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水利部出臺《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一2020年)》后,中華水文化的推廣和教育行動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多元,各類以水文化為核心的書籍也相繼涌現。對于中華水文化更好地宣傳和普及,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隨著文化多樣性和創意產業的發展,三維動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視覺表達形式,其教學與實踐也需不斷創新。在三維動畫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把水的元素納入進去,這樣做既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化認知,增強文化修養,也可以給三維動畫的制作帶來全新的活力。
水文化的內涵及其在三維動畫中的應用價值
水是生命的源泉,不僅滋養著各種生物,使地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被視為智慧、靈動、包容的象征,關于水的哲理也數不勝數,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靜水深流”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中華水文化信息資源領域集中體現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人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三維動畫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影視動畫領域,它常用于動畫片、特效電影等的制作,甚至還可以在游戲設計、醫學、教育、軍事等領域用于模擬手術過程、展示復雜的科學原理、進行軍事演練等。在三維動畫中融入水文化元素,不僅可以讓社會更加關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還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三維動畫類專業課程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的脫節
在當今的三維動畫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固然得到了重視,但思政教育的融入卻往往容易被忽視。思政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關乎學生的個人成長,更關系到他們未來在行業中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將思政教育融入三維動畫的教學內容之中。
二、教學實踐環節思政理念不足
傳統的三維動畫課程往往將實踐課程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而沒有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來對待。動畫制作課程尤其強調實踐性,其中三維動畫制作的實踐性需求更為突出。然而,目前許多高校在三維動畫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往往過于注重技術層面的訓練,而忽視了將思政教育與動畫藝術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難以通過實踐活動來深化對思政內容的理解和認同,從而限制了他們思政素養的提升。
三、教學評價不夠科學全面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三維動畫類專業課程在教學評價方面卻存在不夠科學全面的問題。一方面,這可能是評價方式單一導致的,一些高校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甚至只是采用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查,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另一方面,這也與評價標準有關,不少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方式如讓學生完成教師指定的動畫作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水文化融入三維動畫課程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課程設計總思路
在三維動畫課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水文化的元素和特點,將其與課程主題緊密結合。在原有的三維動畫教學內容基礎上,教師加入水文化的相關知識,如水文化的內涵、水的形態、水工程、水景觀等。通過案例分析、項目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水文化的含義和在三維動畫創作中的價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設置與水文化相關的實踐項目,如制作以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等為主題的三維動畫短片。通過親身實踐操作,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三維動畫創作能力。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教師應從理論考查和實踐考查兩方面進行教學評價。理論考查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等方式進行,以檢驗學生對水文化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考查則可以通過作業評估、作品展示等方式進行,以評估學生在動畫制作過程中的創意、技術和團隊協作能力。如圖1所示:

二、教學內容與水文化的融合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方針。高校應當圍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同時,將價值引導和職業素養融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中去。傳統三維動畫課程往往過于重視技術方面的講解和實踐,忽視了動畫作品本身作為文化載體的重要性,未能深入挖掘內容的思政教育文化內涵。水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和道德觀念。通過將教學目標內容與水文化的結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動畫作品,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化自覺和道德責任感。
在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入水文化的相關知識。通過介紹水的起源、演變和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義,讓學生認識到水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如圖2所示,2019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起并執行的“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的首部三維4K動畫作品《大禹治水》。這部動畫片不僅展示了精湛的三維動畫技術,更通過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內涵,將古代傳說以現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實現了技術與文化的完美結合。這為我們將水文化融入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三、教學實踐與水文化的融合
在三維動畫課程的教學中,將項目實踐與水文化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和感受到水文化的魅力,并在實踐中加深對水文化的理解和應用。如圖3所示為三維動畫教學實踐的創作流程,在項目實踐創作過程中教師應當處處注重突出水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與水文化相關的主題作為三維動畫課程項目實踐的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與水文化相關的主題作為項目實踐的起點,主題一般涵蓋水資源的保護、水文化的傳承、水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等多個方面。搜集資料在明確了三維動畫短片主題后,搜集相關資料是重要的環節。
學生選定水文化為主題后,需進行前期研究,收集歷史、哲學、藝術等資料,深入理解其內涵與價值。在項目規劃與構思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將研究成果融入設計,并設計包含水文化元素的故事、角色和場景,如以“水神”為主角的動畫故事。項目實施時,學生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制作動畫,注重水文化元素的融入。后期處理中,鼓勵學生創新,在渲染、剪輯、調色上突出水文化元素,并通過反復測試優化動畫效果。最終,完成發布與推廣工作,以提升三維動畫的視覺效果和表達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當結合水文化的特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實踐項目,如圍繞水資源的保護、水生態的平衡、水災害的防治等主題,引導學生參加具有實際意義的動畫項目實踐活動。同時應參照三維動畫公司或者游戲比賽項目的設計標準,根據項目不同的部分來分配知識點,并且詳細解答和操作訓練,讓學生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掌握三維動畫的知識技能。
四、教學評價與水文化的融合
傳統的三維動畫課程考核方式往往存在局限性。純理論筆試無法全面評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而僅通過完成指定動畫作品來考核,可能使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指導,缺乏自主創新。此外,時間和資源限制導致教師難以全面評價學生作品。因此,傳統的考核制度無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需要改進和完善。
在高職院校三維動畫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也就是改變以往單純靠期末考試評價的方式,實現多元化的評價。一方面,教師可以引用在線測試的方式進行理論考查,在線測試應當涵蓋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理論。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參照三維動畫公司或者游戲比賽項目的實際工作流程和標準來設計實踐考核環節,讓學生在團隊中實踐完成一個實際的三維動畫項目。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聽取他們的匯報和答辯等方式來全面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

如表1所示,根據此評價量表,通過課程作業、作品展示、學生反饋等方面具體情況,可以對學生在三維動畫課程中融入水文化元素的表現進行全面而細致地評估。教師也可以依據這一評價量表,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不斷地調整優化,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還要不斷地深化和完善這一機制,以更全面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并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華水文化既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元素,也融入了鮮明的現代時代氣息,展現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價值。學生們在動畫作品中運用水文化的各種元素,如涓涓細流、波濤洶涌的大海、古老的水鄉風情等,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將水文化的歷史和價值觀融入作品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動畫技術水平,也增強了他們對水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展望未來,隨著水文化與三維動畫課程教學的深度交融,更多創新的水文化三維動畫作品將會嶄露頭角。我們也希望這種教學創新能夠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培育工匠精神,為未來的動畫藝術創作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
侯俊瑩,1998年生,女,吉林松原人,助教,主要從事三維動畫設計教學與研究。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設項目“水以育人,人以利水—水文化融入高校課程育人路徑實踐”成果。作者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