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出生后,因為她爸媽工作忙,從小就主要由我們老兩口帶著。大約從4歲開始,孫女就開始顯現出“唯我獨尊”的毛病:家里買了好吃的,她總會攬入懷中,對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宣示主權”:“這些東西都是我的,你們不許吃……”一家人逛街,看見喜歡的玩具她就非買不可,口中還念念有詞:“你們的錢都要給我花,你們只有我一個小娃娃!”
那年國慶節,我們一大家子人帶她去親戚家玩耍。臨走時,她悄悄拿了小表哥的電動汽車,被發現后死活不肯給小表哥,還直嚷嚷:“我今天就是要,就是要!”氣得她媽媽給了她一巴掌。
把一路哭鬧的孫女帶回家,奶奶好容易把她哄睡,不無憂心地對我說:“現在這個社會,既要重智商還要重情商,有時候,情商甚至還重于智商。你瞧咱孫女情商這么低,這樣下去將來進入社會恐怕不行喲!”
唉,這也難怪,孫女自出生后,一直被全家人視為寶貝疙瘩,都對她寵愛有加。久而久之,在她看來,別人給她再多的愛都是應該的,她卻不懂得也不屑于對別人施愛。我們當爺爺奶奶的真沒少說她,但收效不大。
那天,我去成都青羊實驗小學接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孫女放學回家,路過一條小街時,遇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拉二胡賣藝。兩位路過的初中女生向老人身旁的紙盒里投了幾元錢。孫女看了也想效仿,讓我給她5元錢也放進老人的紙盒中。旁邊一位阿姨見了,贊賞道:“這個小朋友真乖,這么小就知道幫助別人了。”孫女聽了面露得意之色,悄悄對我說:“爺爺,您以后要多帶點現金,下次碰到這個拉二胡的爺爺,我還要給他錢。”
這件事讓我頓悟:小孩子其實很在乎大人的贊賞,不失時機地贊賞她,或許就是對孫女情商的挖掘和培養。從那以后,對于孫女哪怕是不經意但蘊含著大愛的行為,我和妻子都會及時給予贊賞。
某個周末,妻子的退休同事蘇某帶著她5歲的小孫女來我家做客。飯桌上,妻子給客人夾菜,孫女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夾了個鹵雞腿給蘇某的孫女。我夸贊孫女:“你今天像個小姐姐哦,知道疼愛妹妹了。”蘇某在一旁說:“何止今天哦,你家這個小姐姐從來都知道疼愛妹妹呢。”長輩們的交口夸贊,令孫女特別高興。那一頓飯,她都在忙不停地給妹妹夾菜“掙表現”。
有一次,孫女為換取鄰家孩子的動漫玩具玩一天,把新買的一套動漫圖書全借給了鄰家孩子。奶奶贊賞她:“我孫女現在不摳了,懂得友情往來,知道好東西要共享了。”孫女一聽,立刻又來勁兒了:“下個月是爺爺的生日,我還準備用壓歲錢給爺爺買個生日禮物呢!”奶奶感嘆道:“孫女現在情商高了,越來越懂事了。”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查爾莫斯說:“贊賞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好孩子大都是夸出來的。”為此,在陪伴孫女成長的過程中,我和妻子都很注重把贊賞和夸獎作為孫女情商的“挖掘機”,使這個曾經“愛無能”的孩子,逐漸學會了疼愛父母和爺爺奶奶,以及關愛同學和身邊的小朋友。看來,用贊賞挖掘孫女的情商,的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