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黃仁勛穿著黑色唐裝,登上鏈博會的演講臺時,他的財富值正在累積。
7月10日,英偉達股價一度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達到164美元區間,市值突破了4萬億美元;該市值超過了微軟和蘋果,位居全球首位。按照黃仁勛所持有的超過8.58億股資產計算,他的凈資產已達到144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九。
這家科技巨頭的市值攀升速度著實驚人,要知道,2023年5月,英偉達的市值才達到1萬億美元的門檻,短短兩年,AI浪潮將英偉達推向又一個高峰。
不管去到哪,黃仁勛已經是絕對的主角,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式,一件件被探究;他說過的話,像雞湯一樣被傳播;即使他訓斥員工,也被外界解讀為“為了提升公司效率”而不得已為之。
眾星捧月時,有些東西藏在光芒背后。在時代的巨輪之下,英偉達始終很難避開爭論,國際博弈的赤裸、商業市場的寸土必爭……這些因素都讓黃仁勛必須時刻在多方利益中斡旋,這個支起“4萬億財富”的男人,他的渺小和憂慮很少被提及。
H20芯片,是中美之間角力的縮影。
這是一款在2023年底推出的AI加速器,在美國出臺了芯片管制措施以后,英偉達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了一款性能較弱、但是符合規定的特供產品。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精準縮水版”的H100。H100是英偉達當時的旗艦AI芯片,采用更先進的Hopper架構,相比A100提升了數倍的計算性能,不過,早在2022年,美國商務部就限制了H100的對華出售。
H20在FP16精度下的理論峰值算力大約為296TFLOPS,相比H100(SXM版)高達2000+TFLOPS,性能約為其1/6左右,屬于明顯削弱的版本。
但是,H20的推理功能表現優異,雖然“低算力”,但是“高顯存”。由于顯存帶寬較高,生成token的時間變快,有分析顯示,在經過優化設計后,H20在低批量的大語言模型推理里的tokens運算可比H100提升約20%,延遲亦降低約25%。
況且,H20能適配英偉達的CUDA生態,對中國市場里那些專攻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的AI企業非常夠用,相比國產芯片有著明顯優勢;而且,全行業的算力荒現象非常明顯,有也總比沒有好。
憑借H20的特殊性能設計,英偉達總算沒有在中國市場失去太多。據分析師估算,2024年,H20為英偉達創造的收入超過120億美元。
不過,今年4月16日,英偉達接到特朗普政府通知,將“未來無限期”對中國和以色列等國禁止出口英偉達H20芯片,除非有許可證。這一刀砍下來,讓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都措手不及,不得不選擇別的技術路線或者中斷項目研究。
而H20被鎖,對英偉達來說損失慘重,2026財年第一財季計提了45億美元“與H20超額庫存和采購義務相關的費用”。在很大程度上,英偉達無法失去中國市場,被禁的這3個月間,黃仁勛做了很多游說工作,希望能讓特朗普政府改變主意。
今年7月,黃仁勛第三次訪華行程里,爆出好消息,表示美國政府已經批準H20的銷售,黃仁勛稱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兩個月前,英偉達還曾傳出消息,會生產一款更新款的特供AI芯片,它基于最新的BlackWell架構,最終的名字還沒定下來,不過定價會在6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間,比H20的價格還低。芯片會滿足出口要求,也會進一步降低成本。
英偉達面向中國市場的這一番游擊大戰,隨著H20的解禁,算是暫時平穩落地。
但是,業績的起起伏伏見證了企業受芯片管制法案掣肘,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英偉達無法失去中國市場,被禁的這3個月間,黃仁勛做了很多游說工作,希望能讓特朗普政府改變主意。
2022財年,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是71.11億美元,占比31.7%,兩年后,生成式AI浪潮吹遍國內,英偉達的營收剛剛超過百億,同期占比也下降到16.9%。在其他地區業績不斷創新高之時,英偉達來自中國的數據中心收入有著顯著的下滑趨勢。
來訪中國的行程,黃仁勛不僅帶來了好消息,還一如既往地展示著他的個人魅力。他拋棄了皮衣,穿上了中國的傳統服裝,和雷軍合影,演講時說中文……面對這個充滿機遇但又有不確定性的市場,黃仁勛展示著他最熱情的一面。
毫無疑問,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相當強勢,其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80%。但是,這剩下的20%玩家中,并非沒有誕生新王的機會。畢竟,除了英偉達,沒有企業愿意看到如此一家獨大的局面。
2025年6月,作為全球最大的AI芯片客戶之一,OpenAI開始租用谷歌的TPU芯片為ChatGPT等產品提供算力支持,這是該公司首次“大規模使用非英偉達芯片”。根據報道,OpenAI希望通過谷歌云租用TPU芯片降低推理計算成本。
TPU全稱是Tensor Processing Unit(張量處理器),公眾對其并不陌生,因為AlphaGo的訓練就是依靠多臺機器和48顆TPU實現的技術提升。在外界看來,這被視為最接近挑戰GPU地位的技術之一。
10年前,谷歌就開始研發TPU芯片,并從2017年開始向訓練自有AI模型的云客戶提供這一服務。
除了OpenAI,蘋果也曾租用TPU,2024年,蘋果在一篇如何訓練“蘋果智能”基礎模型的論文里提及,在TPUv4和TPUv5p集群的硬件上訓練了兩個基礎模型,一個是3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使用2048塊TPUv5p訓練而成;另一個是基于服務器的大語言模型,使用8192塊TPUv4芯片訓練。
蘋果的這項戰略選擇,讓英偉達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超7%,創下3個月來最大跌幅。
當然,TPU的應用范圍遠不及GPU廣泛,大模型公司的主力AI數據中心還是會選擇英偉達,不過,TPU適用于高效地執行特定范圍的功能,能耗和成本更低。根據報道,TPU的成本只有英偉達H100、A100芯片的1/5。
不僅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巨頭也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埋頭苦學,它們跟英偉達一邊合作,一邊博弈。
除了巨頭們的奮發圖強,在一個月前的AMDAdvancingAI大會上,英偉達的老對手AMD推出了其史上最強的AI新品組合。CEO蘇姿豐告訴到場的觀眾,MI350系列芯片的最新版本在速度上已優于英偉達的同類產品,較其前代產品也實現了巨大的性能提升。
該旗艦新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性價比高。有分析表示,MI355X在低批量大模型推理時能實現每美元tokens產出較B200高40%,分析師認為其平均售價可達2.5萬美元,該價格較英偉達產品低約30%。
這些競爭對手雖然還沒觸及英偉達的護城河,但是AI時代需求迭代極快,企業的登頂與跌落也容易發生在瞬息之間。
前車之鑒并不遠。在個人計算機盛行的年代,英特爾憑借在CPU領域的霸主地位傲視群雄,而英偉達是那個半路殺出來的挑戰者—它沒有主攻CPU,而是看中了圖形處理器的潛力,首次提出了將GPU獨立出來的構想,并且隨著比特幣、AI浪潮的到來,登頂高性能計算的頂峰。
現在,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們一如當年驍勇的自己。
如今,環顧AI芯片圈,到處都是華裔的面孔。而黃仁勛頻頻來華的身影,也展現著他在中美兩個市場間的斡旋和努力。
根據外媒報道,在H20芯片禁令出臺后,黃仁勛花費數月在美國政界各處游說,強調禁令會帶來反作用。盡管他表示,“我不認為我改變了他(特朗普)的想法”,但是不難看出,英偉達非常需要中國市場。
黃仁勛表示,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占率已經從拜登執政初期的95%跌至目前的50%,其主要競爭對手為生產昇騰910B芯片的華為。受H20禁售的影響,英偉達不僅有數十億美元的庫存損失,而且還損失了高達25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
而在另一邊的中國企業看來,美國朝令夕改的管制措施,充滿著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倒逼著國內自研芯片潮的深入發展。
如果單純以性能進行對標的話,以H20為例,國產GPU公司已經有多款接近和相似的產品,譬如華為昇騰910C、昆侖芯第三代芯片P800、摩爾線程MTTS80、寒武紀思元590等。
黃仁勛的危機感也是顯而易見的,他知道H20的禁用不僅是被當作國際博弈的犧牲品,還有可能把一個龐大的市場讓給對手。
其中,像華為的昇騰(Ascend)就是面向高性能AI計算的自研NPU芯片。DeepSeek的內部基準表明,在特定LLM推理任務上,華為Ascend910C的tokens/s可達H100的約60%。2024年,國內AI芯片的銷售市場里,華為昇騰以23%的份額位居第二,其余份額由寒武紀、摩爾線程、沐曦等國內廠商瓜分。
國產芯片創業公司的訂單增加,前景也充滿著想象力,并在最近迎來了上市潮。6月30日,摩爾線程和沐曦兩家國產GPU企業的科創板IPO均獲上交所受理,摩爾線程擬募資80億元,用于芯片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沐曦擬募資39.04億元,投入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等項目的研發。
CUDA生態的護城河確實很強大,但黃仁勛的危機感也是顯而易見的,他知道H20的禁用不僅是被當作國際博弈的犧牲品,還有可能把一個龐大的市場讓給對手。
在公開場合里,黃仁勛曾經表達他的遺憾:“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都在快速發展。問題不是中國是否會擁有人工智能,它已經擁有了。真正的問題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場之一是否將運行在美國的平臺上。”
而且,特朗普政策的反復不定,給美國本土企業帶來的憂慮難以抹去。黃仁勛曾向下屬表示,作為一個電氣工程師出身的人,他認為政府事務不值得花太多心思,但是現在,他前往海湖莊園參加秘密晚宴,承諾與合作伙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通過這些,他試圖為英偉達爭取一個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GPU的研發極其燒錢,2014—2023年,英偉達累計投入費用達到364億美元,高于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撐,研發的資金很難長期維系。
站在歷史高位的英偉達,耳邊總是不乏“泡沫”的聲音。在來到四萬億的關口之后,市場對其的情緒更加狂熱,AI能否實現大規模的落地和英偉達的長期競爭力息息相關。據創業資訊網站Crunchbase的數據,2024年全球AI初創企業融資額突破1500億美元,其中80%獲得資金的公司還沒實現盈利。知名的做空者吉姆·查諾斯直言:“整個AI生態系統讓人聯想起2000年互聯網泡沫。”
強者如黃仁勛,創造了潮流,卻也不能左右它的演進。種種聲音圍繞身邊,讓人不禁好奇:時刻準備著戰斗的黃仁勛,將被時代帶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