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日益增強。然而,非法出版物卻悄然入侵農村文化市場,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挫傷了村民對知識的熱情,甚至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構成潛在威脅。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們必須堅決向非法出版物宣戰,大聲疾呼“不”,全力守護好鄉村文化的凈土。
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入推進,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更加注重個人素養的提高,開始追求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精神文化消費需求逐步成為市場的新亮點。
這本應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為何需要“亮劍”呢?原來,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將罪惡之手伸向了村民的“錢袋子”,向他們兜售非法出版物,嚴重侵害了村民的合法權益。
面對非法出版物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堅決說“不”,敢于向非法出版物“亮劍”,以雷霆之勢守護好鄉村的文化凈土。
案例一:向非法出版封建迷信圖書重拳出擊
部分鄉村的村民渴望增長知識、拓展視野,然而在篩選書籍、識別非法出版物等方面的能力尚顯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經濟損失。
在我國某鄉村集市上,一個小攤前人頭攢動。初看之下,這個小攤位頗為引人注目,所售之物皆為書籍;但細究之下,所售之書卻頗為怪異。攤位上擺放的書籍全部是封建迷信出版物,激起了村民們的好奇心,引得眾人紛紛駐足翻閱。
初時,大家僅僅是翻閱,并無購買之意,攤主一時有些著急,于是便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將對象選在了老年人身上,每當有老年人經過,他就會熱情地招呼:“大爺,最近是不是運氣不太好?我這有本‘奇’書,說得可準了,一定能幫到你。”“大媽,孫子外孫中高考,孩子看了這本書,只要跟著做,一定能金榜題名!”在攤主的花言巧語下,一些老年人漸漸被迷惑了,紛紛掏錢購買。
這一反常現象很快引起了一位青年村民的警覺,他走上前去,仔細翻看書籍,越看眉頭皺得越緊。這些書籍不僅內容涉及封建迷信,而且全部沒有出版單位、標準書號、刊號,完全不符合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他意識到攤主的非法行徑,果斷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
當地文化執法部門在接到舉報后,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該攤販進行檢查。經過專業鑒定,執法人員確定該攤主所賣書籍均為宣揚封建迷信的非法出版物,順著該攤主所提供的線索,摧毀了一條非法出版物售賣鏈條。
攤主最初還在為自己辯解,只承認自己所售書籍涉及封建迷信,但否認有其他不當行為。攤主坦言,自己正是看準了農村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科學知識匱乏等弱點,尤其是那些年長的村民,對這類內容缺乏辨別能力,容易上當受騙,因此選擇銷售封建迷信類圖書。然而,對于《出版管理條例》,他從未聽過,什么是非法出版物他更是聞所未聞,僅僅是出于節約成本,下意識地選擇了價格低廉的進貨商。然而,他未曾意識到,由于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無形中已觸犯了法律。事后,攤主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根據《出版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宣揚邪教、迷信的內容。該攤販售賣封建迷信圖書明顯違反了這一規定,這些圖書宣揚封建迷信思想,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對村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負面影響。
“非法出版物”是指那些違反《出版管理條例》、未經批準擅自出版的出版物,偽造、假冒出版單位或者報紙、期刊名稱出版的出版物,擅自印刷或者復制的境外出版物、非法進口的出版物。該攤主所售圖書缺乏出版單位、標準書號、刊號等相關信息,明顯不符合相關規定。
在此案例中,攤主并未意識到自己在售賣非法出版物,部分村民也無法區分自己所購買的書籍是否為非法出版物,雙方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均未得到保障,由此,更體現出非法出版物知識普及行動的重要性。
于是,相關部門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在農村地區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他們通過張貼宣傳海報、舉辦科普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科學知識,從而顯著提高了他們對封建迷信思想的辨別能力。在科普講座上,專家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受到了村民們的歡迎。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積極向村民普及識別非法出版物的知識,并教授村民具體的辨別方法。例如,在購買書籍前,村民可以查看書籍版權頁信息是否完整;查看封面,插圖等是否規范;驗證標準書號、刊號是否存在;評估圖書的紙質及印裝質量;確認銷售人員是否取得經營許可等。經過系統學習,村民們的相關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紛紛表示將自覺抵制非法出版物。
這個案例為廣大村民敲響了警鐘,提醒大家要時刻警惕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蝕,增強對非法出版物的辨識能力,共同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鄉村文化環境。
案例二:堅決抵制銷售盜版書籍的侵權違法行為
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盜印、盜制合法出版物,公開銷售盜版書籍,不僅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嚴重危害市場秩序,同時也侵犯了購買者的合法權益。
農村青年李某意外發現,售賣盜版書籍或許是個不錯的商機,然而正是這個想法使他最終墮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李某自行購置了切紙機、膠印機、印刷機、印刷紙張等設備,在未取得《營業執照》和《印刷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村中的自建房內從事圖書印刷經營活動。為了攫取暴利,李某極端壓縮成本,選擇的紙張質量極差,油墨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圖書售價也常常低得離譜,如一本原價50元的暢銷小說,在李某處只需要10元即可購得。
為了提高盜版圖書市場效益,李某甚至盜印農業種植方面的書籍和學生課外輔導資料,所盜印書籍質量低劣,內容錯誤百出。
低價傾銷盜版圖書,使季某在短時間內非法獲利數萬元,但也讓他在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步步走向深淵。起初,李某還四處擺攤售賣盜版書,后來,他的野心日益膨脹,開始謀劃通過網絡平臺開設書店售賣盜版書籍。
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有關部門通過先進的技術監測手段,發現了李某網店售賣的書籍存在版權問題,疑似盜版圖書。在后續的調查過程中,經過正式鑒定,其所售圖書均為非法出版物。
李某非法從事印刷經營活動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印刷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已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在法庭上,李某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得到了應有的法律懲罰。
實際上,盜版圖書主要分為兩類,即低端盜版書和高端盜版書。低端盜版書總體印刷質量較差,易于辨別,具體表現為:用紙質量差(紙質偏薄、發黃、發灰),墨色不勻,色相偏差,套印不準,圖像模糊不清,圖文邊緣往往有膠帶痕跡或拼版痕跡,成品裁切不方正,裝訂質量較差(有很多漏行、錯頁等質量問題),而且文字和標點符號差錯較多(有的錯字一頁可達十多個),病句連篇。
相比之下,高端盜版書總體印刷質量較高,與正版書差別不大,較難辨別,表現為:用紙較好,墨色較勻,色相較好,套印較準,圖像層次清晰,成品裁切較方正,裝訂質量較好,而且文字差錯較少。在此案例中,李某為了降低成本,選用劣質紙張和含大量有害物質的油墨,部分書籍內容甚至錯漏百出,屬于低端盜版書。
然而,無論低端盜版書還是高端盜版書,都無法改變盜版書對他人知識產權的嚴重侵犯。知識產權是指依法享有對智力勞動成果的占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某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甚至遠超有形財產。知識產權涵蓋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貨源標記、其他智慧成果等。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知識產權,拒絕盜版。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促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鄉村也絕非法外之地,應自覺抵制盜版書籍。
案例三:堅決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非法出版魔爪
為了謀取錢財,部分人喪失道德底線,向未成年人兜售非法出版的暴力恐怖圖書,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部分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深受其害。
在某農村學校附近的小賣部,店主王某為了吸引學生購買商品,暗中在店里銷售含有暴力、恐怖內容的書籍。這些書籍充斥暴力情節,插圖充滿血腥和恐怖場景,對于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價值觀和道德觀尚未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來說,潛藏著極大威脅。
部分學生在閱讀這些書籍后,行為出現異常,開始模仿書中的暴力行為,頻繁與同學發生沖突,學生之間打架斗毆事件屢見不鮮,學習成績也隨之下降。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受到恐怖內容的驚嚇,出現了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
例如,一個名叫小黎的學生,父母在外務工,平常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她性格比較膽小,原本不敢接觸恐怖書籍,但發現同學們都敢閱讀,便強忍著內心恐懼把書看完。白天課間翻看恐怖書籍,看似對她影響不大,但到了晚上,小黎眼前經常浮現書中的恐怖情節,因為害怕而難以入睡,即便入睡也總是噩夢連連。長此以往,她逐漸變得失眠、焦慮,學習成績大幅下滑,甚至需要藥物治療。
學校老師深感事態嚴重,隨即展開了一系列調查。老師們發現,此類書籍在學生中間流傳甚廣,且這些讀物不僅內容極端暴力、血腥,而且無任何出版信息。經過仔細觀察和詢問,最終確認是小賣部老板王某在向學生售賣不良書籍。
學校老師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文化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門迅速展開調查,在查處過程中,執法人員查獲了大量的暴力恐怖書籍,這些書籍均沒有任何出版信息,王某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同時,相關部門責令小賣部停業整頓,并在學校周邊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加強了對學校周邊出版物市場的監管。
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王某罔顧法律,向未成年人兜售非法出版物,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根基。只有悉心守護鄉村文化的凈土,讓優秀的文化作品在農村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才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農村成為廣大村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讓我們攜手并肩,向非法出版物“亮劍”,共同守護鄉村文化的藍天白云。只有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非法出版物問題,營造健康、和諧的農村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