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舒陽同學在互動環節向主講老師提問:“現在在考古發掘、文物保存、文物展覽中都會運用各種科技手段,讓我感覺文物與文化離我們更近了,但似乎有時也更遠了。請問您如何看待科技在文物領域的運用?”主講老師回答:“我們應在需要用到科技時使用科技,不需要科技時便不去用,不要為了用科技而用,讓科技的使用真正有助于文物的保存與展覽?!?/p>
北京作為一座博物館之城,坐擁200多座博物館,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20多座,向觀眾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你想要去看看清朝后妃的居室嗎?
“故宮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宮建筑群與宮廷史跡的‘保護者’,也是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的‘收藏家’,金銀玉石、陶瓷青銅、織繡首飾190余萬件藏品封存著遙遠而鮮活的歷史記憶。”跟隨《北京——一座博物館之城》的講座走近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博物館故事,我仿佛不是在聽老師講課,而是在聽博物館中的文物捋著千年的蒼髯,向我娓娓道來。
他說,想要去賞玩藝術構擬的自然嗎?
一只奶黃的小雞從破裂蛋殼里探出毛茸茸的頭,瑪瑙奇石雕刻的它豐盈柔弱,斑斕生姿。這塊“小雞出殼”石是我國四大奇石之一,產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的瑪瑙湖,在2005年由內蒙古收藏家張靖先生轉讓給了北京市朝陽區政府,現在“棲居”在北京民俗博物館。烏拉特后旗自戰國時起是匈奴人的牧地。清朝順治年間封賜給了烏拉特三公旗,此后烏拉特部便移居于此。在那里的巴音戈壁灘上,因著古時的火山噴薄而出,有一片寬闊平坦的玄武巖凹地,其上鋪滿了玲瓏剔透的瑪瑙和碧玉。許是某一位藝術家撿起一塊造型奇異可愛的石頭,于是順勢巧雕,一只出殼的小雞便孕育在了人世間。
中國園林博物館引你漫步在小橋流水的煙雨江南。綠柳如煙,湖光泛波,墨綠的水面生長著睡蓮,也倒映出遠處的白塔,湖畔的花窗里又是另一番人面桃花紅之景。這是借景,是園林的妙,也是藝術的美?!板\色Ⅲ——園林里的蘇式彩畫”展帶我們流連于北京皇家園林建筑上的青綠山水、金玉滿堂。蘇式彩畫源于江南,被匠人帶入宮廷裝飾,從民間走向宮廷,也從小家碧玉的“小姐”搖身變為雍容華貴的“婦人”,在乾隆年間更是因其艷麗的色澤被稱作“宮式蘇畫”。夔花與西潘蓮花顧自搖曳,仙鶴引吭,隱者攜泉聽琴,人間草木與俗世奇人,構成了一派盛世之景。
他說,想要去理解歷史沿革里物什的故事嗎?
百年世界老電話博物館里,有《雷雨》中見證周公館情仇恩怨的手搖電話機,紅軍長征中能發電的軍用話機,貓王形象的能唱歌的電話機,還有嘴唇形狀的、牛仔褲款式的、足球樣式的、千奇百怪、仿佛耳邊已縈滿欲斷未止的電話鈴聲。在按鍵式電話機之前是轉盤式,電話機轉盤上有十個圓洞,分別代表數字0~9。為使電話號碼便于記憶,電話公司為每個號碼分配了字母,人們可以根據人名、單位名選擇電話號碼,把熟人的電話號碼改用自己習慣的字母來記憶??上攵?,當電話主人轉動圓盤,簡單的符號間串聯著多少故事。
看過出土于河北中山國遺址的金貝和銀貝,乳白或淺灰的橢球裂開一道狹長的縫;也看過西周的半圜錢,圓形里面是一個圓孔,泛著青綠的古老的光;看過宋代九疊篆的皇宋通寶,圓形方孔,均勻地刻著“皇宋通寶”的字樣,字體是九疊篆的,折疊堆曲,專用于印章鐫刻,也看過明代的大明通行寶鈔,據說這是迄今世界上票幅面最大的紙鈔,差不多是兩掌長、一掌寬。錢幣博物館厚重的氣息,讓心思沉淀、讓歷史可感。
他說,想要去觸摸歷史文化的人文趣事嗎?
一件鏤花的巨型木制品竟是古代婦女的床,讓我不禁聯想到古代女子在一旁的海獸葡萄鏡和云紋梳篦盒前“對鏡貼花黃”的畫面。這是拔步床,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架子床外觀像一間小木屋,床在平臺上,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有的還在兩側安上窗戶,窗前天然形成一個回廊。拔步床前,她們的孩子正在琢磨著如何把九連環解開?!熬胚B環”是古時的益智玩具,明代楊慎在《丹鉛總錄》中載其“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卓文君曾向司馬相如述其“折斷”之插曲,黛玉也曾巧解九連環,“縱妙手,能解連環”,更以其暗示心結難舒,糾葛難解之苦。
一個個講不完的博物館故事,讓我無比癡迷。博物館的件件文物中蘊藏著太多古老而奇妙的故事。他們將過去訴說,我們只是需要去傾聽,去感知。千百年后,我們的故事也會被藏于館內,成為后人傳說之事。
(高舒陽,清華大學日新書院本科生)
責任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