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受國際形勢、內部轉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企業正面臨著新的風險與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提前識別并規避潛在的風險,便成為企業正常運營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投資收益審計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區別于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審計人員進行投資收益審計,是在遵循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檢查、核對、詢問等審計方法與手段,對被審計單位投資收益、損失的發生及其相關的賬務處理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計審查。投資收益作為企業收人的重要來源之一,在當前這個大部分企業主營業務難以有進一步提升的經濟形勢下,投資收益的增長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科技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更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工智能在滲透各個領域的同時,也對審計行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龍志能等[]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審計流程、審計技術和方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改變了審計的數據前提,因此審計理論和方法亟須創新。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審計領域應用的重要成果之一,智能審計可以幫助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發現其中隱藏的風險點與內部控制缺陷,進而進行預警。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投資收益審計面臨以下難點與痛點:一是復雜金融工具的估值與確認難;二是跨市場與跨平臺的數據難以整合與驗證;三是關聯方交易與利益輸送存在高度隱蔽性,審計人員難以發現等難點與痛點。由于審計人員的工作時間較為有限,因此投資收益審計更多是“事后審查”,難以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在避免損失的產生方面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不僅如此,金融工具與投資主體的多樣化、關聯方的復雜性,也使審計人員的投資收益審計工作難以有效地開展。張嵐[2認為,內部審計向增值職能方向轉變,需要對審計工作進行調整,將審計工作重心從事后的合規性審計轉向提高經營管理績效的事前、事中經濟效益審計。智能審計的應用則是能對投資收益進行實時監控,將審計的窗口從事后轉移到事中、甚至是事前,實現時間、地點的跨越,應對、解決投資收益審計的難點與痛點。通過將智能審計應用于企業的投資收益審計之中,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經濟成本,提高投資收益審計的效率,將財務人員從煩瑣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能提高審計結果的金額的準確性與可信度,實現對企業管理層的有效監督,降低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委托代理成本。
因此,如何在投資收益審計中應用智能審計,使大部分企業從只是運用電子財務系統進行數據的錄入與核算,演進到可以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審計作業、管理的自動化,成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發展的新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驅動力。鑒于此,研究首先引人了投資收益審計的核算內容與目標,從而指出投資收益審計的內生需求;其次根據智能審計的技術優勢,遵循投資收益審計的應用場景與基本程序,具體化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的應用路徑;最后在此基礎上,從法律法規、理念文化、審計資源、現代信息技術和專業能力等方面,提出保障智能審計應用于投資收益審計的具體措施。
1投資收益審計的目標分析
1.1 投資收益會計核算的內容
投資收益是企業通過各種類型的對外投資活動所產生的收益和損失,屬于利得的一種。投資收益會計涉及的對象涵蓋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等,核算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持有的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所產生的投資收人、企業進行的投資在轉讓或到期收回時的增值情況、長期股權投資的收益、企業在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的金
融資產等實現的損益。
不同投資對象核算方法不同,同一種投資對象在不同條件下核算方法也可能有所差別,因此投資收益存在著多種核算方法,主要可分為成本法、權益法和以公允價值計量這3種方法。企業在核算子公司或者不具有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時,一般采用成本法;而在核算對聯營或者合營企業投資時,通常采用權益法。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收益核算方法則使用在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投資收益涉及的核算對象較為廣泛,因此在核算不同類型的投資時所要遵循的會計準則也有所差異。不僅如此,中國會計準則(CAS)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并不相同,相關準則的更新也會對投資收益會計的核算產生影響。
1.2 投資收益審計的目標
投資收益審計是對企業或相關投資主體所進行的投資活動產生的收益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的過程。投資收益審計目標是指投資收益審計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與最終境地,其具體目標要素包括:
1.2.1投資收益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
投資收益審計作為企業財務審計的一種,其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以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為前提。為驗證企業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審計人員需要對投資收益的控制環境進行評估,對投資收益會計的全過程進行流程控制測試,及時發現其中的控制缺陷,降低舞弊風險。除此之外,投資收益審計還需要評估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執行,是否發揮了內部控制及時識別和評估投資風險、提高企業工作合規性的作用。
1.2.2 投資收益相關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關于投資收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審計人員需要核實、確認利潤表中記錄的投資收益的相關業務真實發生,并且與該企業的投資活動具有直接關聯,不存在虛構收益的情況;投資收益信息披露的準確性是指投資收益的相關事項不存在虛假陳述的問題;投資收益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是指投資收益的相關事項都進行了完整的記錄,不存在遺漏的現象。
1.2.3投資收益金額的合理性
在收益來源上,審計人員需要依據投資項目的性質、規模,對投資收益來源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確保投資收益的合法合規。在收益水平上,審計人員需要通過計算投資收益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橫向對比,與企業的歷史數據進行縱向對比,確認投資收益的數據處于合理的數值區間內。在此基礎上,若審計時發現投資收益存在異常波動的情況,審計人員需要對此進行深人分析,判斷其是否由關聯交易或者財務舞弊所造成。
2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中的應用流程
2.1智能審計的提出背景與技術優勢
在2018年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從而給審計智能化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為貫徹這一會議精神,2021年6月,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印發了《“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科技強審的要求,加強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從國家層面為智能審計的發展指明了發展道路。
不僅如此,智能審計也并非憑空出現。Baldwin等[3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應用領域的出現可追溯到1987年,而其中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在會計準則發展最為良好的領域就包括專家系統的開發與使用,這也與其他人工智能應用軟件一起應用到了審計領域。現在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中以大數據分析技術、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已經研究得較為成熟,并在企業中得到了應用與實踐。機器學習模型、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測試為智能審計提供了技術優勢。同時,智能審計的提出也是審計行業為實現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結果,符合企業內部需求與風險管理的需要。
相較于傳統審計模式,智能審計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與云計算,能自動化處理海量數據,幫助審計人員完成大量且重復的審計數據采集與處理工作。Commerford等[4]認為,人工智能這項新技術在審計工作的應用,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通過預先設定的正確審計程序,學習相關規定,智能審計的準確性、合規性能得到明顯提升。此外,深度學習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還能幫助企業識別可能存在的欺詐活動等異常行為,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2.2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中的應用流程
在數智時代中,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的應用是一個集合了數據分析工具、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審計專業知識的綜合性系統流程,見圖1。
正如圖1所示,智能審計的應用流程主要包括前期準備與明確目標、計劃審計工作、風險評估與識別、審計抽樣與自動測試、報告生成與持續優化這5個環節,有助于提高投資收益審計的效率、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風險識別及分析能力。
2.2.1 前期準備與明確目標
審計人員需要進行管理層的認定,了解管理層對投資收益的確認、計量、列報做出的明確或隱含的表述。由于識別到的錯報可能源于管理層認定中不恰當的表達,因此認定可以幫助審計人員考慮可能發生的不同類型的潛在錯報。不僅如此,還要運用機器學習算法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會計準則、相應政策進行學習,進而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進行投資收益的相關數據的采集。在此基礎上,用算法進行數據清洗,將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2.2 計劃審計工作
在此階段,審計人員需要與投資收益業務相關部門進行對接,了解業務的具體開展情況。根據總體審計策略,確定投資收益審計的范圍、開展的時間以及可以運用的審計資源,從而為后續的具體審計計劃提供指導。在這一環節,智能審計依托審計管理平臺提高了審計資源利用率。而借助機器流程自動化技術的審計工作,可以線上采集到多源的內部與外部數據,從而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計劃審計工作并非一成不變,通過分析后續的審計報告與反饋的結果,重要性水平等方面仍需要進行調整。
2.2.3 風險評估與識別
審計風險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工作時,要貫徹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工作重心不應該只是得出審計的結論,更應該前移到風險評估上去,從而避免審計工作的盲目性,優化審計的效率和效果。通過智能審計,審計人員可以使用以深度學習算法為代表的機器學習算法,對投資收益數據進行識別與分析。在審核投資數據時,這種算法不僅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度,還能識別其中可能存在的異常情況與隱藏風險。而以Python為代表的數據分析工具,則能通過結合儲存在電子財務系統的歷史數據進行縱向對比,以及結合該企業所在行業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進而分析投資數據是否存在異常波動、大幅偏移的情況,從而提高投資收益數據的合理性。
2.2.4審計抽樣與自動測試
為幫助審計人員確定實施審計程序的范圍,相關審計工作應該包括測試項目的選取。而智能審計的應用則能大大節省審計抽樣的時間與成本,使審計人員可以擴大抽樣的范圍與樣本量,以此提高抽樣結果的可信度。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審計抽樣,比如以蒙特卡洛模擬方法進行隨機抽樣。相較于傳統的抽樣方式,智能抽樣更能確保樣本的代表性。而自動化測試則能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覆蓋審計抽樣中原本需要審計人員參與的其他環節,從而提高測試過程的客觀性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2.2.5報告生成與持續優化
自動語言處理技術能幫助完成報告自動化任務,它可以根據前期的審計分析結果,自動生成審計報告的初稿。而審計人員需要做的則是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對生成的審計報告進行審核和修改。審計的結果也可以作為決策樹模型的構建依據,為后續的審計決策提供幫助。另外,人工智能技術并未達到完全成熟的水平,通過分析不同業務環境下的審計數據,可以對模型做進一步的迭代與優化。
3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中的應用保障
3.1 法律法規保障
在享受智能審計的應用帶來的便捷和審計效率提高的同時,審計人員也要注意人工智能技術的兩面性問題。Turing[5]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生成讓人信服的錯誤或者誤導性的信息,其自動化運轉的特性也會提高造假過程的速度與效率,這項技術會變成一個極為危險的工具。再者,審計過程中輸入模型的信息與數據的安全性、隱私性也需要得到保證。因此,國家需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應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投資收益審計方向的法規,保障智能審計在運用過程中的合規性與合法性。為應對潛在的風險,企業應構建適用于智能審計的監管體系。
3.2 理念和文化保障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許多審計人員開始擔心他們的工作是否面臨著被取代的風險。黃小忠和呂全[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一定的黑箱特性,其內部決策的過程對于技術使用者的透明度問題有待進一步思考。人工智能雖然能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但是數據處理過程的透明度問題使其生成的結果不能完全被信服。因此,相較于取代審計人員,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個輔助性工具將更為合適。
企業應擴展人工智能技術在其審計環節的應用范圍,提高其普及度,鼓勵審計人員學習與應用。有關實驗研究表明,審計人員經常表現出“算法排斥”,傾向于低估人工智能在審計中的價值,尤其是生成建議方面。因此不僅要積極應用新技術,審計人員甚至整個行業都需要樹立創新理念,來拓展審計思路。將審計工作與國家的發展方向、治理目標相結合,推動審計技術手段、方法的革新,以應對新情況、新態勢,適應數智化發展趨勢。
3.3 審計資源保障
人工智能技術在提高效益、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會引起短期成本的增加,尤其是研發投入的資源、資金方面。政府部門雖然擁有大量數據,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渠道、數據的安全性難以保障等客觀問題,向社會公眾公布的只有極少數數據,內含的大量數據價值并沒有被發掘。政府應發揮帶頭指導作用,帶動企業、機構建立智能審計平臺,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Rikhardsson[認為,從人工智能開發的角度來看,開發這項技術的關鍵問題是教會人工智能區分哪些交易在給定的標準之內,哪些交易在給定的標準之外。人工智能模型與技術的不斷演進需要審計數據的不斷輸入,因此企業也需要為智能審計提供資源保障,從而提高智能審計工作在投資收益審計應用過程中的準確性。
3.4 現代信息技術保障
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中的應用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核心技術上,企業需要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投資收益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不僅如此,在處理多模態數據時,還要用到自然語言處理與光學字符識別技術。以這些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在投入使用前,還需要進行審計知識庫的學習與模型的訓練。孫紅梅和雷喻捷認為,如今的大型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緊急內部控制響應中心,與外部企業共同進行安全性測試,從而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因此,為保證使用過程的安全性和模型的穩定性,企業還要進行架構的設計、災備系統的安裝配備。
3.5 專業能力保障
人工智能技術在投資收益審計的過程中只是起輔助作用,而審計人員則是起到主體的作用。審計人員需要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一定的學習與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智能審計。曹志煒等[9認為,要加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組織相關培訓。高校應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企業應組織相應的理論學習與應用實訓,打造一支掌握“審計 + 人工智能”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隊伍。雖然人工智能能提供審計建議與審計結論,但是審計人員應該對結果抱著懷疑的態度,切實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對審計情況的了解程度與辨別能力。
4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投資收益審計,發現投資收益審計存在時空的跨越性、舞弊行為的隱蔽性等難點與痛點。不僅如此,投資類型的多樣性、核算方法的復雜性使審計人員僅僅依靠其自身力量,難以實現投資收益審計的目標。而智能審計的技術優勢符合投資收益審計的工作需求,基本能應對存在的如上問題。在形成了智能審計在投資收益審計中的應用流程的基礎上,本文還提出了法律法規、理念和文化、審計資源、現代信息技術、專業能力這5個應用保障,以期達到目標成效。
參考文獻
[1]龍志能,鮑鉻江,何賢杰.人工智能驅動的審計變革研究[J].審計研究,2024(5):53-61.
[2]張嵐.作業鏈視角下企業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創新探討[J].審計廣角,2014(17):89-90.
[3]BALDWIN A A,BROWN C E,TRINKLE B S. Opportunities for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the accounting domain: thecase for auditing [J]. 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Financeand Management,2006,14(3):77-86.
[4]COMMERFORDBP,EILIFSEN A,HATFIELDRC,et al. Con-trol issues:how providing input affects auditors‘relia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24,41 (4) : 2134-2162.
[5]TURING A M.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J].Mind,1950,LIX (236) : 433-460.
[6]黃小忠,呂全.人工智能審計系統建設思路及實踐探索[J].審計研究,2024(6):30-38.
[7]RIKHARDSSON P,THóRISSON KR,BERGTHORSSON G,et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diting in small-and medium-sizedfirms: expec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J]. AI Magazine,2022,43(3): 323-336.
[8]孫紅梅,雷喻捷.大數據、人工智能環境下內控風險及防范探索[J].會計信息化,2019(13):118-122.
[9]曹志煒,趙朗,張琦琛.人工智能技術本地化探索及在國家審計中的應用[J].審計研究,2024(5):26-37.
收稿日期:2025-03-24
作者簡介:
趙瑩,女,2002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審計。
宋夏云,男,1969 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審計和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