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精神、擔當傳承使命,不能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我們每個小學生都要努力以實際行動踐行!
張樂涵同學是我的榜樣。她像雷鋒叔叔一樣,總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雙手。同學遇到不會的題目,她放下作業本,一遍遍耐心地講解;看見老奶奶顫巍巍地過馬路,她立刻跑過去扶著走。這些小事就像一顆顆糖,雖然小,卻甜到大家心里。媽媽說:“文化自信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張樂涵同學的言行舉止,讓我明白了愛國愛民,就藏在每天的一舉一動里。
上周,老師帶我們參觀革命紀念館。一進門,我就被玻璃柜里的文物吸引了:生銹的步槍上還有泥土的痕跡,打著補丁的軍裝破得像漁網,褪色的信紙上寫滿了“想家”和“堅持”。講解員阿姨說,這些是紅軍戰士留下的。我閉上眼晴,仿佛聽見炮火聲在耳邊回響,看見戰士們舉著紅旗往前沖,哪怕受傷也不后退。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無比痛楚一一原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懂了:張樂涵幫助同學,就像紅軍戰士保護國家一樣,都是為了讓別人過得更好。踐行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不僅是學習他幫鄰居修板凳的助人為樂精神,更是要把這種溫暖一代代傳下去。
“少年強,則國強!”以后,我也要當一個“小雷鋒”,用實際行動引燃文化自信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