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作家講讀經(jīng)典名著,理解文學(xué)與人生。本期特邀作家胡竹峰品讀《三國演義》。胡竹峰,作家,出版作品集《中國文章》《惜字亭下》《黑老虎集》《南游記》等30 余部,曾獲孫犁散文獎雙年獎、丁玲文學(xué)獎、三毛散文獎、茅盾新人獎等多個文學(xué)獎項。
【原著精選】
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shù),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作家品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文/ 胡竹峰
很多年之后,還記得初讀《三國演義》的情景。秋日黃昏,狗尾草快枯去了,暮色陳舊,比暮色更陳舊的是手中的書。書分兩冊,發(fā)黃的紙張上,開篇是幾張木刻繡像,相形之下,那些人物遠不如文字生動。第一章的故事就是祖父多少年津津樂道的桃園結(jié)義,親眼所見比聽來的果然親切多了逼真多了。書上的人形貌異常,令人好生難忘:
一個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轉(zhuǎn)動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個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一個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書上人物一個個從紙上走來,那些往事也走來,先是黃巾起義,然后董卓之亂,行文看起來不夠跌宕,慢慢讀到轅門射戟、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心旌搖蕩,再也欲罷不能,讀到三顧茅廬,一個人也就全然撲進了書頁里。
記得少年時,第一次讀完《三國演義》,窗外天色,黑了轉(zhuǎn)明,明過又黑,幾個日夜走遠。而田野的草木,榮了又枯,枯后復(fù)榮,老去一年時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浪花淘盡了多少英雄,萬物輪回,人生卻不能往復(fù)。(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