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思想政治課程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逐漸提升。如何挖掘思政元素,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價值,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成為新時代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诖耍疚姆治隽嗽诟咧兴枷胝谓虒W中挖掘思政元素的重要價值,并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存問題,探究了挖掘思政元素,推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發展的策略,以期啟發教師的教學思路,為教師的實際思想政治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的重要價值
思政元素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思想政治課程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包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深入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價值,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推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一)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可以豐富思政課堂的內容,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第一,在新課改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文素養作為衡量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思想水平的重要標準,在立德樹人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通過挖掘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帶給學生更全面、立體的人文視野和文化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會加強對教材的講解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透過現象看本質,站在更全面、宏觀、深入的角度認識社會,見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了解人類文明和文化,在積累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獨特的審美能力,深刻對人類文明、文化知識的感悟和鑒賞。第三,教師深挖思政元素,還可以指引學生學會站在長遠的角度上看待問題,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知識,了解不同國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進而形成國際化的文化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文化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主動承擔使命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祖國的全面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直以來,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參與祖國建設,都是黨和政府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而縱觀現階段青少年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隨著經濟條件的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成長環境越來越好,部分青少年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尚未認識到新時代背景下的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無形中影響著祖國的持續繁榮和發展。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載體,在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深挖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加強思政教育,可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作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主動承擔使命,爭做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另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較多的政治倫理知識和社會道德知識,教師提煉這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構建自我、生活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到明確自己的一言一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為社會的發展和祖國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三)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一,隨著新課標的全面落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關鍵任務。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涉及的核心素養比較豐富,有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和科學精神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全面解讀教材,從而豐富課堂內容。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中可以從核心素養培育角度出發,從四個方面入手挖掘思政元素,以此達到核心素養培育的目的。第二,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的過程中,必然會采取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納入更多元化的課堂內容,學生通過參與課堂學習,可以站在多個角度、多個領域完成實踐學習、案例學習和創新思考等,最終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核心素養,使學生養成勤動手、勤思考、勇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第三,教師積極滲透思政元素,還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有關鍵作用,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學生逐步成長為社會需要的綜合型、創新型的人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存問題
在新高考背景下,隨著新高考制度的全面落實,思想政治課堂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做出調整和改革。
(一)教學模式單一,忽視學生的全面提升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顯著問題是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全面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課標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落實,阻礙著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一,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程度較高的課程,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廣泛的思政知識,還需要具備活躍的思維和較高的教學專業能力。部分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有待提升,尚未掌握多元化、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衍生出課堂知識容量太少或太多、教學的理論性較強等問題,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水平。第二,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識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習慣采取理論教學法,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講授大量的理論知識,導致思政課堂枯燥乏味,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提不起興趣。第三,部分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忽視學生內心的學習需求,且沒有立足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開展思想政治教學,造成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有待提高的現狀。
(二)忽視教學評價環節,教學評價滯后化
現階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還存在忽視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滯后化的問題,這也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部分教師對教學評價的認識存在偏差,尚未認識到評價環節的重要性,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習慣將評價環節一帶而過,或刪掉這個環節,使學生無法及時接受教師和其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也缺乏自我反思和總結的機會。第二,部分教師沒有采取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評價環節和教學工作脫節,導致評價滯后,使教學評價無法發揮實際的作用。第三,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但采取的評價方法不夠科學,在教學中應用傳統的教師評價法的次數更多,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沒有安排學生參與評價環節,讓學生有自評、互評和點評教師教學工作的機會,不僅影響最終的教學結果,還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三、挖掘思政元素,推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發展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要挖掘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提煉豐富的思政元素,確定思政教學的關鍵目標。第一,教師要分析章節標題,結合標題形成解讀教材內容的思路,挖掘主題背景下的思政知識,深入分析編排者的意圖,以此確定教學目標。第二,教師要將引導學生汲取思政知識,將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作為關鍵的教學目標,并細化目標內容,為后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做好準備。
例如,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本小節的標題挖掘教材內容,不難發現本小節主要向學生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成立的宗旨、初心和使命等,需要學生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深刻對黨和政府的認識,認同黨和政府實施的執政理念等?;诖?,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培育中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三個方面入手,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學生需要明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成立的宗旨,明確并認同黨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科學精神:從黨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中感受黨的先進性,在此基礎上分析黨的各項決策,形成科學思維;公共參與:從本小節的思政元素中獲得啟示,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做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內心的信仰,認識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積極投入社會的發展建設,推動社會的實踐發展。
(二)設計探究任務,培育核心素養
教師要設計完善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任務探究中汲取思政知識,形成核心素養。第一,教師要從教材中挖掘豐富的思政元素,并依據知識難度,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思政知識,全面汲取思政元素,借助團隊力量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第二,教師要結合思政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設計有針對性的小組探究任務,明確學生的合作探究方向,確保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小組探究中有所收獲。第三,教師要設計層次遞進、環環相扣的探究任務,使學生逐層理解思政知識,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學習方法。第四,教師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設計理論探究任務的同時,設計社會實踐任務,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從更廣闊的天地中汲取思政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思政知識的遷移應用,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教學中,教師在挖掘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后,可以設計如下合作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
任務1:什么是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功能是什么?教師要求學生在組內閱讀教材,結合教材知識和生活經驗,分析和討論社會保障的概念,總結社會保障的功能。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此任務的目的是指引學生的教材閱讀方向,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學會從教材中提煉關鍵知識,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點,從中汲取關鍵的思政元素。
任務2: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公眾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看法。
設計意圖:此任務是社會實踐任務,教師設計該活動的目的是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進社會,通過組織社會調查活動、走訪活動、設計調查問卷和采訪問題等,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科普程度,感知社會公眾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看法,結合大眾心聲進一步總結社會保障的功能。
同時,教師設計此任務的目的還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拓展教育陣地,使學生產生探究思想政治知識的動力,并在社會實踐中了解思想政治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此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三)重視教學評價,豐富評價方法
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采取豐富多樣的評價方法。以《我國的社會保障》為例,教師在設計了合作探究任務后,可以采取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合適的契機引入教學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調查問卷,著重調查學生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了解情況,根據問卷統計結果評價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想認識,在此基礎上完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觀察,隨時隨地點評學生的學習探究狀態和成果。教師可以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積極參與各組的合作探究,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學生的合作探究氛圍,抓住機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啟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思路。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電子設備記錄本組的實踐過程,著重記錄本組設計的調查問題、隨機采訪的路人的表現等,并鼓勵學生根據視頻記錄反思自己的實踐過程,完成自評和互評。教師可以設計學生自評和互評表,安排學生認真填寫,反思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同時,教師在后期通過觀看視頻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踐結果,完成科學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是時代發展進步對人才培育的要求,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主動承擔使命和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時代下,教師要立足新課標的要求,結合現階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對思想政治教材的解讀,依據章節標題,提煉思政元素,從而確定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另外,教師要結合思政教學的難度,組織小組學習活動,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設計合作探究任務,幫助學生汲取思政知識,形成核心素養。教師應重視教學評價,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進一步落實思政元素,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