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8-0149-05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concept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fleisure sports major,using literature reviewand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s,a fourinone cu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objectives-pathways-safeguards\"analytical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Attheonnotation level,cu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outcome oriented literacy cultivation system; At theobjectives level,a precisedocking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etween profesionalcore competencies and measurable learning outcomes; At thepaths level,a practical path system is formed with outcomeorientationas theguide,reverse designas themethod,student-centerednessas theprinciple,and assessment-driven improvement as the guarantee;Atthe security level,acolaborative security mechanism is built encompassing top-level design,teacher development,resource support,and incentive-evaluation systems.The study aims to providea holistic approach for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leisure sports programs, in order to enhanc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Lide Shuren effectiveness.
Keywords]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Leisure sport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 Practical paths;Guarantee mechanisms
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體育課程與教學領域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涵蓋理念、任務、方法和過程的總和,是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的基礎工程[1]。休閑體育專業是服務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的重要支撐。在休閑體育中,體育是休閑的具體方法與手段,休閑則以體育活動目的為存在依據[2]。休閑體育專業不僅融合了教育學、休閑學、體育學等多元知識體系[3],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較高,而且因其具有作者簡介:徐小輝(1992—),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體育服務、體育課程思政。
實踐性與休閑屬性,為課程思政提供了獨特的切入點與廣闊空間。因此,在該專業體系中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對于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提升高校育人質量至關重要。
2020年6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課程思政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然而,對休閑體育專業這一特定場域的關注仍顯不足,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未能有機融合的“兩張皮\"現象尤為突出[4]。現有研究雖探索了相關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5],但未能充分立足休閑體育的專業本位,導致現有實踐常陷入目標不明、挖掘不深、融合不暢、方法不活、評價不準的困境,制約了休閑體育專業在立德樹人方面潛能的充分釋放。
鑒于此,該研究引入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OBE理念強調以學習成果為中心,通過逆向設計教學與評價,形成系統、目標明確、反饋閉環的教育模式,恰能精準回應前述休閑體育課程思政實踐中的諸多挑戰。據此,該研究構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內涵一目標一路徑—保障\"四位一體課程思政分析框架,以期對休閑體育專業的課程思政分析體系有所完善,并對提升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有所助益。
1OBE理念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內涵重塑與目標定位
1.1OBE理念的核心要義及其對休閑體育專業立德樹人的指導價值
OBE理念以學生學習成果為核心,強調成果導向、學生中心、反向設計與持續改進。OBE為休閑體育專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關鍵指導,它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反向設計將宏觀育人目標(如服務于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具體化為學生可達成的思政學習成果,以此保證思政目標能夠貫穿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盡管OBE提供了結構化方法,但在休閑體育這一應用性、交叉性較強的專業中,如何將抽象的思政目標與具體的專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避免思政教育的表面化和標簽化,仍是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2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OBE分層體系構建
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其核心素養不僅涵蓋專業知識技能,還包含體育品德以及社會責任感等諸多思政方面的元素。劉純獻、董翠香和胡德平等[7-9]構建的體育思政內容結構為界定休閑體育專業核心素養中的思政內涵提供了重要參考。OBE的成果導向原則為此提供了方法論支持,即將核心素養細化為具體的、可觀察的、可測量的課程思政學習成果。趙富學等[10]在研究體育課程思政素材轉化時強調依據教學視角與內容要求精準定位素材,這與OBE學習成果的精準描述異曲同工。這要求教學團隊細致分析各個課程對學生思政素養達成的貢獻,明確這些課程所承載的思政學習成果。
1.3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學習成果的OBE維度分解轉化
休閑體育專業的課程思政價值目標,如愛國情懷、職業道德,往往偏于宏觀層面。OBE著重于學習成果的可測量特性,這就需要把宏觀目標轉化成具體且能夠體現學生能力提升的表述形式。為實現核心素養向具體學習成果的精準對接與轉化,可借鑒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將休閑體育專業核心素養中的思政元素,系統性地分解為認知、情感與技能3個維度的可測量學習成果,確保思政教育與專業能力同步生成。具體分解與轉化示例見表1。
2基于OBE理念的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路向
基于OBE理念,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路向設計包括成果導向、反向設計、學生中心、評價驅動與持續改進4個階段(見圖1)。

2.1成果導向: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精準挖掘與目標分解
OBE理念的關鍵在于成果導向,這意味著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需從預期育人成果人手,精準挖掘并系統梳理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識別與提取需注重內生素材的挖掘與轉化。體育課程思政的內容、結構與體系可作為挖掘思政元素的參照[7]。將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依據先前確立的OBE學習成果進行篩選、提煉和重組,并細化分解到具體的知識點、技能點或實踐活動中。例如,在戶外拓展項目中融入團隊協作、挑戰自我、敬畏自然的思政點;在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課程中強調公平競賽、規則意識與契約精神。確保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明確的思政育人指向,有助于避免思政教育生硬植人課程的問題。休閑體育專業課程種類繁多、實踐性強,在實踐中需確保挖掘的思政元素既能體現共性價值,又能彰顯課程個性,避免同質化。

2.2反向設計:融合休閑體育特色的課程內容整合與教學活動創新
依照OBE的反向設計原則,確定課程思政學習成果及具體目標后,后續需圍繞這些成果和目標整合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活動。即教學設計不再遵循\"教什么學什么\"的模式,而是由“學什么(成果)\"決定\"教什么”以及“怎么教”。休閑體育專業的跨學科性、實踐性與時尚性為此提供了廣闊空間,侯建斌等3也提出了形成課程體系內互補長短、合力共創的課程思政教育矩陣的思政方向。例如,可將紅色文化融入戶外徒步,將生態理念貫穿水上運動,將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如太極拳、龍舟)與現代休閑需求相結合,引導學生感悟家國情懷與文化自信。教學設計與實施需將思政內容合理分布并落實到具體教案中,這與歐麗婭等[]關于高校體育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探討相呼應。教學活動創新應充分利用休閑體育的體驗性與互動性,采用項目式學習、案例教學等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高質量、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案例庫和素材庫是有效支撐,應收集優秀運動員事跡、體育產業助農、休閑體育環保先鋒等案例,挖掘其精神價值,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撐OBE學習成果的達成。
2.3學生中心:激發休閑體育專業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策略與互動模式
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意味著課程思政的實施需充分尊重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休閑體育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參與意愿較強,課程思政教學策略應充分考慮這一特點。將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可激發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模式。例如,通過在線討論區、讀書會、社會實踐分享會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表達觀點、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臺。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在多元觀點的比較中深化對思政內涵的理解和認同。
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不僅能夠提升課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所必需的思辨能力。同時需注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并非放任不管,教師仍需針對思政教育的方向性予以有效把控,以確保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目標展開,避免出現價值迷失或方向偏離的情況。
2.4評價驅動與持續改進: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 成效的多元評價、反饋與優化閉環
OBE理念強調評價驅動與持續改進,課程思政成效需通過科學評價檢驗,并據此優化實踐路徑。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體育課程,在課程評價上應確立思政教育標準[12]。休閑體育專業的評價體系設計應緊扣OBE學習成果,采用多元方法,結合過程性與總結性、定量與定性評價。例如,過程性評價可涵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在小組討論中的貢獻、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方面;總結性評價則可通過課程論文、實踐報告、成果展示以及口頭答辯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考查學生思政素養的達成程度。
評價主體也應多元,除教師外,可引入學生自評互評,甚至邀請行業專家、社區代表等參與。位小龍等[13]探討了學校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中評價體系模糊的挑戰,并提出構建\"全景式\"評價體系的優化策略,這對于休閑體育專業從多視角審視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憑借“評價一反饋一改進一再評價”的持續循環,能夠形成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的優化閉環,為教師優化課程提供依據。
3OBE理念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的保障機制
為更直觀地展現OBE理念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的三大保障機制及其內在關系,該文構建了頂層設計與協同聯動機制、提升教師OBE與課程思政融合能力、健全資源支持與激勵評價體系三位一體的保障體系結構圖(見圖2)。三者協同作用,確保課程思政實踐有效落地并持續改進。
3.1強化頂層設計與協同聯動機制
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施行,依賴學校及院系層面的頂層設計與系統規劃,需將課程思政提升至人才培養戰略高度。這意味著要將OBE成果導向原則貫穿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大綱編寫全過程,清晰界定課程思政的地位與要求。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頂層規劃提供了根本遵循。為避免“上下一般粗\"或與專業特色脫節,休閑體育專業需在跨學科背景下,將抽象的OBE成果與具體思政育人點精準對接。同時,構建校內外多部門協同聯動的長效工作機制至關重要,需打破壁壘,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多部門協同的“大思政”格局。例如,可借鑒新文科背景下體育院校邀請政府官員、校外學者和企業家協商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的經驗[14],積極拓展與地方體育局、休閑體育企業等的合作,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實踐育人平臺,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思政素養。
3.2提升教師OBE與課程思政融合能力
教師是OBE理念與課程思政在休閑體育專業融合實踐的核心,其理念認同與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育人成效。教師需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成果達成的設計者與引導者,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價值,掌握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休閑體育專業實踐的方法。教師要挖掘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避免生硬說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價值[15]。
構建學習共同體及常態化的教研機制,可為提升教師OBE和課程思政融合能力開辟有效路徑。鼓勵休閑體育專業的教師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及行業導師等共同組建跨界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團隊,圍繞休閑體育的核心課程或關鍵思政主題(如體育精神與職業道德、休閑體育與健康中國等)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案例研討以及教學改革項目申報等工作。
3.3健全資源支持與激勵評價體系
充裕的教學資源及完備的條件保障,是OBE理念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實踐順利開展的根基。具體包括經費投入、優質教學案例與素材庫建設、智慧教學平臺應用及實踐基地拓展。例如,可借鑒運動訓練學課程思政建設中的\"科學精神、頑強拼搏、責任擔當\"等思政元素,并構建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施路徑的經驗,開發融入行業前沿、體現職業倫理的休閑體育教學案例與實踐項目[16]。建立科學的激勵與評價體系是引導教師積極投入的重要杠桿。
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與評價體系,對引導并保障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激發教師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評價應全面對接OBE學習成果,關注學生思政素養的實際達成度。體育專業教師要主動探尋貼近學生內在需求的思政信息,使學生樂于接受并認同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激勵機制需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教師評價體系,對優秀成果予以獎勵。
4結語
研究基于OBE理念,構建了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內涵一目標一路徑一保障\"四位一體框架。研究發現,將OBE理念的核心要義融入課程思政全過程,可有效解決目標模糊、內容泛化、評價單一等問題。這與侯建斌等關于休閑體育思政內容結構的研究以及趙富學等關于體育課程思政案例轉化的思路,在強調系統性和精準性方面觀點一致。
在理論上,研究拓展了OBE理念在休閑體育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理論邊界。在實踐中,基于成果導向的內容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反饋,有助于提升課程思政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衡量性。然而,該研究主要側重理論框架構建與路徑設計,其具體成效尚需大規模實證研究加以驗證。此外,OBE理念下學生隱性思政素養的科學評估仍是實踐難點。未來研究應在實踐應用與效果評估上深入探索,并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評估工具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富學,陳蔚,王杰,等.“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五重維度及實踐路向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4):80-86.
[2]繆柯,田文波.個體的崛起:當代中國休閑體育發展的社會歸因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23-27.
[3]侯建斌,楊磊,繆柯.高校休閑體育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44(21):47-51.
[4]毛振明,丁天翠,溫君慧.論體育立德樹人和體育課程思政的策略與方法(一):困境與原因[J]體育學刊,2023,30(3):1-8.
[5]樊三明,董翠香,毛薇,等.體育專業技術類課程思政教學的理論審視與實踐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39(5):625-632.
[6]吳向寧.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困境與推進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4):384-392.
[7]劉純獻,劉盼盼.體育課程思政的內容、特點、難點與價值引領[J].體育學刊,2021,28(1):1-6.
[8]董翠香,樊三明,高艷麗.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確立的理論依據與結構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21,28(1):7-13.
[9]胡德平.體育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內容體系與建設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5):13-21.
[10]趙富學,李林,豐濤,等.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生素材向優質案例轉化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2,36(6):78-87.
[11]歐麗婭,張少生.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教學設計與實施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4):99-103.
[12]毛俐亞,徐小輝.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4(7):163-171,188.
[13]位小龍,于方方.學校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價值、挑戰與優化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2):104-110
[14]馮振偉,曾雨,趙金巍,等.新文科背景下體育院校課程思政建設:邏輯、困境與路徑[J]體育學刊,2023,30(5):97-104.
[15]王鈺,孫延林,戴群,等.自我決定理論視域下運動心理學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0,35(1):17-22.
[16]韓改玲,朱春山,孫有平,等.運動訓練學課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體育學刊,2022,29(1):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