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好友聊天中,孩子永遠是熱議的話題,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在微信朋友圈里,孩子們的身影最為活躍,記錄著他們成長的點滴,也映照著父母心中恒久不變的愛。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無法掩飾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這份愛伴隨著孩子茁壯成長。
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予自己的孩子,期望他們出類拔萃。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許多家長的“信條”。我也不例外,望著兒子稚嫩的臉龐,內心充滿了焦慮。
同齡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說句子和段落了,他還因為說不清楚簡單的詞語而急得掉眼淚,委屈地說“痛恨自己的嘴巴”,我心疼不已,趕忙抱緊安慰他。《小紅帽》的故事,我講了一遍又一遍,他卻總是記不住細節,需要反復提醒。我不禁自問:兒子真的不如其他孩子嗎?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學習育兒知識,聆聽家教課堂,向優秀的家長請教。這才發現,初次扮演父親的角色,是我自己操之過急,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需要耐心等待和正確引導。于是,我心里默默地念叨:“我要無條件地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教育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因為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我開始關注他的喜好,發現他對拼裝玩具情有獨鐘,甚至有些癡迷,能獨自沉浸在拼裝世界中長達兩小時。于是,我引導他從簡單的拼裝入手,按照說明書逐步操作,從幾個零件的組合到數百個零件的復雜結構,一步步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專注力,還學會了克服困難和控制情緒。他還主動查找資料,了解玩具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許多課外知識。他在考試中寫的《月亮》說明文,從月亮的形成、演變到對地球的影響等方面展開,條理清晰,全面而豐富。放學回到家,他非常興奮地告訴我:“爸爸,老師表揚了我的作文。”我好奇地問:“怎么寫得這么好?”“都是從書中學習的,而且我經常觀察月亮,自然就記住了。”他自豪地回答。
當考試不理想時,我不再盲目批評,更不與其他孩子攀比,而是先找到他的閃光點給予表揚,比如會說:“你好棒,計算題都做對了。”“這次又進步了,繼續加油。”接下來,再一起分析問題所在,找準方向,鼓勵他不斷努力。慢慢地,一切都朝好的方面發展。他變得更加積極樂觀,遇事不再急躁,碰到困難努力解決。他養成了愛運動、愛看書的好習慣,還獲得了學校“閱讀小博士”的稱號,同學們都叫他“小百科全書”。
四年級期末,他興奮地告訴我,他當上了三好學生。多年落選的失落,隨著他燦爛的笑容消散而去。看著他開心成長,我心中充滿了欣慰。
每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他們撲扇著翅膀,帶來歡樂和希望。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才能以及對世界的獨到理解。我珍惜陪伴兒子的時光,與他共享快樂、共迎挑戰、共同進步。這段旅程雖然短暫,但充滿了溫馨和難忘的回憶。作為父母,看著孩子們邁步走向未來,只需默默支持、靜靜期待。
時光流轉,花開有時,四時花語各不同,每一朵都燦爛,每一種都與眾不同。我要與兒子一起學習進步,以一顆平常心陪伴那獨一無二的花朵,靜待燦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