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沖任不僅局限于經脈,更多時候是指其功能。沖任二脈起于胞宮,與十二經脈相聯(lián)絡,通過五臟六腑的相互作用維持全身氣血平衡。在“腎–癸–沖任-胞宮軸”中,沖任是聯(lián)系天癸和胞宮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沖任受累將影響女子的月經和生殖內分泌系統(tǒng),進而影響卵子的生長、發(fā)育、成熟及排出過程,導致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中醫(yī)治療以調和臟腑氣血、疏通經絡為主,內服方藥聯(lián)合外治法可改善卵巢儲備功能,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本文通過文獻分析與理論梳理,結合沖任的生理功能與病理特點,總結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中醫(yī)病機及治療策略,為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臨床辨證論治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和更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 沖任;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內外治法
[中圖分類號] R271.9"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5.19.032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產生卵子的能力減弱,卵母細胞數(shù)量減少和/或質量下降,進而引起女性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異常的疾病。DOR常伴有基礎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抗米勒管激素水平降低及竇卵泡計數(shù)減少;臨床表現(xiàn)為生育力降低、月經不規(guī)律及性激素缺乏或波動等[1]。傳統(tǒng)中醫(yī)未見關于DOR的記載。根據(jù)臨床特點,中醫(yī)將其歸屬“月經過少”“月經先期”“不孕”等范疇。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五心煩熱、夜寐欠安等虛證,也有經行腹痛、月經夾血塊等虛中夾實證候。研究表明DOR患病率為10%~35%[2]。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有癥狀或準備生育的DOR患者,常用激素替代、輔助生殖技術、干細胞、富血小板血漿等治療方法[3-4]。但長期應用上述療法可引起深靜脈血栓、腫瘤等并發(fā)癥,進一步影響卵母細胞的數(shù)量和質量。中醫(yī)治療DOR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通過多靶點、多層次對女性卵巢儲備功能發(fā)揮作用,療效顯著。現(xiàn)從沖任角度總結DOR的病機與內外治法,為臨床獲得更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提供思路。
1" 沖任溯源
1.1" 沖任二脈的循行及功能
沖脈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經脈之海”和“血海”。《靈樞·逆順肥瘦》記載“其上者,出于頏顙,滲諸陽……其下者,并于少陰之經,滲三陰”,描述沖脈在人體上下的陰陽協(xié)調作用。據(jù)此,沖脈與多條經脈相交匯合,與五臟六腑相通,運行周身氣血和陰陽。女子經水來源于水谷之精氣,經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游行于五臟六腑之間,向下匯合于沖脈。十二經脈之精血灌溉于沖脈,又經沖脈輸送到全身臟腑與經絡,故稱沖脈為“血海”。沖脈主一身之氣血,通過臟腑和經絡與婦產科疾病關系緊密。任脈為“陰脈之海”“任主胞胎”。《十四經發(fā)揮》中首次提出任脈為“陰脈之海”的觀點,明確其為陰脈之總任,與督脈進一步列為人體陰陽之脈的總綱。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指出“任為陰脈之海,其脈起于中極之下,少腹之內,會陰之分”。任脈與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沖脈、陰維脈和陰蹺脈分別交于胸中膻中、關元、陰交、天突、廉泉和沖脈。因此任脈具有主導和統(tǒng)率諸陰經的作用。“任主胞胎”,女子生育功能賴任脈的濡養(yǎng),且“任”通于“妊”,任脈與女子的妊娠關系密切[5]。胞宮借助任脈與其他經脈聯(lián)絡,任脈受損可影響女子胞宮,進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任脈與沖脈同起于胞中,出于會陰,為經絡之海,沖任血海充盈則經調胎養(yǎng)。沖任二脈屬奇經,其與十二正經不同,無表里配合,無所屬臟腑。因此沖任二脈與其他經脈直接聯(lián)系,借助氣血運動,運輸?shù)轿迮K六腑,共同影響女性月經和生殖疾病。
沖任之氣血布散于五臟六腑間,五臟六腑的相互作用影響沖任氣血盈虧。《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記載“經血……凡其源源而來,生化于脾,總統(tǒng)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腎……下歸血海而為經脈”。五臟與沖任二脈關系緊密,體現(xiàn)中醫(yī)整體觀念,為臨床臟腑辨證婦產科疾病提供理論依據(jù)。《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精的盈虧與沖任二脈的盛衰相聯(lián)絡,共同影響女子天癸至竭和生殖成敗。腎氣充足,任脈通,太沖脈盛,則月經如期而至,待氤氳之時,陰陽合乃有子,若太沖脈衰,任脈虛,則經水枯竭而無子。沖任氣血的正常運行依賴于肝主藏血和肝主疏泄的功能。肝血虧虛,則沖任失養(yǎng),出現(xiàn)經期紊亂、經量增多等癥;肝郁氣滯,則沖任不暢,出現(xiàn)閉經、痛經等疾病。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在少腹部氣街穴相交,且沖脈為“血海”,故有“沖脈隸于陽明”之說。脾胃功能失常,氣血虧虛,沖任不固。心主血脈,心藏神,若心煩不寐,心氣不得下達,沖任血少,可致月經過少,甚至閉經等。肺主氣,司呼吸,調節(jié)全身氣機的運動。肺朝百脈而通調水道,沖任氣血的運行離不開肺的正常生理功能。據(jù)此,沖任具有調節(jié)五臟氣血平和的作用。
1.2" 沖任的病理表現(xiàn)
沖任受損將阻礙全身氣血的運行,導致五臟的生理功能失常,進而產生相關的婦產科疾病。《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調經門》記載“不子之故傷任沖,不調帶下經漏崩”,進一步說明沖任受損可引起月經不調等婦產科疾病。支娜等[6]基于古今文獻淺析沖脈病在“氣”和“血”,病在“氣”時表現(xiàn)為逆氣上沖、逆氣里急等;病在“血”可引起女性月經不調和不孕等疾病。王叔和指出沖任二脈的證候特點,任脈之病有“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切痛”等,而沖脈之病為“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癥疝,絕孕”等。
2" 沖任對DOR的病機演變
DOR以女性月經紊亂和生殖系統(tǒng)疾病為主。柴氏認為經水不調的病機為沖任受損不固,氣血運行失常,或瘀結阻滯,或虛不得補[7]。王亦姝等[8]發(fā)現(xiàn)沖任的“不通”和“不榮”可影響女子的卵泡生長至排出過程,進而導致不孕。現(xiàn)代醫(yī)家提出腎–天癸–沖任–子宮軸,沖任相協(xié)調是連接婦人天癸和胞宮的橋梁,因此調理沖任是治療月經病和孕育胎兒的關鍵[9]。從“沖任”角度可將DOR病機歸納為:①沖任不固。氣虛不能固攝血液的運行,導致五臟氣血(精)的虛衰,卵母細胞數(shù)量減少和質量降低,導致月經過少、不孕等婦科疾病的發(fā)生。②沖任阻滯。五臟六腑所屬十二經脈運行受阻,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降低可影響卵母細胞的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出現(xiàn)虛實夾雜證候,病情復雜,病程纏綿。調沖任可改善DOR的兼夾病證。
3" 辨證施治
目前,中醫(yī)對此病的認識尚不完全統(tǒng)一。戴金芳等[10]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專家問卷和臨床調研等方法收集資料,結合德爾菲法對結果進行篩選,確定DOR的中醫(yī)證候包括腎陰虛證、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常見兼證有肝郁證、血瘀證等。DOR臨床常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雌激素水平降低等相關癥狀。根據(jù)女性不同的生育要求,治療目的多為調經以緩解癥狀或助孕。中醫(yī)內外治法可顯著改善DOR[11]。基于沖任理論可從臟腑和經絡兩方面對DOR進行辨證組方和選穴。
3.1" 和五臟
沖任不固可引發(fā)五臟氣血虧虛,因此治療常重視平補五臟。吳松宇等[12]認為DOR的病位在腎,肝、脾、心等臟腑之間相互為病,其中補腎、肝、脾三臟是固沖任的基本。
3.1.1 "補腎填精 "《周易·說卦》云:“坎者,水也……萬物之所歸也。”腎者主水,腎臟的藏瀉功能受五臟六腑的影響。六味地黃丸中熟地黃、山萸肉歸肝、腎經,山藥歸肺、脾、腎三經,澤瀉歸腎經,茯苓歸肝、脾、心、腎經,丹皮歸心、肝、腎經。六種藥物重在填精滋補腎陰,具有補瀉兼施的配伍特點,使五臟和,沖任乃固。李曉榮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六味地黃丸可上調卵巢組織中核受體轉錄輔激活因子和線粒體轉錄因子A的表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卵巢顆粒細胞線粒體功能,延緩細胞凋亡,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抑制卵泡發(fā)生閉鎖,促進卵泡發(fā)育。對有生育要求的DOR患者,治療上常以補腎為主,同時兼顧調理其他臟腑維持沖任平衡,繼而有助于孕育胎兒。呂銀娟等[14]根據(jù)“子病治母”學說,用左歸丸干預產前應激母鼠滋陰補腎,發(fā)現(xiàn)左歸丸可減緩子鼠卵巢中顆粒細胞的凋亡,從而改善卵巢儲備功能。張玙等[15]于體外受精/單精子卵細胞漿顯微注射-胚胎移植前,對脾腎陽虛型DOR患者給予溫腎健脾方治療,發(fā)現(xiàn)其可改善DOR患者癥狀,提高臨床妊娠率。
3.1.2" 疏肝健脾滋腎 "肝失于濡養(yǎng),無血養(yǎng)肝氣,則肝的疏泄失常,全身氣血精液失調,沖任受損。施今墨先生臨證常用對藥女貞子–續(xù)斷配伍。女貞子味甘、苦,性平;續(xù)斷味苦,性溫,二者入肝、腎經,可補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尚坤等[16]研究認為對藥女貞子–續(xù)斷的類植物性雌激素活性作用可調節(jié)機體相關雌激素水平,防治DOR相關癥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位中央,以灌四旁,脾胃正常的功能可濡養(yǎng)五臟,沖任因此得以固攝。馮恩敏等[17]總結尤昭玲用藥經驗,其常用黃芪–黨參–白術相伍以健脾益氣,用后天脾胃之水谷精微滋養(yǎng)先天腎精。杜嫦燕等[18]采用加減溫經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患者,其卵巢儲備能力顯著改善。
3.1.3 "行氣活血 "沖任阻滯不通則影響經脈氣血運行,出現(xiàn)氣滯、氣郁、血瘀等兼夾證,治療上以行氣活血為主。補腎調沖方主要由補腎類中藥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黃等與活血類中藥當歸、川芎、紅花等組成,補腎為主兼顧平補五臟,調節(jié)經脈氣血,行氣導滯,活血化瘀。滋腎益經活血湯以黨參、菟絲子為君補先、后天之氣;以山茱萸、淫羊藿、杜仲養(yǎng)肝腎、溫腎陽,當歸、川芎、雞血藤行氣活血調經為臣;佐以醋香附、茯苓、柴胡等疏肝健脾,共奏納腎益氣、補血活血的作用。伍娟娟等[19]發(fā)現(xiàn)補腎調沖方可增強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增殖活性,提高細胞存活率。田穎等[20]發(fā)現(xiàn)滋腎益經活血湯可提高T細胞免疫功能,多成分、多通路改善月經周期、色質、經量等情況。
3.2" 通經絡
《素問·調經論》提出“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遂焉”。明確疏通經絡治療五臟氣血逆亂的重要性。除內服中藥外,根據(jù)“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針灸治療思路,在經絡上循經取穴,針刺任脈或沖脈交會穴可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可有效抑制卵巢相關激素分泌,降低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水平,促進雌激素分泌[21]。沈潔等[22]對腎虛肝郁、血瘀DOR患者采用不同的針灸方法,發(fā)現(xiàn)艾灸和撳針可提高卵母細胞的質量。研究顯示補腎中藥與針刺穴位結合可更好地補腎填精,調經助孕[23]。焦瑞芹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在針灸治療上配合左歸丸加減可提高治療效果,在總有效率和中醫(yī)證候積分方面的效果更加顯著,對卵巢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可進一步提高卵巢儲備功能。張靜等[25]在熟萸固腎湯基礎上聯(lián)合培元固本推拿治療,結合點、按、揉等手法,可進一步減輕中醫(yī)癥狀。徐新亞等[26]發(fā)現(xiàn)益腎解郁方聯(lián)合穴位貼敷可改善腎虛肝郁型DOR患者的癥狀,療效顯著。
4" 小結
當今社會,女性處在兼顧事業(yè)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DOR患病率逐年升高,其病程纏綿、病情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女性身心健康。沖任從臟腑和經絡兩方面共同維持全身氣血平衡。作為承接天癸和胞宮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沖任不固和沖任阻滯均可引起女子月經和生殖系統(tǒng)疾病,最終導致DOR。中醫(yī)內外治法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但目前缺乏統(tǒng)一的辨證依據(jù)和規(guī)范治法。因此,需增加對沖任理論治療DOR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進一步明確針刺、中藥復方的分子機制,提供可靠的循證依據(jù),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臨床診治專家共識專家組,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生育力保護分會生殖內分泌生育保護學組.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臨床診治專家共識[J]. 生殖醫(yī)學雜志, 2022, 31(4): 425–434.
[2]"" JIAO Z, BUKULMEZ O. Potential roles of experiment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infertile women with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J].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21, 38(10): 2507–2517.
[3]"" 車祺, 董曦. 卵巢儲備功能低下的診治進展[J].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24, 40(7): 517–519.
[4]"" 涂婉, 郭致遠, 何北佳, 等. 女性卵巢儲備及相關生育力保護手段[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24, 54(1): 161–172.
[5]"" 李時珍. 奇經八脈考[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
[6]"" 支娜, 張虹, 莫倩, 等. 基于古今文獻淺析沖脈病的臨床診斷[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3, 29(8): 1257–1259.
[7]"" 柴得華. 婦科冰鑒[M].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2.
[8]"" 王亦姝, 史云, 馬堃, 等. 從沖任的樞機作用論治排卵障礙性不孕[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23, 38(1): 230–233.
[9]"" 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 3版.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17.
[10] 戴金芳, 盛夢貞, 俞康, 等.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中醫(yī)證候診斷量表的條目篩選研究[J/OL]. 中醫(yī)學報, 2024. (2024-08-15)[2025-06-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 1411.r.20240813.1254.052.html.
[11] 梁學梅, 閆穎. 中醫(yī)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研究進展[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21, 32(7): 1720–1723.
[12] 吳松宇, 楊潤雨, 馮曉玲. 中醫(yī)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認知及針灸治療現(xiàn)狀[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3, 18(4): 844–848.
[13] 李曉榮, 仲佳雯, 羅玉雪, 等. 六味地黃丸治療早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小鼠的分子機制[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4, 28(26): 4151–4157.
[14] 呂銀娟, 張瑋珩, 陳思易, 等. 基于TLR4/NF-κB p65信號通路研究左歸丸防治產前應激子代大鼠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分子機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4, 30(17): 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