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年輕化,一定要先找到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并融入其中,沒有場景浸入的年輕化,不會讓其產生認同感和消費欲。
2025年5月7日,張藝興成為茅臺文旅代言人,也是茅臺首位代言人,這被視為茅臺拓展新生代、實施年輕化的重要舉措之一。5月22日,茅臺又召開2025年茅臺傳承人市場座談會,就如何實現年輕化這一課題與53名年輕代表深入交流。
茅臺近幾年的標志性營銷動作,基本上都與年輕化有關。作為白酒業的頂流,茅臺尚且如此,那么放眼整個行業,白酒又該如何吸引年輕人消費?如何有效實現品牌年輕化?
這個課題,在剛剛發布的新“禁酒令”大背景下,更是關乎白酒業的發展與未來,也是白酒的世紀難題。
場景造需
今年5月19日,在貴州茅臺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茅臺董事長張德芹再次談到了品牌年輕化,他說:“有年輕人告訴我,并不是不愿意喝白酒,而是不喜歡酒桌文化,討厭吹捧的氛圍。”
這其實談到了白酒年輕化的癥結所在,那就是場景。站在場景營銷的視角,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白酒年輕化的有效方法和破局之道。
過去我們認為年輕人成熟了就會喝白酒,這個說法的道理在于年輕人不喝不是因為白酒不好喝,而是生活中沒有白酒場景。等到他們成為職場中高層,需要參與應酬,就會逐漸接受白酒。
所以我們看到,整個酒行業形成了這樣一個大的酒水場景格局:白酒壟斷商務應酬等正式宴會場景,將中年人牢牢握在手里;啤酒憑借燒烤大排檔、音樂節等場景收割年輕人和大眾人群;洋酒則割據酒吧夜店聚焦小眾。
想當年江小白崛起,其創始人陶石泉曾經親口表示:“江小白的發展建立在開拓新的消費場景上,包括小聚、小飲、小時刻、小心情。”正因為抓住了這些消費場景,江小白才抓住了年輕人。
品牌年輕化并不是喊一嗓子“我是年輕化的白酒”,做幾款年輕化、有活力的產品包裝,產出一些表達年輕人態度個性的文化,就能達成年輕化效果、讓年輕人買單的。很多品牌實施年輕化戰略時,常常是基于年輕人的喜好,對品牌做一些表面化改造,比如炫彩化包裝設計、明星代言、聯名與跨界營銷等,但品牌完全無法融入年輕人的生活中。
事實上,品牌年輕化不在于形,而在于核。白酒品牌首先必須連接年輕人生活中的真實消費場景,在具體場景中連接年輕人的需求、情緒和消費行為。
場景營銷的第一個概念,叫作場景造需。消費者的需求總是在具體場景中產生,同一個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中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消費者,在同一場景中也會產生共同的需求。結合年輕人的生活場景做營銷,才能幫助品牌在年輕人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現在年輕人的飲酒場景正在發生劇烈變化。比如一線城市正在興起的“餐酒分離”,吃飯不喝酒,飯后再找地兒喝一杯,這就對主打佐餐的白酒構成了挑戰。白酒需要創新酒體和消費方法,才能進入這一場景。
比如居家自飲場景的興起。自飲不只是為了喝酒,還為了享受自己動手的快樂和生活感,自制泡酒、中式調酒等新飲酒方式正受到年輕人熱捧。近年圍爐煮酒、熱紅酒開始流行,去年年底果立方兌水溶C100、自制桂花汾酒等沖上熱搜,都反映了這一趨勢。
再如“隨時隨地過癮”場景。年輕人的飲酒場景正在變得更加碎片化和日常化,受到各種情緒的帶動。比如現在網上興起了一類短視頻,叫作下班喝酒Vlog(視頻日志)。一個人下班后買點下酒菜或者到小飯館點幾樣菜,喝點小酒,這在網上叫作“一個人下班后的快樂”,傳遞了一種極強的只取悅自己、不討好他人的情緒價值。
受這一場景帶動,如今全家、7-ELEVEn等便利店正在成為年輕人的酒吧。便利店內會做場景化陳列,教各種自制調酒的配方并順帶出售冰杯,方便年輕人下班后在店內、馬路邊隨時隨地來上一杯。果立方將這個飲酒場景稱為“野酒”,并圍繞其進行推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場景和冰杯拯救了洋酒行業,它直接帶動威士忌小瓶裝銷量上升 81% ;2024年6月,餓了么“酒 + 冰塊 + 飲料”搭配的外賣量同比增長 211% 。這對白酒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示。
如果我們要更全面、更系統地審視年輕人的飲酒場景,不妨看看年輕人扎堆的嘩哩嘩哩(以下簡稱B站)。從2021年到2024年,B站用戶平均年齡從22.8歲逐步上升到26歲。這個年齡段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關鍵,主打“成家立業”:一則從大學畢業奔赴社會,打拼職場,人際交往半徑急劇擴展;二則開始考慮結婚、生子、買房等人生重大決策。
這就將創造大量的酒水消費場景,比如畢業季謝師宴和同學散伙飯、考研升學宴、求解壓酒、新中式喜宴等,這些都是B站用戶的熱點話題和關注內容。一大批年輕人由此在B站成為賽博酒友,2024年B站白酒興趣人群激增,數量接近2500萬人,其中近七成是30歲以下人群,并活躍在高線城市。
20多歲是一個人的定型期,是塑造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以及消費需求和消費力大幅提升的階段。如果品牌能在這一階段抓住年輕人的心,那么就有很大概率獲取年輕人的“顧客終身價值”。
我們不能坐等年輕人長到中年再來喝白酒,消費者是等不來的。每個酒種都在對年輕人虎視眈眈,一旦年輕人養成了口味偏好和消費習慣,再讓其適應白酒口感就會難度倍增。因此,白酒年輕化,一定要先找到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并融入其中,沒有場景浸入的年輕化,不會讓其產生認同感和消費欲。
場景包括六大變量:時間、場所、角色、流程、情緒、儀式感。要想做好場景營銷,品牌需要深刻理解這些變量,并圍繞其做文章。找到場景后,白酒品牌還應深刻理解場景中的社會關系和年輕人追求的情緒狀態,然后重新設計白酒消費流程和消費儀式,給年輕人提供更好的社交解決方案。
從社會關系到社會情緒
場景是生活方式的切片,是社會關系的具現。向上看,場景反映的是用戶生活方式變遷,生活方式就體現在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場景中,生活方式的轉變也會在用戶生活中創造出一系列全新的場景。向下看,場景體現的是社會關系的變化,透過具體場景,我們就能感受到整個社會心態和社會文化的流向,看到消費者價值觀念的轉變。
“年輕人不喜歡酒桌文化”,根本上是因為社會關系發生了變化。過去整個社會是連續的,在公司、單位等機構里老中青三代兼備,級別地位按年齡和資歷分布。飲酒決策則是“向上看齊”,喝什么酒、怎么喝都取決于酒局中地位最高、資歷最長者,年輕人跟著領導、長輩喝酒,逐漸就成了白酒愛好者。
但現在,職場文化發生巨變。今天的年輕人不再把公司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不再把領導意志強加在個人喜好之上。個體適意、自在最重要。
這些反映在喝酒上,就體現為年輕人不再接受過去那種講究禮儀、尊卑有序甚至是服從性測試的白酒消費流程和儀式。再加上社會結構急劇變化,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公司里幾乎全是年輕人,飲酒決策變成“橫向看齊”,代代傳承的酒文化極易斷層。
社會關系的變化,帶來了新的社會情緒。這兩年業界非常流行講“情緒價值”,但“情緒”這個概念的定義卻非常模糊。我個人會把情緒分成基本情緒、個人情感、社會情緒三個層次。
基本情緒受到人類本能的驅使。從場景的角度來看,基本情緒受到場景中物理條件的影響。比如對年輕人來說,周一早上起床上班是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下班在家和周末則感到開心,這就是酒水營銷的切口。個人情感代表我們與身邊人或特定群體之間的社交關系,比如親情、愛情、友情、鄉情等。而社會情緒則主要代表一種價值觀念,比如國潮和民族自信、女性獨立、職場反內卷和摸魚文化,屬于文化議題的范疇。
個人情感和社會情緒受到場景中社會條件的影響,實際上反映了社會關系的變化。今天的消費者正在重新定義他們與家庭、工作單位、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系,社會關系的變化帶來新的消費場景、新的情緒表達。
比如“悅己”“貴己”成為年輕人的主流社會情緒,反映在具體場景上,比如八段錦的火爆;比如藥膳養生、花草茶飲、食補調酒成了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式飲食審美風潮正在興起。
年輕一代正在扛起養生大旗,超過1.4億人在B站關注中式療養,結合這一場景和社會情緒,勁酒在獨家冠名的國內首檔保健酒溯源節目《養生越千年》中,通過話題內容發酵和社區活動運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激發了站內養生熱潮。
情緒是場景的重要變量,代表場景中的高光時刻。
對場景的強調不只是為了創造生意機會,還為了激發情緒,與消費者實現共感。情緒擁有極強的能量,能夠極大地調動用戶行為,推動消費者對品牌的購買與使用,對于品牌傳播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放大器。
年輕人的飲酒場景總是帶有強烈的情緒共鳴,比如畢業的感動與不舍、升學上岸的喜悅、暑假的狂歡、求職的焦慮、電競的熱血、新年的儀式感白酒作為典型的情緒消費品,以及人生重要節點的見證者,在這些場景中依然有著重要價值。如果能抓住這些場景,不僅能喚起年輕人舉杯的需求,還有利于通過情感共鳴取代說教,讓年輕人發自內心地認同品牌,也有助于打破傳統酒桌文化帶給年輕人的負面認知。
從消費儀式到解決方案
酒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說新語》中說“酒以成禮”,其含義就是在各種社會活動中,酒水代表著儀式感,成了各種活動中的標配流程,因而被賦予了各種特定含義和美好寓意,成為社會文化習俗的一部分。
比如婚禮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古人臨別要贈酒等。在這些場景中,酒水體現了某種儀式感,是特定場景的標配流程。
白酒品牌都喜歡講文化、講歷史,但是很多品牌都只是單純地在談陳年舊事,比如你講元明清三代,我就講唐時宮廷酒;你講八百年傳承,我就講往事越千年;你講白酒始祖,我就講猿人造酒;你講地缸發酵,我就講天寶洞藏這就導致白酒的文化營銷常常顯得抽象、空洞,并且與當代消費者的生活場景和情緒狀態脫節。
最近幾年,國潮復興和東方美學成為最大的時代紅利。無數品牌借助國潮興起,實現品牌建設與銷量的雙豐收,如李寧、觀夏、百雀羚、花西子、霸王茶姬,乃至華為、比亞迪等。白酒品牌要想抓住這一紅利,關鍵是要在當代生活場景中,融入傳統文化中的具象符號與元素,然后重新設計新的消費儀式和消費流程,把白酒變成當下生活場景不可或缺的角色,給消費者提供新的社交解決方案。
如果能在重新設計的消費流程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就能在傳播中放大勢能。就拿今年端午節來說,“龍舟”話題徹底引爆了網絡,廣東龍舟隊、遼寧龍舟隊引發全網熱議。此外,艾草也成了年輕人的新寵,“年輕人開始主動掛艾草了”成了網絡熱門話題,艾草花束門掛成了網友競相曬圖的重要元素,且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情緒價值。
這里既有重新設計的消費儀式,也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像近年大火的泉州簪花,很多女生去泉州做簪花造型,并拍照打卡,一個行為帶火一座城。還有潮汕英歌舞以及風靡數年的馬面裙等文化元素的火爆,都是因為它們融入了當代生活場景中,變成了新的消費儀式感。有了這種儀式設計,年輕人就可以參與進來,可以模仿和自制,在互動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并由此創造了新的話題和內容。
如今,愛上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東方美學在B站的搜索量指數同比增長 80% ,國學、國粹、古建筑、古詩詞、非遺手工和新中式設計等,都是年輕人的心頭好和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和白酒結合起來,在真實消費場景中,設計成新的消費儀式感。
就像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等歷來都是白酒營銷的重心,但今天的年輕人其實正在過一種“很新的傳統節日”,如新年 × 次元文化、七夕 × 仙俠宇宙、中秋 × 新國風節日整活是年輕人的重要節目,白酒需要重新去思考,在這些節日中,如何傳承、創新經典文化元素,結合白酒設計新的消費儀式,讓白酒在年輕生活場景中重新扮演重要角色。
比方說,借鑒美妝、日化行業的標準玩法,聚焦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或二十四節氣開展營銷。比如在中秋打造“傳統四大名樓”賞月事件及直播互動,又或者復刻歷史上的經典宴席如韓熙載夜宴等,把賞月品酒變成新的可被消費者模仿和參與的消費儀式。
年輕人其實并不排斥白酒。在B站,有一條視頻叫作《白酒有什么好喝的?一個視頻看懂白酒》,曾引發百萬年輕人的觀看和討論,其關鍵就是用一種完全不枯燥的方式講解白酒的定義、分類、工藝和各大香型的特點。
茅臺也有一條這樣的視頻,2023年B站頭部UP主(上傳者)影視颶風來到貴州茅臺酒廠,把茅臺酒在鏡頭下放大1000倍,通過硬核科普方式一探醬香風味背后的秘密,這條視頻在B站收獲了14.9萬點贊、1.9萬收藏。
2024年,B站白酒相關內容播放量達到9.47億,播放時長達到14.78億分鐘,酒相關內容迎來高增長。在這些內容中,數據顯示年輕人的關注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酒知識科普,白酒的各種測評與專業知識等;
二是酒生活場景,白酒與各種風俗、各種煙火氣飲酒場景;
三是酒文化自信,白酒折射出的社會文化以及外國人喝白酒等。
白酒要想更好地傳達白酒價值,需要找到對味的方式和內容與年輕人溝通,在對味的生活場景中,對接年輕人的情緒,打造新的消費儀式,成為新的文化符號。
總之,品牌要想真正被年輕人接納,關鍵是要融入年輕人的身心。一方面,要置身年輕人的真實生活場景中,讓消費者在具體場景中體驗品牌。另一方面,則要借助場景點燃用戶情緒,傳遞文化儀式。青年文化作為整個社會文化的高地,很多流行內容都是先經由年輕圈層發酵,再進一步擴展為社會流行。對白酒品牌來說,抓住年輕人,不僅是找到新的潛力人群和增長機會,更是抓住未來的想象力。
雖然白酒在營銷中動輒將歷史追溯到上千年前,但實際上白酒成為主流酒種不過百年時間。下一個百年,白酒能否延續主流,就要看白酒年輕化能否實現了,它關乎整個行業的健康成長與存亡,是擺在酒企面前的世紀課題。(作者:空手,場景營銷研究院院長,不空談品牌咨詢主理人,《傳神文案》作者,科特勒增長實驗室導師,前上市公司高級營銷群總監amp;內容營銷中心副總經理)
編輯:木靈/微信:wangshenzhen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