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英語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不僅是小學英語知識的總結與升華,還是高中英語知識的前站與基礎,這凸顯了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思維影響較深,秉承的教學理念較為滯后,導致學生被動地學習英語知識。而合作化教學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利于統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探究能力,使學生實現共同進步。因此,本文圍繞合作化教學概念簡述、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的重要性、遵循的原則、具體的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相關參考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合作化教學概念簡述
合作化教學,又被稱為合作學習或協作學習,旨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個體學習的狀態,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數量相近、水平相當的學習小組,小組內部形成一種動態平衡。合作化教學強調學生以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并主張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此基礎上實現經驗互鑒、智慧交互,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二、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工作。在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協作探究能力進行主動學習、深度思考,并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問題、解決方案的步驟,攻克學習中的重難點內容。在此期間,學生由傳統意義上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培養學生協作意識
在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以自主學習的方式探析知識,還需要在面對以小組為單位的挑戰時各司其職、通力配合,與小組成員一道,為完成合作任務而貢獻智慧和力量。與此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還會產生競爭。在與其他小組的競爭與比較中,學生能學會正視挑戰,產生協作意識、競爭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動力。
(三)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合作化教學的突出優勢之一在于促進知識共享與互補,使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分享彼此的觀點與經驗,包括學習方法、解題技巧、心得體會等。互動式的交流方式能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進步,從而將小組合作教學背景下的共同進步落到實處。
三、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遵循的原則
(一)目標導向原則
目標導向原則強調在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進行知識探析。學習目標應與學生的真實學情、主觀心理、發展潛力相適配,不僅要保障目標的層次性,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又要避免出現過難或過簡單的極端化情況,使學生在目標導向下,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集中起來,從而積極地參與學習。
(二)科學分工原則
由于受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學生的個人認知、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合作化教學中,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小組內成員所擅長的領域,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與此同時,給予學生一定選擇權,讓學生選擇契合心理特點、滿足學習需求的任務,并協調個人與小組之間的關系,為共同的目標而通力配合、攜手并進,最終產生“1+1>2”的效果。
(三)成果展示原則
成果展示原則是指教師要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成果展示的平臺,一方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反應能力、協調調度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選擇一位代表,來以課堂宣講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而其他學生則認真傾聽,并借鑒成果展示中有價值的內容,使之為己所用。教師則需要為成果展示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如積分制、口頭獎勵、物質獎勵等,使學生獲得更強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四、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奠定組織架構基礎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為了確保合作化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就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將學生整合到梯次配置、氛圍和諧的小組中,形成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基本態勢,奠定合作化教學的組織架構基礎。小組成員以4-6人為宜,既能確保小組內部具備交流溝通條件,又能避免因為人數過多或過少而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另外,教師還需要在小組內部選擇協調能力較強、具有責任感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以負責小組的管理,從而更好地完成合作化學習任務。基于此,教師應將科學劃分學習小組作為合作化教學的基本前提,兼顧學生的客觀英語學習水平、主觀個人意愿、協調能力、責任心等要素,確保學習小組的科學性、合理性。
例如,在教授《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family?》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客觀英語學習水平、主觀個人心理意愿、興趣愛好趨向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與科學研判,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并向學生強調在學習中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本課主題,將小組比喻成一個“小家庭”,而小組長則是“小家庭”中的組織者、指引者,負責正確理解并傳達教師的意圖,并在學習中兼顧小組內成員的學習需求。隨后,教師則利用多媒體設備圖文結合優勢,直觀呈現本課涉及的“家庭成員樹”,讓學生對家庭中不同身份的人進行深度研究,由此清楚了解家庭成員的關系。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小組長組織開展小組內部的交流討論,整理小組成員的問題與困惑,并上報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以此加深學生理解程度、鞏固學生知識基礎。
(二)分層設計探究任務,各司其職精準施教
長期以來,受諸多主客觀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可避免地會呈現出差異化、梯度化。這就需要教師在合作化教學過程中,對探究任務進行分層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級推進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擅長的學習任務,便于學生高效學習。基于此,教師應秉承合作教學、精準施教的理念,兼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基礎型、發展型、創新型的探究任務,讓每個層級的學生都產生更強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授《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即“在日常的學習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科,可能是語文、數學、英語,也可能是體育、音樂、美術,那么你們喜歡哪一個學科呢?為什么喜歡它呢?”在問題指引下,學生能對即將探析的英語知識產生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此后,教師則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定兩大板塊、三個層次的任務。兩大板塊是指學生的自主學習任務、協作探究任務,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三個層次指的是“基礎型任務:強調學習較慢的學生積累基礎知識;發展型任務:強調學習良好的學生完成進階;創新型任務:強調學習較快的學生拓展思維。”每個任務層層遞進,內容涵蓋詞匯記憶、語句翻譯、語篇理解、對話溝通、場景應用以及文化感知。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任務,在面對小組合作任務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此期間,學生完成學習既定任務后可以選擇向上突破,挑戰更高層次的知識內容,由此在漸進性提升中,使每個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三)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的開展,還離不開小組競賽活動的進行。小組競賽活動強調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每個小組作為一個整體,小組成員作為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需要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以增強小組凝聚力、向心力,在競賽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基于此,教師應合理規劃競賽活動的主要步驟、競賽內容、獎勵機制等,并在其中融入師生互動,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反饋動態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從而使學生在競賽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教授《It’s raining!》時,本課教學內容涉及天氣的變化,具有較強的生活化特征,適用于在生活情境下開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代入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定競賽目標,即“在競賽過程中鍛煉英語口語、聽力、閱讀、寫作能力;鍛煉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鍛煉競爭意識與應急能力。”之后則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進行明確的分工,包括負責人、記錄員、發言人等,為學生更快速地參與競賽創造有利條件。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四個競賽板塊,分別為英語聽力環節、英語口語環節、英語閱讀環節、團隊合作環節。以團隊合作環節為例,教師設定一個團隊合作任務,即“圍繞著生活中的某種天氣,制作一張天氣海報,輔之以英文解說。”由此小組內成員各司其職,分別負責繪畫、編寫、講解等,在通力合作中完成競賽活動,教師需要給予表現良好的小組以物質獎勵,以增強學生在后續競賽活動中的參與度。
(四)融入小組合作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為強勁的力量。基于此,初中生的課業壓力較大,精神時常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迫切需要趣味化的課堂氛圍、游戲化的學習方法舒緩情緒,這就凸顯了小組合作游戲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學生能邊游戲邊學習、邊學習邊思考,在做完趣味游戲的同時,順利地完成相應的閱讀理解任務、口語交際任務、知識遷移任務。基于此,教師應立足于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要素,選用合適的趣味游戲融入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如角色扮演游戲、閱讀接龍游戲、人機互動游戲等,使學生能獲得收獲與快樂。
例如,在教授《How do we celebrate birthdays?》時,本課英語知識內容圍繞著“我們如何慶祝生日?”展開,具有較強的生活性、趣味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語言陳述的方式為學生簡要講解角色扮演式趣味游戲的主要環節,即“全身心沉浸于相應的場景,將自己想象為場景中的人物,并結合對話內容、情節發展、情緒變化等要素,以聲情并茂的方式完成游戲。”受此影響,學生能對即將學習的英語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此后,教師創設“蛋糕店購物”的場景,引導學生分別扮演TengFei、Peter、售貨員等角色,并結合教材中涉及的對話內容進行聲情并茂的對話,從中了解到購物時的主要話術,以及英語語境下關于生日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完成閱讀理解、口語交流、文化感知等任務。
(五)搭建多元評價體系,達到以評促學效果
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的開展,還有賴于多元評價體系的搭建,在此基礎上能提供一個交流討論、互學互鑒的平臺,讓學生對自主學習與協作探究過程中的閃光點、不足之處產生更清晰的認識,在與教師的溝通交流中獲取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基于此,教師應在搭建多元評價體系中確立評價主體、明確評價目標、豐富評價內容、創新評價方式,以學習小組為依托,著手搭建以學生自評為基礎、學生互評為輔助、教師總評為兜底的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并處理好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即時評價、延遲評價之間的關系,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評價方式,最終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短小精悍、重點突出的優勢,為學生播放一段英語語境下問路的短視頻,調動學生視覺感官與聽覺感官。此后,教師為設計梯度化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協作探究能力,對本課涉及的核心詞匯、重點短語、固定句式、對話內容、主要語篇等進行深入探究,對此留下深刻印象。當學生陸續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則明確評價標準,即知識技能標準、情感態度標準、知識遷移標準,內容涵蓋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以及應用能力。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交流討論、互學互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主評價、互相評價,在此期間經驗互鑒、智慧共享。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字化多媒體設備制作“學生成長檔案”,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內容納入其中,讓學生的成長進步有跡可循。
五、結語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基于“小組合作,共同進步”理念開展初中英語合作化教學,不僅是順應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趨勢的必然選擇,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實現共同進步的必由之路。有鑒于此,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秉承目標導向原則、科學分工原則、成果展示原則,確保合作化教學的順利開展,為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等安裝“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