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是如此誤入歧途、反復無常和弄巧成拙,哪怕對此最為調侃式的描述也顯得像是贊美之詞。不過,從某種扭曲的角度來看,他在貿易上的失誤也暴露了某些經濟體的失敗之處,迫使它們思考自己的應對究竟展現了自身什么樣的意圖和能力。
在這方面,歐盟也許是最令人失望的。就購買力而言,歐盟幾乎與美國一樣強大——占世界經濟的14.1%,而美國為14.8%,中國為19.7%。此外,盡管近來極右翼勢力抬頭,但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成功避免了向專制主義的倒退。作為一個民主民族國家的集合體,歐盟的地緣政治野心不會威脅到其他國家,它既有實力也有道德權威去提供全球領導力。相反,歐盟卻優柔寡斷,然后屈從于特朗普的要求。
歐盟的野心總是狹隘的,只關心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但在向特朗普折腰時,它甚至搞不清楚這是否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于7月握手達成的協議,對歐盟出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征收50%關稅,對大多數其他出口產品征收15% 關稅,并要求歐盟從美國進口多得離譜的能源。作為一個缺乏集體認同感的國家聯盟,歐盟的結構性弱點從未暴露得如此明顯。
中國則采取了更強硬的手段,也出臺關稅進行有力報復,并限制向美國出口重要礦產。特朗普報復性的、自打嘴巴的外交政策,幫助中國擴大了影響力,提升了其作為發展中世界可靠伙伴的信譽。
與此同時,較小的國家和中等強國大多默不作聲,與特朗普單獨討價還價并希望限制對本國經濟的損害。巴西是個例外,其總統盧拉是少數幾個拒絕向特朗普卑躬屈膝的模范領導人之一。盡管面臨著50% 的懲罰性關稅和指名道姓的人身攻擊,他仍自豪地捍衛著自己國家的主權、民主和司法獨立。
這種領導力在世界各地都非常缺乏。在印度,政治評論家普拉塔普·巴努·梅塔指出,許多商界和政界精英都在想方設法迎合特朗普。但梅塔認為,此舉其實誤讀了特朗普和他正在創造的世界。在近代歷史的其他任何時期,特朗普政府行為的本質都會被當場揭露出來:直截了當的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應當始終受到挑戰而不是遷就,而這需要力量和目的。當然,美國一直以來都掌控著世界經濟。美元根深蒂固,美國市場依然舉足輕重。但這些優勢已不像過去那樣強大。如果一個只控制著世界經濟15%的國家可以任意左右其他國家的游戲規則,那就違背了政治邏輯和經濟引力定律。盡管世界其他地區仍然存在分歧,但大家肯定都在抵制特朗普帝國主義方面有著共同利益。
這種抵制也是一次邀請,讓我們得以闡述對一個世界新秩序的愿景:它可以克服舊秩序中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可持續性,而且無論是好是壞,都不會依賴于某個單一強國的領導。但倘若特朗普“獲勝”,那就可以歸因于像歐盟這樣的大型經濟體無法(或不愿)為全球經濟提出一個替代性框架。對傳統的多邊主義和全球合作念念不忘——正如許多特朗普傾瀉怒火的對象所做的那樣——沒什么用處,只會顯得軟弱。
世界需要一些新理念和原則,以避免過度全球化帶來的不穩定、不公平和以鄰為壑政策的破壞性影響。期望達成新的布雷頓森林協定是不現實的,但是中等強國和大型經濟體仍然可以通過在自身政策中貫徹這些原則來樹立榜樣。
特朗普的行動為其他國家樹立了一面鏡子,大多數國家應該認識到,自己在鏡中的面目并不好看。幸運的是,它們這種表面上的無助是自找的,現在選擇自信而不是屈辱還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