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迎來重大革新,棒球/壘球、棍網球、板球、壁球、腰旗橄欖球這五大項目集體亮相奧運舞臺。新項目的加入,不僅為賽事注入新鮮活力,更彰顯了奧運擁抱多元、拓展邊界的決心。它們將如何打破傳統格局,吸引全球目光?又能否成為推動體育文化交流的新紐帶?讓我們拭目以待。
長棍上帶個網,棍網球的比賽用具讓人耳目一新。參賽者使用頂端帶有網兜的球桿作為持球工具,比賽時通過球桿和網兜,控制小球移動,借助杠桿原理,將網兜中的小球以拋接的方式傳接并射門得分,這項運動因此也被稱為袋棍球、兜網球、網棒球。比賽用具的獨特造型似乎也是棍網球運動歷史底蘊的寫照:球桿挑起了不屈的斗志,球網網羅了荒野的氣息。這項古老運動是北美印第安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4000多年前,居住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就開始了這項運動。在古代文獻的記載中,他們用硬木或骨頭制成球,將巖石或大樹當球門。每次比賽的參與者可達成百上千人,在綿延數公里的荒野中相互傳接對抗,由日出賽到日落,甚至持續幾天幾夜。
印第安人依靠它來解決部落間的糾紛,比賽勝負決定了部落的榮譽與資源分配。被推舉參賽的部落男子承載著戰士的榮譽,通過棍網球實現肉體和精神的雙重錘煉。在特殊的節日,印第安人舉辦棍網球比賽,相當于一種宗教儀式,被形容為“造物主的游戲”。
1637年,一名法國傳教士在易洛魁聯盟的部落看到了棍網球比賽,遂將它傳播到歐洲,加以改良并制訂規則。19世紀中葉,依靠北美愛好者的推動,棍網球加速向現代運動項目的演變。1856年,滿地可棍網球俱樂部成立,創建者是加拿大牙醫威廉·比爾。11年后,為更適合現代人,他改革了原始的棍網球,壓縮比賽時間,限制每隊參賽不超過12人。修改后的規則吸引了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
19世紀后期,棍網球賽事組織更系統,美國、加拿大和少數歐洲國家有了正規的棍網球隊。20世紀中后期,棍網球從美國東岸地區向西岸發展,進而在中西岸一帶大為盛行。同時,棍網球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安大略、曼尼托巴等地也逐漸成為流行的運動,尤其受到年輕人喜愛。
學生群體的熱愛和媒體不斷增加的曝光度,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棍網球比賽的關注度,由全美大學體育協會舉辦的棍網球總決賽,上座率至今居高不下。北美的棍網球職業賽事也獲得長足發展,出現了兩種規則的組織,即北美國家棍網球聯盟和美國職業棍網球聯盟。
奧運會以外的棍網球國際賽事中,首屈一指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棍網球錦標賽,從1968年開始舉辦,美國隊是最大贏家,僅在1978和2006年的決賽中輸給了加拿大隊。有一支獨特的參賽隊伍——易洛魁聯盟隊,由北美六大印第安人部族組成,象征這項古老運動的延續,曾三次獲得殿軍。在北美的影響下,歐洲的棍網球賽事不斷完善,1995年開始舉辦的歐錦賽,逐漸發展為僅次于世錦賽的國際賽事。
棍網球被形容為最危險的小球運動。比賽中,運動員甩動球桿頂端的網兜,通過離心力將橡膠球瞬間加速,球桿的杠桿原理讓每一次射門都極具爆發力。射門瞬間,球體最初速度能突破每小時170公里,就像一輛賽車飛快地撞過來。9米外的一記射門,從出球到入門僅需0.2秒。場上球員從發現來球到做出反應,比人類眨眼的速度還要快,如果應對不當,會遭受腦震蕩與骨裂的風險。不僅如此,在激烈對抗時,鈦合金球桿的鉤狀末端很容易導致球員受傷。
這正是棍網球運動的原始魅力?;@球、冰球在形成之初,都以棍網球作為參照。成人棍網球比賽的球門高與寬都是1.8米,球門與底線有近10米的距離,與冰球頗為相似。
現代棍網球比賽在發展過程中,對激烈對抗有所保留,但在規則上對危險行為加以限制,盡可能保護球員安全。在男子比賽中,防守者可以用肩膀撞擊持球者,但禁止從背后撞擊;防守球員可以用球桿擊打進攻球員的球桿和手等部位,但嚴禁擊打頭部。
規則之外,護具的演變是現代棍網球發展的重要特征。古老的棍網球運動采用獸皮包裹頭部。1867年,制定現代規則的威廉·比爾用皮革頭盔充當護具,起到的保護作用仍微乎其微,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上就發生了球員猝死的悲劇。20世紀30年代,金屬框架頭盔應用到男子比賽中,顱骨骨折率由此降低了70%。21世紀,棍網球頭盔普遍采用了碳纖維材料,重量大幅減輕,抗沖擊性提高了3倍。
此外,護齒、護胸、護肩、護肘及手套,都是必備護具。其中,用3D技術掃描口腔結構定制的智能護齒不僅可以監測咬合力,還能向場邊醫療團隊實時傳輸腦震蕩風險數據。女子棍網球比賽禁止身體沖撞,對抗性與沖擊力明顯低于男子比賽,很長時間內,運動員僅須佩戴護目鏡和護齒。
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不是棍網球與奧林匹克的首次結緣。20世紀上半葉,棍網球曾5次入圍奧運會,1904年和1908年都被列為比賽項目,兩屆冠軍都被加拿大隊所獲。由于參賽隊伍不多,之后的1928年、1932年與1948年奧運會,棍網球都是表演項目。2023年10月,國際奧委會宣布,2028年洛杉磯奧組委提議,將棍網球作為新增大項納入項目中。這一提議很快獲得通過。
目前的棍網球比賽包括十人制、六人制和室內等小項,洛杉磯奧運會為六人制。在長70米、寬36米的賽場上,選手們要完成4節比賽,每節8分鐘,以進球數決定勝者。
在世界范圍內,美國和加拿大是棍網球運動的傳統強國,澳大利亞、英國實力提高很快。在亞洲,日本最先開展棍網球運動,也是主要推廣國之一,早在2003年世界杯上,就取得過第四名的成績。
棍網球在中國起步較晚,通過赴日本短期學習,在1997年引進到國內。從1998年4月國內首支男女隊在北京體育大學成立以來,高校成為棍網球運動推廣和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長期以來,由于參與人數的局限,沒有官方主辦的品牌賽事,中國人參加世界范圍的錦標賽多以民間組隊。
近年來,中國的棍網球競技水平也在進步,國家隊的實力顯著提高。在2024年12月舉辦的國際棍網球超級六人賽香港站中,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中國男隊獲得第五名,隊員趙楊打進6球,榮膺賽事最佳射手。中國女隊首次以無外籍球員陣容參賽,獲得第四名。此前,2022年世界女子棍網球錦標賽上,中國隊取得小組賽兩連勝,刷新了世錦賽最佳戰績。
中國隊采用跨項目人才選拔機制。2022年開始組建國家女隊時,主要選拔短跑、籃球等領域運動員轉項訓練,迅速提高個人技術與團隊配合,建立起跨界選材與培養模式。
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是近期重要的練兵機會。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青少部副部長程橋表示:“世運會是促進項目發展的良好契機,我們將通過本次世運會總結經驗,加強與高校合作,聘請高水平外教,提高項目競爭力,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洛杉磯奧運會做好準備?!?/p>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