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4-6139(2025)06-0119-05
中圖分類號:X83文獻標志碼:A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Emerging Contaminants
Luo Yan’,DengMinjun2,HuangWenqi1,XieMinrong1,HuangZiqi (1.Guangxi Center of Analysis and Test Research,Nanning 530022,China; 2.GuangxiKeyLaboratoryofEmergingContaminantsMonitoring,EarlyWarningandEnvironmentalHealthRiskAssessment, 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ofGuangxi 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oO25,China)
Abstract:Basedonthecurent studies,thispaperanalyzed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emergingcontaminantsinChina.It summarizedtheproges ireeingproects,stablisngeviromentalstandardsandpromotingpoltantpilotproetsestudy pointedoutthemainproblemsfacedbymonitoringnewpollutantsandputforwardedprospectsforfutureefortsinemergingcontaminant control.Facingshorageofetectioetods,tedanceetsofsrengdsesentofmeingotamiantsdio tal monitoringarestilaaearlysagewithusoUPLCS/M,HPLC,GCSandGC.Itispropoedtattheemeinga inantactionsinChinacanbepromotedbyreiforcingthdevelopmentofenviomentaloitoringsystems,xpandingmoitoinareas,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monitoring emerging contaminants.
Key words:environment;emerging contaminants; test standard;currentsituation;problem
前言
新污染物種類繁多,目前較為廣泛關注的主要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和微塑料[1-2],隨著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其種類還會持續增加。新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3],近年來,新污染物在中國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均有檢出,檢出區域與人類生活、生產密切相關[4-5]。此外,新污染物在生物介質以及人類代謝物中(血液、糞便、尿液等)檢出,識別、檢測和治理新污染物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內在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文章對新污染物的分類、中國新污染物監測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展望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為開展新污染物科學監測提供支持。
1 新污染物分類
1.1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簡稱POPs)
通過水、大氣、生物體等各種環境介質進行遷移,并能持久存在于環境中,可通過食物鏈(網)進行生物蓄積。POPs物質通常具有四個特點:高毒性、長期殘留性、高生物蓄積性和長距離遷移性。常見的物質有艾氏劑、氯丹、狄氏劑、異狄氏劑、多氯聯苯、滴滴涕、六氯苯、七氯、毒殺芬、滅蚊靈、多氯代二苯并-對-二噁英等。
1.2 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簡稱EDCs)
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飲用水被動攝入、蓄積,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6]。常見的物質有雙酚A(BPA)、壬基酚、二嘎英、鄰苯二甲酸鹽/酯、高氯酸鹽、阻燃劑等。
1.3 抗生素(Antibiotic)
由細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常見的物質有青霉素、頭孢類的藥物、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喹諾酮類等。
1.4 微塑料(Microplastics)
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是一種造成污染的主要載體[7]。微塑料是由塑料、汽車輪胎、服裝、涂料以及生產前顆粒和粉末風化和分解而產生[8]它們也可能被有意添加到日常生活產品中,例如化妝品和研磨清潔劑。微塑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
2中國新污染物監測發展現狀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等新污染物實施調查監測。2022年5月,國務院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要求建立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構建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制度[2]。近年來,國家對新污染物調查和治理部署了重大決策,新污染物監測是環境調查監測和治理的必要支撐,目前中國新污染物監測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態勢迅速良好。
2.1 監測項目
開展新污染物監測首先篩選監測項目[9]。篩選原則主要是重點關注環境和健康危害大且在中國環境風險已經顯現的,以及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國際環境公約管控的新污染物[2]。在篩選項目前收集并了解轄區內涉及新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及排放情況,并結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第一批、第二批等規定,確定新污染物監測項目。2023年版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主要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有毒有害大氣和水新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4大類,國家管控新污染物和優先控制化學品見表1。

2.2 監測標準規范



2.3新污染物環境監測試點
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是新污染物治理篩查、評估和管控的重要支撐,為客觀反映環境中新污染物的濃度水平,2023年,生態環境部組織對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廣東、廣西、重慶、陜西等10個?。▍^、市)開展試點監測。試點地區結合對本地區的涉及新污染物行業調查結果,確定本年度試點監測的行業企業或典型工業園區,開展污水及其周邊地表水、一般水質等監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不同區域、重點行業等的新污染物排放以及對周邊地表水等的影響情況。在監測工作中發現,抗生素受樣品基質影響嚴重,部分物質加標回收率不滿足要求,個別物質低至 30% 。經建立水樣經微孔濾膜過濾后直接大體積進樣,樣品無需經過復雜的前處理過程,減少目標物在固相萃取中的損失,提高了檢測靈敏度,回收率能達到 80% 以上。
3 存在問題
3.1 監測技術體系有待完善
現有的技術規范、監測方法,可初步支撐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但在檢測方法的統一性、質量控制的規范性等方面仍有較大缺口。
3.2 高水平監測人才隊伍不足
新污染物種類多、涉及儀器廣、檢測方法復雜,有些新污染物濃度較低,有的達到痕量甚至超痕量水平,檢測技術難度大,對人員技術能力要求非常高,大部分監測人員對新污染物監測技術方法的理解和知識儲備不足,難以高質量完成監測工作。
3.3 高性能監測設備不足
大部分檢測機構配備的儀器靈敏度較低,缺乏新污染物檢測篩查設備,配備高分辨質譜儀器、微塑料監測儀器等高性能儀器的機構較少,難以滿足當前工作需要。
4展望
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再次強調,持續推進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谛挛廴疚镏卫淼幕A支撐需求,對今后新污染物監測提出以下展望:
(1)拓展新污染物監測區域。對更多的區域開展新污染物監測,了解轄區污染源周邊環境及一般環境中新污染物的濃度水平,掌握新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變化規律。根據監測項目的理化性質,從地表水、土壤、沉積物、環境空氣中選擇潛在環境賦存高的環境介質開展監測。地表水監測方面,在有新污染物使用和產生的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開展監測,包括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在周邊受納地表水設置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監測,按枯水期和豐水期分別監測;土壤監測方面,在企業或園區年主導風的下風向設置監測點位,同時在上風向、遠離污染源處布設對照點;沉積物監測方面,根據地表水監測斷面進行布設監測點位;大氣方面,在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污染物高濃度區設置大氣污染監控點。
(2)推進新污染物監測技術體系建設。新污染物類別較多,監測技術規范還不夠完善,還未形成全面、統一的技術體系。進一步形成新污染物樣品采集、預處理、檢測的標準化體系。在微塑料方面,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檢測分析方法不多,今后將開展檢測方法研究和建立標準檢測方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新污染物監測方法,以適應新污染物試點監測工作需要。
(3)強化新污染物監測質量控制體系。開展新污染物監測質量管理等技術研究,加強全過程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實施新污染物采樣、樣品制備、保存、檢測全流程質量控制。在監測過程中應采取必要措施,嚴格落實數據質量控制的各項要求,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5 結束語
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監測是精準、科學治理新污染物的技術支撐,中國新污染物監測目前還存在技術體系不夠完善、高水平監測人才和高性能設備不足等問題,今后應重點拓展新污染物監測區域、推進新污染物監測技術體系建設、強化新污染物監測質量控制體系,推動中國新污染物監測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EB/OL].中國政府網, (2022-12-29)[2024-01-12]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中國政府網,( 2022-05-04? 0[2024-2-16].
[3]單陽,胡冠九,張濤,等.關于江蘇省新污染物監測工作的思考[J].環境科技,2022,35(5):48-53.
[4]闞西平,隋倩,俞霞,等.我國省級行政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分析及需求展望[J].環境科學研究,2023,36(10):1845-1856.
[5]孔慧敏,趙曉輝,徐琬,等.我國地下水環境抗生素賦存現狀及風險評價[J].環境工程,2023,41(2):219-226.
[6]郭慶偉,王倩,張海東,等.新污染物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24,87(1):78-85.
[7]孫彥敏,高惠敏,徐春祥,等.環境中微塑料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4,40(1):36-43.
[8]盧琦園,馬艷,陳思帆,等.環境中微塑料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環境化學,2024,43(7):1-16.
[9]薛麗萍.提升潛在新污染物篩查分析能力:專訪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污染調查評估研究室主任杜兵[N/OL].北京:中國環境報,(2023-04-25)[2023-08-14].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3-07-27)[20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