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安信基金發布公告稱,知名固收基金經理張翼飛卸任了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個人原因從公司離職。
今年以來,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紛紛離任。他們或選擇跳槽至其他公募,或跳槽到私募機構以及券商,另有少部分直接轉行。這一現象也倒逼基金公司加速平臺化,以減輕核心基金經理離任的影響。
根據安信基金發布的多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張翼飛于7月15日卸任了所管理的9只產品。經過此次變更,張翼飛獨自或與他人共同管理的基金分別交給李君、黃琬舒管理。
公開資料顯示,張翼飛2012年加入安信基金擔任固收研究員,2014年起管理基金。卸任前,張翼飛擔任安信基金首席投資官(混合資產CIO)。
Wind數據顯示,張翼飛離任前共管理著9只產品,主要以偏債混合基金為主,包括安信穩健增值、安信目標收益、安信民穩增長、安信穩健增利、安信穩健聚申一年持有、安信民安回報一年持有、安信平衡增利、安信豐穗一年持有、安信恒鑫增強。其中安信穩健增值任職回報最高,達到82.81%。(見表)
從2021年開始,張翼飛在管基金的規模逐步上漲,2022年三季度末達到最高,為644.38億元。之后有所降低,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在管基金規模為298.57億元。(見圖)
有分析人士表示,張翼飛的投資模式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兩點:一是率先將價值投資理念引入“固收+”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二是在股債組合策略方面,明確設定權益中樞,據此對不同基金進行定位,構建了權益中樞在10%至50%區間的“固收+”產品線。
一位接近張翼飛的行業人士透露:“這幾年來挖張翼飛的人也很多,但他一直沒走。這次遇到了心儀的機會,還是希望在職業生涯上有新的突破。”
7月17日,張翼飛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說道:“我將繼續從事資產管理行業,雖然已經不算太年輕,但相比那些“超長待機”的前輩們,我仍可能有半個世紀的時間,繼續從事這份激動人心的工作、去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不疾不徐,以足夠的韌性和耐心,用一種在長期內風險友好型的、有積累性的、行穩致遠的絕對收益投資方式為大家服務,與大家相處。”
接任者之一李君是張翼飛多年的搭檔。李君2017年加入安信基金,與張翼飛曾合管多只產品,規模最大的安信穩健增值2018年來一直由兩人共同管理。李君目前在管基金共有9只,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合計管理規模為219.47億元。
張翼飛離任后,李君除了單獨管理安信穩健增值,還將接任其手下的安信民穩增長、安信穩健增利、安信平衡增利和安信民安回報一年持有。
李君近日公開發文表示:“接下來的路,我會帶著和翼飛一起沉淀的經驗,帶著團隊的力量,繼續守好‘穩健’ 的初心。或許市場仍會有起伏,但我們對 ‘風險收益比’的追求不會變,對 ‘放心推薦給親友’ 的標準不會降。”
另一位接任者黃琬舒將單獨管理安信目標收益、安信恒鑫增強、安信豐穗一年持有、安信穩健聚申一年持有,其中前三只產品曾與張翼飛合管。
黃琬舒2021年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目前在管基金有9只。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合計規模達134.49億元。黃琬舒是做債券投資出身,此前的投資重心更偏向于債券類資產。
Wind數據顯示,今年來離任基金經理超200人,其中不乏鮑無可、周海棟、張宇帆、王士聰、王鵬等多位績優基金經理選擇清倉式卸任,還有曹名長、于洋、周克平等知名基金經理離任。據券商中國報道,還有多位較知名的明星基金經理通過增聘基金經理等方式,顯露出離任的苗頭。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基金經理離職與個人職業規劃調整、業績壓力與考核機制、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有關。
有業內人士表示,知名績優基金經理在資管行業里很搶手,在公募行業生態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其它資管公司高薪挖走,這或許也是知名基金經理變動頻繁的一大原因。
據中信建投統計,總體上牛市中基金經理流出率更高,如2014-2015年流出率高達20%以上,2019-2021年在11%左右;而熊市中有所降低。
此外,據格上基金研究員焦冰介紹,回顧2020年和2021年,市場行情較好,公募基金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許多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規模迅速膨脹,出現了不少百億基金經理。“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一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大幅下滑,投資體驗不佳。當基金業績長期表現較差,基金經理面臨投資者贖回和公司考核的壓力,最終選擇離任。”
有績優基金經理曾坦言,公募基金經理面臨多重壓力,比如業績壓力、面臨凈值波動的溝通壓力、配合銷售路演的壓力以及網絡輿論壓力等。
據不完全統計,基金經理離任后,或選擇跳槽至其他公募,或跳槽到私募機構以及券商,另有少部分直接轉行。
對于依賴基金經理個人影響力的產品和公司,一旦基金經理離職,無疑是巨大損失。“我們也頭疼,但沒辦法,攔不住的。”一位公募基金高管坦言。
而對于平臺型公司來說,基金經理個人的離職對產品線的影響就沒有那么大,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各家公司都在強調平臺型發展的原因。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環境想動、能動的基金經理畢竟還是少數。“按照二八法則,只有最優秀的一小部分人擁有議價權。但對于更多人來說,留下來仍是現階段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