。是石榴主產區,栽培面積0.8萬 hm2 ,占全市水果栽培面積的 56.6% (全市 1.41hm2 ),產量6萬t,占全市水果產量的1/5(全市30.47萬t),全產業鏈產值預計達48億元,計劃到2026年,提升至60億元,2030年突破100億元。現已形成“核心園區+輻射基地”的梯次布局體系。除產區外,淄博有省最大的天然富硒軟籽石榴產業園。此外,泰安、臨沂等地區也有零星栽培,共同構成了省石榴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1.2 石榴產業結構
以峰城為代表的石榴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涵蓋栽培、加工、物流運輸、盆景藝術、文化傳承和農旅融合等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體系。作為中國石榴產業鏈最完備、產業化水平最高的優勢產區,市石榴產業相關經營主體182家,已注冊公司6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8家、個體工商戶74家。其中石榴深加工企業30余家[3],4家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為省瞪羚企業(是指收入或雇員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并進入高速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加工產品涵蓋食品、飲品、保健品、化妝品和工藝品等20多個系列100余種產品。
全市從事石榴盆景產業的企業、合作社達到500余家,從業人員6500余人,年產值近6億元,其造型藝術和創作水平在國際園藝界具有標桿意義,有“中國石榴盆景之都”美譽。2024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的中國石榴綜合交易中心,構建了“買全國、賣全國”的現代化流通體系。以國家4A級“冠世榴園風景名勝區”為基礎,推進省級旅游度假區建設,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106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3億元。增加文旅產品供給,推出20余種石榴主題文創產品,動畫片《絲路》在央視播出,動漫形象“棗妮”“榴娃”廣受歡迎,石榴文化內涵得到拓展。
1.3種質資源及品種選育
省國家石榴種質資源圃保存國內外石榴種質473份(截至2024年),涵蓋伊朗、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特色品種,規模居國內第一、世界第四。2023年通過航天搭載石榴種子進行太空誘變育種。近些年,中國通過實生選育、雜交選育等技術選育了122個石榴新品種、良種[1,4-6],省參與選育品種54個,包括省審良種27個,地方良種21個,其他品種6個。秋艷是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市石榴研究院聯合選育,2016年通過國家 表及選育良種見表1。林業局審定,是唯一的國審良種。各地栽培品種代

1.4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發展是石榴產業實現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的前提和基礎[7]。近幾年,省相關部門圍繞石榴生產、苗木繁育、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貯藏保鮮、產品加工等不同環節發布系列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助力石榴標準化、規范化,不斷完善石榴生產標準體系。包括地方標準14項,團體標準22項。地方標準中,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標準1項,市發布標準11項,淄博市發布標準2項;團體標準中,標準化協會發布標準7項,省食品質量促進會發布標準5項,園藝學會頒布標準5項,省農業科技轉化促進會發布標準2項,農業機械工業協會、認證協會及淄博市富硒農產品協會各發布1項團體標準,具體見表2。
1.5 政策支持
2021年6月,市發布《市石榴產業發展三年攻堅突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全鏈條融合發展思路,繪制石榴產業鏈圖譜。2022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省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同年12月,市印發《市加快石榴栽培示范園建設實施方案》,旨在推動石榴栽培業高質量發展7,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重點發展石榴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石榴相關產品生產能力。2023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石榴產業時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2024年1月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系統構建“三大基地、三大中心、三大工程”,到2030年投入專項扶持資金10億元。同年10月24日,市人大審議通過《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該條例作為中國首部石榴產業專項法規,為構建輻射全國的石榴產業集群提供法治保障。同年12月30日,市政府發布《市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

1.6 品牌建設
省石榴產業以市峰城區為核心發展區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品牌與商業品牌協同發展格局。2024年6月依托學院組建的國家林業草原石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焦石榴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致富,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以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核心,全力推進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峰城石榴”已成功入選省第二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峰城區先后被授予“中國石榴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石榴之鄉”稱號,獲批建設國家石榴標準化栽培示范區,其核心景區“冠世榴園”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全國最大石榴園林,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2024年12月石榴精品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中華石榴文化博覽園”是全球首家石榴主題園林,“中國石榴博物館”是國內首家石榴專題博物館。峰城區建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石榴種質資源庫,現保存石榴種質473份,資源保有量位居國內首位、全球第4位。“峰城石榴盆景培植技藝”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石榴盆景《歷滄桑》(張中濤創作)與《奔騰》(王魯曉創作)斬獲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盆景國際競賽金獎。嶧州紅榮獲2019年世園會金獎[8]。峰城石榴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2石榴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結構老化
主栽品種大青皮甜、大紅袍甜、青皮馬牙甜約占栽培面積的
,大青皮甜和大紅袍甜籽粒小、籽粒硬、口感澀味較重、果實生理成熟前裂果十分嚴重、鮮果出汁率低、不耐貯藏、中秋節前適口性差等,青皮馬牙甜坐果率低、產量低且不穩,果實易裂果嚴重。石榴作為典型中晚熟品種,成熟期與中秋消費旺季存在 15~20d 的窗口期錯位,導致其面臨四川、云南等產區產品的市場擠壓。
2.2精深加工發展相對滯后
產業結構呈現初級化特征,初加工占比超過70% ,產品局限于鮮食與粗加工飲品,高附加值產品如石榴籽油、保健品、化妝品等開發不足。大規模深加工企業少,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偏小、技術裝備落后、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缺失等問題。
2.3標準化體系不夠完善
省石榴產業標準化起步晚,標準意識不足、實施應用率低、標準信息化共享度低,不利于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相關企業和農戶認知不足,標準宣傳貫徹力度不夠,監督缺失,導致產品良品率低。多數企業未建立與國家標準相符的企業標準體系,僅憑經驗管理;消費者對峰城石榴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了解不足,不愿為其品牌價值付費;政府未建立統一信息服務平臺,影響標準的推廣和實施。
2.4產品營銷力度有待加強
石榴產業從業者以栽培者為主,普遍存在營銷技能匱乏、品牌定位模糊、營銷體系缺失等問題,致使品牌影響力弱、市場份額萎縮。石榴銷售主要依賴批發市場與中間商,過多的中間環節造成信息滯后、產品積壓、成本攀升,打擊生產者積極性。線上銷售渠道發展不足,電商及網絡營銷成效欠佳,銷售額較低;線下推廣活動不充分,缺乏熱門產品,未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此外,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滯后,缺乏全國性龍頭企業與拳頭產品,電商、直播等新渠道拓展緩慢,品牌宣傳與文化旅游資源結合不緊密,市場影響力局限于省內及周邊地區。
2.5 三產融合機制不夠健全
石榴產業存在加工業與栽培端利益聯結松散、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科技應用不普及等問題,無法通過深加工帶動栽培戶增收,造成產業附加值流失且偏低,制約三產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同時,石榴文化、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等開發程度低,缺乏特色文旅項目;雖部分地區開展石榴園旅游活動,但文旅開發整體不足,對石榴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文化創意產品轉化率低、品牌不突出,特色旅游品牌市場影響力弱,游客參與度與體驗感欠佳,進一步限制了石榴產業在第三產業的發展潛力及三產融合效果[10]。
2.6全產業人員結構不夠合理
產業人力資源結構呈現“雙缺口”特征:一方面,專業化栽培技術人才儲備不足,從業主體老齡化問題突出(以55歲以上中老年人為主),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覆蓋率低;另一方面,深加工研發、品牌運營等領域高端人才引留困難,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轉化率低,嚴重制約產業轉型升級進程。
3高質量發展策略
3.1選育推廣優良品種
依托石榴精品栽培示范園的產業引領功能,系統推廣秋艷、桔艷等優良品種,建立品種改良技術規程。實施石榴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綜合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強化國家林草石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綜合試驗站的協同創新機制,重點開展種質資源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及遺傳改良研究。建立種質資源保護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補貼與技術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傳統品種改良工程,完善標準化嫁接、水肥精準調控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3.2 加大產品研發力度
實施技術改造與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通過產能擴建實現產業升級。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重點突破石榴多酚穩態化、納米包埋等精深加工技術,推進石榴籽油超臨界萃取、原花青素定向分離等產業化項目。建立石榴功能成分數據庫,開發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探索石榴活性成分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應用。
3.3加強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
相關部門應整理并制定一套全面覆蓋石榴生產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強化標準的宣傳與執行,建立反饋和評估機制,以持續改進標準體系。擴大培訓覆蓋面,確保標準化能夠指導石榴生產。加強標準執行的監督檢查,以確保標準得到有效執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總結實踐經驗,為標準化建設提供指導性意見。政府可在官方網站上新增石榴標準信息專區,完善標準信息服務功能,并及時更新標準信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確保使用者能夠便捷地獲取標準內容。
3.4構建多維營銷體系
打造石榴產業數字化交易平臺,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營銷體系。線上實施“電商平臺 + 直播矩陣 ?+ 社群營銷”三位一體銷售策略,線下布局新零售終端與品牌體驗中心。建立品牌價值評估體系,通過舉辦國際石榴產業博覽會、創建石榴文化主題公園等舉措,實施品牌IP化運營戰略。
3.5 創新三產融合模式
做好石榴產業鏈式發展新文章構建“栽培加工 .+ 文化旅游 + 健康養生”的產業生態圈,科學促進石榴栽培業高質高效發展,精準謀劃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舉措。立足一產,推動石榴規模化栽培、標準化生產,夯實多元價值實現基礎;連接二產,培育產業集群,打造完整產業鏈,推進石榴價值增長;融合三產,深挖文化內涵,推動農文旅融合;整合資源,合力促進石榴產業發展,拓寬石榴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路徑[10]。
3.6 優化產業人員結構
為石榴產業注人新鮮血液,鼓勵年輕人加入石榴相關產業中來,通過加強人才培養與儲備、促進人才流動與合理配置、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以及強化政策引導與支持等措施的實施,可以逐步構建起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提升產業整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創業扶持、舉辦技能培訓等方式,吸引和培養一批具備現代農業知識、熟悉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的年輕人才。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為石榴產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動石榴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梁靜,唐貴敏,舒秀閣,等.中國石榴新品種的選育和保護現狀[J]中國果菜,2025,45(2):84-92.
[2]陶華云,黃敏,王秀蘭.中國石榴產業發展趨勢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果業信息,2019,36(7):13-16.
[3]高金生,李朋.市石榴產業標準化發展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5(2):141-145.
[4]李好先,侯樂峰.中國果樹志石榴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6-15.
[5]侯樂峰,羅華,畢潤霞,等.中國石榴育種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北方園藝,2022(24):139-147.
[6]羅華,張晉,張聰寬,等.軟籽石榴新品種桔美人的選育[J].果樹學報,2024,41(4):791-795.
[7]張星,劉欣,劉志千,等.地理標志產品臨潼石榴標準化發展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4(8):97-100.
[8]孟健,馬敏,褚衍成,等.峰城石榴產業發展優勢與發展方向[J].北方果樹,2020(4): 51-52+55 #
[9]朱薇.石榴產業發展的思考[C]//中國園藝學會石榴分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中國經濟林協會.中國石榴研究進展(四).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中心,2022:81-87.
[10]邵超峰,曹瑞民.探索三產融合帶動農產品多元價值實現[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3(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