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人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資源,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可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高校大學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生力量,是鄉村振興過程中最為活躍、最具創造力的關鍵因素。本文從政府、社會、高校、學生個人等多重維度,對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入的洞察和剖析,并提出針對性舉措,以期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強調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大學生利用自身優勢,通過組建專業團隊開展鄉村教育輔導、利用專業技能提供技術支持、深入調研挖掘鄉村文化資源等方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先進的社會理念與技術支持,從而有效彌補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人才短缺、技術落后、資源不足等情況。然而,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現實挑戰。例如,部分大學生初到鄉村可能存在環境適應問題,會因為理念差異、利益協調等因素與村民產生分歧;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等。這些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效果。針對這些問題,應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效果。
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國家層面
202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人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資源,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學生根植鄉土,服務“三農”,為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人才強國戰略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有助于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緩解城鄉人才分布不均問題,推動形成人才向鄉村流動的良性機制。從國家長遠發展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有利于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儲備人才資源,同時,也體現了教育投入向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轉化,提升了高等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鄉村層面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對于鄉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大學生群體帶來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活力,有助于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治理現代化方面,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有助于提升鄉村治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為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在文化振興方面,大學生在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鄉村帶來現代文明成果,促進城鄉文化交流融合,豐富鄉村文化內涵。
社會層面
從社會價值引領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體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關注鄉村、支持鄉村的良好風尚,引導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和參與鄉村振興事業。從社會資源配置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有助于推動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等向鄉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從社會結構優化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有助于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一實踐不僅豐富了新時代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也為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有益探索。
學生層面
從綜合素質提升角度看,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鄉村振興為大學生提供成長空間,大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工作經驗,培養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提升,在鄉村振興實踐中了解市場和行業趨勢,明確就業方向。從價值觀塑造角度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可以使大學生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深入鄉村,大學生可以牢固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與勞動情懷,大力弘揚釘釘子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勞動者與建設者,為鄉村振興乃至國家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與智慧力量。從職業發展角度看,鄉村振興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基層實踐經歷也為其未來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困境
政策扶持體系有待完善
在制度設計方面,部分地區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扶持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有待提升,難以充分滿足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參與方式的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資源保障方面,部分地區在資金投入、平臺搭建、技術支持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限制了大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和釋放創新能力。在服務機制方面,一些地區缺乏系統性的指導培訓、跟蹤服務和激勵評價機制,影響了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持續性。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深度和效果。
社會支持機制不夠健全
社會層面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支持機制還不夠完善。在資源投入方面,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相對有限,企業、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面臨資金支持不足的問題。在平臺搭建方面,缺乏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平臺和機制,社會各界力量難以形成合力支持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此外,社會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價值認知和輿論導向還有待提升,相關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影響了更多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高校課程體系有待優化
高校在支持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方面的課程體系還存在一些不足。在學科教育方面,部分高校的專業設置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鄉村發展需要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影響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實踐教育方面,一些高校的鄉村振興相關實踐活動深度和持續性不夠,部分學生缺乏對鄉村振興的深入了解和認同。在德育教育方面,高校在引導學生樹立服務基層、扎根鄉村的理念方面還有不足,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和價值觀引導有待加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學生擇業時的利益導向問題
在職業規劃方面,部分大學生更傾向于在城市就業,認為城市在職業發展機會、薪資待遇、晉升空間等方面相對具有優勢,對鄉村發展前景和個人成長空間的認識還不夠充分。例如,部分大學生將進入知名企業、獲得高薪職位作為主要目標,對鄉村振興所能提供的發展機遇和平臺價值缺乏深入了解。在現實考量方面,部分大學生擔心所學專業技能與鄉村實際需求不夠匹配,對在鄉村發揮專業優勢和實現個人價值缺乏信心。同時,對鄉村工作環境、生活條件、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一定顧慮。此外,信息獲取渠道有限,使得大學生對鄉村振興工作內容、發展前景、支持政策等內容缺乏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優化策略
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首先,應建立健全支持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扶持政策體系。在制度建設方面,制定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根據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出臺差異化的支持措施,建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專項扶持制度,明確參與條件、支持標準和保障措施。其次,設立大學生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為大學生提供啟動資金、生活補貼和項目支持。同時,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大學生工作和生活條件。最后,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政策咨詢、項目對接、技能培訓等綜合服務。同時,建立導師幫扶制度,安排有經驗的基層干部或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鄉村工作環境。此外,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對表現優秀的大學生給予表彰獎勵和職業發展支持。
健全社會支持參與機制
在社會層面,應構建多元化的支持參與機制,為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環境。在輿論導向方面,加強宣傳引導,通過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典型事跡和積極作用,提高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在資源整合方面,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公益機構等各類主體關注和支持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實習崗位、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為大學生參與提供多元化支持。在平臺搭建方面,構建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協作的合作平臺,建立信息共享和資源對接機制,促進各方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同時,完善社會監督和評價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項目管理和效果評估體系,確保社會支持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優化高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高校應改革完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增設鄉村振興相關課程,加強農業科技、鄉村治理、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能培訓,提高人才培養與鄉村發展需求的匹配度。二是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建立穩定的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組織學生深入一線服務鄉村振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和認同。三是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通過專題講座、政策解讀、案例分享等形式,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發展前景和個人成長機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四是建立校友資源網絡,發揮扎根于鄉村振興一線的優秀畢業生的示范帶動作用,為有意向的學生提供經驗分享和實踐指導。同時,建立跟蹤服務機制,為參與鄉村振興的畢業生提供持續的專業支持和發展指導。
增強大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在能力建設方面,大學生要根據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參加專業培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主動了解鄉村發展情況和政策支持,通過實地調研、網絡學習、專家咨詢等途徑,深入了解鄉村振興的內容要求和發展機遇。在觀念轉變方面,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充分認識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和個人價值,摒棄對鄉村工作的偏見和誤解,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社會責任有機結合。此外,要增強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參與相關社團活動、實踐項目、創新創業等,提前接觸和了解鄉村振興工作,為未來參與做好充分準備。同時,要培養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為服務鄉村振興奠定良好基礎。
在新時代浪潮中,大學生群體懷揣著對鄉村的熱愛與憧憬,將個人的職業發展與鄉村振興藍圖緊密相連。大學生憑借其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在鄉村,大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融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快速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鄉村工作的繁復性與多樣性,不僅磨礪了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不迫。此外,鄉村的實踐經歷也讓大學生們深切地領悟到了承擔社會責任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鄉村這片沃土上,大學生不僅可以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還可以將個人的價值追求與社會的價值需求緊密結合,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深度融合。未來,在政府、社會、高校和大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必將形成更多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的良好局面,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和智慧才干。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