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酒瓶設計仿照了中信大廈(中國尊)的建筑外形,還在大廈附近打廣告,某白酒生產、經銷商被起訴。
近日就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兩被告公司因侵犯了中信大廈建筑作品的著作權,被判停止侵權、賠償45萬元并公開消除影響。
構成實質性相似,二被告的行為侵犯了某投資公司對大廈建筑作品享有的著作權。
酒瓶創意源于禮器“尊”?
據報道,發現外形與中信大廈建筑外形相似的“合樽·金樽”“合樽·銀樽”白酒在北京CBD區域廣告牌展示,并在多家電商平臺有售。某投資公司認為,中信大廈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建筑作品,中信大廈抽象圖構成美術作品,自己作為兩作品的著作權人,應當獲得法律保護。于是將白酒生產、經銷商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合理開支50萬元,并公開消除影響。
生產商某酒業公司表示,該建筑及涉案抽象圖不具有獨創性,不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且白酒酒瓶創意來源于古代商周青銅觚尊,系原創設計,白酒酒瓶與中信大廈建筑差異巨大,不構成實質性相似,某酒業公司不存在侵權行為。
經銷商某酒業有限公司認為,該公司作為經銷商不具有主觀侵權故意,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接到起訴材料后已及時下架白酒產品。
酒瓶元素與大廈構成相似
法院經審理認為,中信大廈外觀的設計雖參考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尊”造型,但其從整體外觀到局部細節設計,均形成了區別于禮器“尊”造型的具有獨特美感的藝術性表達,具備獨創性,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建筑作品。另外,中信大廈抽象圖設計形成了富有美感的具體表達,具備獨創性,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美術作品。
法院認為,白酒酒瓶晚于中信大廈建筑作品創作完成。通過對比可見,白酒酒瓶在設計元素、結構、形態、整體表達形式上與大廈建筑作品高度一致。
因此,法院認定白酒酒瓶與中信大廈建筑作品
法院最終認定生產商某酒業公司侵害了某投資公司對中信大廈建筑作品享有的修改權、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經銷商某酒業有限公司侵害了某投資公司對中信大廈建筑作品享有的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
法院結合案件證據綜合考慮依法判決某酒業公司、某酒業有限公司立即停正侵權行為;某酒業公司賠償某投資公司經濟損失30萬元、合理開支15萬元,并公開消除影響;某酒業有限公司在上述賠償的2萬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駁回某投資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商用地標建筑需授權
事實上,我國的很多地標性建筑,如北京的長城、故宮,上海的東方明珠等,因具有獨創性和一定美感,均已構成建筑作品,其權益受到我國法律保護。例如,曾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的“鳥巢”,就曾因煙花產品模仿了自己的建筑形象,將生產銷售“盛放鳥巢”煙花產品的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認為“盛放鳥巢”煙花產品外形呈橢圓形,中部鏤空,且在整體造型、長寬比例、鋼架結構、色調線條搭配、火炬等方面采用了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外觀相同或者近似的設計,較為全面地體現出國家體育場建筑作品所采用的鋼架交織圍繞碗狀結構的獨創性特征,構成了對國家體育場建筑作品的高度模仿及建筑作品著作權的侵犯。
無獨有偶,安徽省一公司開發商業住宅樓盤時,將其命名為“東方明珠·世紀花園”,并在樓盤銷售中突出使用“東方明珠”字樣,使用范圍包括網站頁頭、公司介紹、售樓處宣傳冊等。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認為其行為侵犯了自身“東方明珠”注冊商標專用權,將其告上法庭。法院判被告立即將相關網站及售樓中心中所有涉及“東方明珠\"字樣予以刪除、拆除或者銷毀,不得再使用相關“東方明珠”名稱作為其樓盤名稱并賠償相應損失。
對此,律師建議:對地標性建筑的使用應先獲得著作權人授權,否則在純商業使用時不論是直接做成商品還是僅在宣傳材料上使用均存在侵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