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隊68年,轉戰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崇山峻嶺間,出色地完成了數百個石油天然氣地震勘探項目中國石油東方物探211隊是名副其實的山地物探“金牌隊”。
“坐標再核一遍,50口井今天必須找出來、定下去!”4月29日早上6點,晨霧還未散盡,物探211隊副經理陳俊宇就帶隊出現在邛崍的大山中。
跋山涉水,探尋寶藏。僅一個上午,隊員們就獲取了大量勘探所需的基礎數據,并與16家農戶進行了協商…
這是四川眉山-邛崍三維勘探項目啟動的第87天,也是物探211隊征戰四川盆地最尋常的一天。
啃下“雙復雜”禁區硬骨頭
四川盆地地表溝壑縱橫,地下構造復雜,被國際物探界稱為“雙復雜”禁區。
2021年底,物探211隊接到了川西眉山北、名山-丹棱兩個勘探項目。隊長羅輯在動員會上擢下狠話:“這里沒有耙骨肉’,只有‘硬骨頭’!既然來了,就要啃出個名堂!”
眉山工區房屋密度平方公里達73棟。物探211隊對癥下藥,創新應用“高難復雜區全域井震聯合”施工模式,大幅提升了智能檢波器埋置精度。同時,隊員們挨家挨戶走訪村民爭取支持。其中,協調員肖宇走訪了3757戶村民,硬生生磨爛了兩雙工鞋,用誠意贏得大家的理解。
名山-丹棱工區平均一年中有275天都在下雨。一開工,霜雨就連下了五天五夜。采集工作被迫中斷。物探211隊在分析降雨數據后發現,這里雨雖綿長,卻有碎片化的停歇窗口。
“必須搶抓每一分鐘!”生產分析會上,物探211隊全員達成了共識。
隨即決定將采集一線的工作改為24小時兩班輪崗,下雨待命,雨停即戰。測量、鉆井班組的完工人員隨時準備支援,就連隊部駕駛員也加人其中。這種“見縫插針”式的采集模式,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進行。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23年,物探211隊承擔的川西北部蒼溪-劍閣三維勘探項目拉開帷幕。該項目需要采集17.4萬炮,勘探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是我國陸上最大三維地震勘探項目。

“平均日效超2030炮才能完工,按常規測算,絕無可能!”項目啟動會上,技術人員測算。
“‘金牌隊’不是掛在墻上的獎牌,是釘在陣地上的旗幟!”羅輯帶領物探211隊與兄弟單位組成聯隊,創新運用“運作管理提級、工序管理下沉”模式,通過指揮前移、核心班組“串并結合”,使整個工序銜接如流水般順暢、高效。
32名技術骨干開始扎在崇山峻嶺間晝夜奮戰。
他們將自主研發的生產指揮系統、GM特色軟件等創新成果植入智能化地震隊平臺,實現了對100余臺測量設備、600余臺鉆井設備和8萬余道采集設備的精準調度。
在60度陡坡的“五指山”工區,黨員突擊隊長楊仕成腰系繩索,懸空布設測線;隊員們徒手攀崖,用繩索吊裝設備,硬是在“鳥獸難過”之地開辟出了通道。
緊跟著暴雨、塌方、設備故障問題接連不斷。面對連續降雨29天,采集被迫中斷14天的嚴峻挑戰,隊員們還是創下了有線 + 節點混采日效2547炮的紀錄。
116天之后,當最后一炮數據在儀器車屏幕上跳動時,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終于完成了!
編輯/車玉龍 統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