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班有46名學生,把他們比作1顆星星和45個太陽再合適不過了。
在接這個班的第一天,我就發現了有個女生慢騰騰地找到座位坐好,眼睛里充滿了無助,就像一只怯生生的小鹿在打量著這個世界。其他孩子開始大大方方地介紹自己的名字和畢業的小學,而她在站起來后只是四處慌亂地張望,然后才虎頭虎腦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瑤瑤。
大家的掌聲終于讓瑤瑤笑了起來。
察覺到瑤瑤似乎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后,我第一時間和她的媽媽取得了聯系。和家長的聊天中我得知,瑤瑤是自閉癥兒童,這個群體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星星一樣看似觸手可及,但面對面接觸后才發現,他們距你光年之外。
就這樣,一顆“星星”落在了我們初一(9)班。
開學第一周的某天,11點45分鈴聲響起后,全班陸陸續續走出教室,有的回家吃飯,有的在食堂吃飯。我也回辦公室休息。不一會兒,我接到瑤瑤媽媽打來的電話。她焦急地告訴我,自己沒有在校門口接到女兒。
我迅速放下碗筷,沖出辦公室。先到班里瞧了瞧,沒有她。再到廁所看了看,沒有她。我又沖到操場望了望,還是沒有她。我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滿學校找著她,最后心里揣著各種不好的猜測忐忑地回到教室。在空蕩且安靜的教室里,只見瑤瑤一個人坐在后排的座位上,手里不斷拉扯著公交月票的抽繩,慌亂地打量著四周。我沖上去一把拉住她的手說:“你剛剛去哪兒了,你媽媽在校門口呢!”不知是看到了我,還是因為聽到了“媽媽”這兩個字,她把我的手一下子緊緊地握住了,這剎那間有力的回應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護好她。
然而,面對瑤瑤我是無助與慌亂的,在家和父母訴說苦惱,他們只有一句話“做好你該做的就好了”。但是作為一名新手老師,第一次當班主任,我不知道什么是我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思前想后,作為班主任我首先向年級主任和科任老師說明了情況,然后在某個周五我特地讓瑤瑤媽媽提前接她回家,為的是給其他學生開一個關于她的班會。班會上我對學生立下許多規矩,總結一下就是要多關心多幫助瑤瑤,絕不能嘲笑欺負她。
瑤瑤帶來的挑戰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除了她最信任的媽媽,她不會用語言表達喜怒哀樂。一有不好的情緒便會在班里通過砸東西、扔東西進行反抗。有幾次課間,學生飛奔來辦公室向我求助:瑤瑤又在砸東西了!這時候無論我在干什么都必須立馬停下來,沖進教室。時間長了,我也漸漸適應了她的突然“爆發”。每當這個時候我會輕輕安撫著她的后背,在她耳邊柔聲說:“不要怕,我來了。你看大家多好,在幫你擦桌子呢。”辦公室的老師十分佩服我的應變能力,但在我心里,學生們要比我做得更好。
瑤瑤在中午放學時不敢離開教室,班里有幾位學生自發陪著她下樓,等到瑤瑤家長來了才放心去吃飯。還有一次,瑤瑤不舒服在班里吐了,當時我只忙著和她媽媽聯系以及開假條,并沒有注意班里的衛生情況。當我回到班里時,幾位同學已經自發清理了嘔吐物并幫瑤瑤把書包收拾了起來,然后爭先恐后地要求送瑤瑤下樓。
還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拍學籍照,瑤瑤是我們班最后一個進行拍攝的。大部分學生拍完便直接回班上自習,但是有幾位女生依舊在大廳逗留,我剛要招呼她們回班,只見她們來到瑤瑤身邊,細心地幫她整理衣服,摘下掛在脖子上的公交卡。要知道這公交卡可是瑤瑤的寶貝,平時誰不小心碰到了它,瑤瑤都會發脾氣砸東西。而這次瑤瑤卻非常平靜地把公交卡摘下來,隨后順利完成了拍攝。拍完后,這幾個可愛的女生還不忘鼓掌夸贊瑤瑤。
像這樣溫暖的小事還有很多。在大家的幫助下,瑤瑤很快適應了初中生活,有了很大進步。比如,現在中午放學她可以獨立下樓回家,周一升旗來晚后能自主到操場找到班級位置,跑操也跟上了隊伍。在我的課堂上,教學氣氛比較幽默風趣,經常逗得學生哈哈大笑。有時,當我講到好玩的地方,會發現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瑤瑤也會跟著大家一起開心地笑起來。
上學期元旦假期前一天,我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個禮物。禮物并不大,是一個毛絨掛件,而且是用班費買的。過了幾天,我收到瑤瑤媽媽的微信,她說:“劉老師,謝謝您的禮物,瑤瑤可喜歡了,每天晚上睡覺都要拿著,嘴里還念叨著說是劉老師送我的。”
說實話,剛開學時,面對班里有一位自閉癥學生,我的內心十分委屈,時常會想:一共12名新初一的班主任,為什么偏偏是年輕的我遇到了她?而當看到瑤瑤媽媽的這條微信,埋藏了一學期的委屈瞬間煙消云散了。
現在的我是在母校教書。在我讀高三的最后一天,生物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做一個溫暖的人”。當時18歲的我,在密密麻麻的畢業寄語里一眼便看到了它,并深深印在了心里。9年過去了,27歲的我從這所學校的高中生變為這所學校初中部的老師,我可以驕傲地說,我不僅成了一個溫暖的人,而且還教會了我的學生如何做一個溫暖的人。
在我的9班,有一顆星星孤零零地閃著,但是在這顆星星周圍,有45個太陽時刻溫暖著她。“星星的孩子”并不罕見,保守估計中國的自閉癥患者超過1000萬,大約每150人里就有一名“星星的孩子”。愿其他“星星的孩子”,也像我們班的瑤瑤一樣,有一群小太陽陪伴他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