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地處河南省西南部,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自古便是采礦重地。蒲山、豐山、獨山等地留下了眾多采礦遺址,黃山也因在仰韶文化時期是中原地區的制玉中心而備受考古界關注。這些遺址不僅是南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文旅產業的重要資源。然而,當前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利用新質生產力推動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旨在探討新質生產力如何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以蒲山采礦遺址、豐山采礦遺址、獨山采礦遺址、黃山考古遺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與挑戰,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實施路徑與模式設計。研究發現,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等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文旅產業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特征
新質生產力指的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特點,它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等,實現生產力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同時具有高效能的特征,通過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和產業升級,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新質生產力還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提升,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2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發展現狀與挑戰
南陽礦山文化遺產作為南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主要包括蒲山采礦遺址、豐山采礦遺址、獨山采礦遺址、黃山考古遺址等。這些遺址記錄了南陽地區悠久的采礦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風貌,是研究南陽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蒲山采礦遺址:蒲山以其豐富的石灰巖資源而聞名。東漢時期,蒲山的石頭被廣泛作為建材和生活用品使用,形成了獨特的采礦文化。
豐山采礦遺址:豐山銅礦遺址是南陽地區重要的銅礦開采地,遺址內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礦井和冶煉遺跡,是研究古代采礦技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獨山采礦遺址:獨山以其獨特的玉石資源而著稱,歷史上曾是南陽地區的玉石開采和加工中心。
黃山考古遺址:黃山遺址是南陽地區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內發現了豐富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遺物,是研究南陽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當前,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文旅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部分遺址已經得到了初步的保護和利用,但整體上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保護意識不足。由于相關部門和民眾對礦山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不強,導致遺址受損嚴重。如獨山的古代采玉礦坑遺存被嚴重破壞,導致很多有鑒定意義的年代信息消失。二是利用方式單一。當前對礦山文化遺產的利用方式主要局限于觀光游覽,缺乏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如蒲山采礦遺址除了采礦遺跡觀光點外,幾乎沒有其他配套設施。三是基礎設施滯后。部分遺址周邊的交通、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滯后,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如通往黃山遺址的道路交通狀況很差,甚至還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想要逐一解決這些問題,面臨著諸多挑戰。礦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當前資金來源有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南陽地區缺乏專業的文物保護和旅游管理人才,也制約了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隨著南陽周邊縣市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南陽礦山文化遺產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建設壓力較大。
3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模式設計
針對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發展面臨的挑戰,本文提出了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模式設計。
3.1科技創新驅動文旅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動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升級的關鍵。
(1)數字化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對礦山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和展示。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遺址的虛擬漫游、三維(3D)重建等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2)智能導覽系統:開發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游路線規劃和導覽服務。通過智能導覽系統,游客可以了解遺址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信息,增強旅游的文化內涵和趣味性。
3.2產業深度融合與轉型升級
產業深度融合與轉型升級是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1)文旅產業融合:推動南陽礦山文化遺產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舉辦文化節慶活動、科普教育展覽等方式,豐富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內容。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游合作,形成區域旅游產業集群效應。
(2)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新質生產力的理念和技術手段,推動傳統產業如采礦業、石材加工業的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引導傳統產業向文化旅游領域拓展,形成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新興產業:依托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獨特資源和優勢,培育一批以文化創意、數字科技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為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4實施措施與案例分析
4.1蒲山采礦遺址:數字化保護與智慧旅游建設
蒲山采礦遺址由于長期的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遺址保存狀況較差。為此,本文提出了數字化保護與智慧旅游建設的實施措施。
(1)數字化保護:利用三維掃描、虛擬現實(VR)等技術手段對蒲山采礦遺址進行數字化保護。通過數字化手段重建遺址的三維模型,為游客提供虛擬漫游和互動體驗服務。
(2)智慧旅游建設:依托數字化保護成果,建設蒲山采礦遺址的智慧旅游系統。通過智能導覽、在線預約、虛擬購票等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的旅游行為和偏好,為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4.2豐山采礦遺址:文化創意與科普教育融合
豐山采礦遺址作為南陽地區重要的銅礦開采地,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本文提出了文化創意與科普教育融合的實施措施。
(1)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依托豐山采礦遺址的獨特元素和歷史文化背景,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如以銅礦為主題的工藝品、紀念品等。通過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和推廣,提升豐山采礦遺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將豐山采礦遺址打造成為科普教育基地。通過舉辦科普展覽、講座、研學旅行等活動,向公眾普及采礦知識和科技文化。同時,結合遺址的實際情況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如地質考察、礦物鑒定等。
4.3獨山采礦遺址:玉石文化與旅游體驗融合
獨山采礦遺址以玉石開采和加工而聞名,具有深厚的玉石文化底蘊。本文提出了玉石文化與旅游體驗融合的實施措施。
(1)玉石文化產品開發:依托獨山采礦遺址的玉石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玉石文化產品。如玉石飾品、玉石擺件、玉石工藝品等。通過玉石文化產品的銷售和推廣,提升獨山采礦遺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玉石文化體驗活動:結合獨山采礦遺址的實際情況,開展玉石文化體驗活動。如玉石雕刻體驗、玉石鑒賞講座等。通過這些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玉石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獨山采礦遺址的認知和興趣。
4.4黃山考古遺址:考古研究與旅游觀光融合
黃山考古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本文提出了考古研究與旅游觀光融合的實施措施。
(1)考古研究成果展示:將黃山考古遺址的考古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展示。通過圖文、視頻、實物等多種形式展示遺址的考古發現、歷史文化背景等信息。同時,邀請考古專家進行現場講解和指導,提升游客對遺址的認知和理解。
(2)考古體驗活動:結合黃山考古遺址的實際情況,開展考古體驗活動。如模擬考古發掘、文物修復體驗等。通過這些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考古工作的樂趣和挑戰,增強對黃山考古遺址的興趣和熱愛。
5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模式總結
通過對蒲山采礦遺址、豐山采礦遺址、獨山采礦遺址、黃山考古遺址等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總結出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模式。
5.1科技創新引領文旅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推動文旅產業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通過數字化保護和智慧旅游建設等手段,提升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水平;通過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科普教育活動的舉辦等方式,豐富文旅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內容。
5.2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協同發展
產業深度融合是推動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應推動礦山文化遺產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5.3政策保障與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應制定和完善礦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礦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礦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等。通過這些措施,為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支持。
6結語
本文通過對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發展現狀與挑戰的分析,結合新質生產力的相關原理與措施,提出了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模式設計。研究發現,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文旅產業升級、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協同發展以及政策保障與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有力支撐等措施,可以顯著提升南陽礦山文化遺產的文旅產業質量并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升級,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需要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相信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系2024一2025年南陽市科技計劃項目(軟科學項目)“新質生產力賦能南陽礦山文化遺產文旅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編號84);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南陽分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南陽發展戰略研究院2024年開放課題“文旅融合推動區域性消費服務中心建設:南陽城區九架孤山文化遺跡旅游發展探索研究”(編號YJY20241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葉旭(1996一),男,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就職于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