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馬某某搶劫怡某甲(化名)并將其殺死,該案被告人“零口供”,又無目擊證人,一審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最終,最高人民法院指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檢察機關調取的通信基站信息、手機軌跡信息作為電子數據補強了相關證據。2024年12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以搶劫罪改判馬某某死緩。這一案件被寫進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并作為參考案例被收入人民法院案例庫。
家住和政縣城關鎮的馬某某在縣城經營一家百貨店,與在臨夏市經營鞭炮的怡某甲相識。
2015年5月25日晚10時許,馬某某駕駛其堂弟的黑色轎車從甘肅省臨夏市將怡某甲載至和政縣。
2015年5月26日早6時許,怡某甲女兒和怡某甲弟弟怡某乙(化名)收到了怡某甲手機發來的短信:“我和他人開車到九寨溝浪(玩)去了……”家人撥她電話,手機卻處于關機狀態。5月31日凌晨4點,怡某乙再次收到姐姐手機短信:“我們再浪二十幾天回去……”撥打電話依舊不通。怡某乙等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怡某甲已被馬某某殘忍殺害,并埋尸荒野。狡猾的馬某某為了制造假象,使用怡某甲手機號碼、以其名義向其親人發送短信。
怡某甲的丈夫王某感覺事情不對勁,遂報警。王某在家里找到了妻子的舊手機,打開后,發現妻子銀行卡內錢款被多次提取的短信。自5月26日晚上開始,其銀行卡被頻繁使用,持卡人通過多家銀行ATM自助服務系統提現28.4萬元。
警方調取銀行監控發現,取款人為一名身高1.7米的“女性”,一頭長發,戴著口罩,穿著女式T恤、藍色牛仔褲、白色運動鞋。警方運用技術手段,鎖定男扮女裝者系馬某某。
2015年6月21日下午5時許,馬某某在和政縣城關鎮家中被抓獲,民警在其家中查獲怡某甲銀行卡及現金32萬元,并在他家附近雜物堆中找到馬某某偽裝取款時所用衣服、假發等。
然而,馬某某始終“零口供”,否認殺害怡某甲,又無目擊證人。他稱,黑色轎車是他借堂弟的,車上拉的女性是他找的“小姐”。家中的32萬元現金,其中18萬元是賭博贏的,10萬元是貸款來的,還有4萬元是做生意掙的。

2015年6月26日,辦案民警根據馬某某堂弟提供的重要信息,在馬某某歸還涉案車輛地點附近發現埋在地下的怡某甲尸體。經鑒定,怡某甲系被他人以捂壓口鼻、套頭等手段致機械性窒息而死亡。公安機關從馬某某所駕車上發現幾處血跡。經鑒定,是怡某甲的血跡。
2016年9月2日,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馬某某涉嫌搶劫罪、故意殺人罪,檢察機關向臨夏回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怡某甲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請求。法院審理認為,現有證據無法直接證實被害人死亡系馬某某所致,無法形成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沒有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法定證明標準。2018年4月9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馬某某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被告人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此后,這一案件進入二審程序。2019年6月10日,經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二審宣判后,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提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相關程序提出抗訴。考慮到馬某某涉嫌為謀財而殺人,最高人民檢察院建議將指控罪名變更為搶劫罪。
最高人民檢察院除對原有證據全面復核外,還指導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深挖電子證據的價值。其間,檢察機關提取了案發前后與馬某某及被害人手機相關的通信基站信息、手機軌跡信息等電子數據。
辦案人員發現,被害人失蹤當天最后8條通話記錄均是其與馬某某的通話。2015年5月25日晚10時許,馬某某與怡某甲所持有的4個手機的信號在臨夏市怡某甲經營商鋪附近開始并軌,停留2分鐘,之后途經高速公路從臨夏市移動至和政縣,先后在馬某某家附近區域逗留約1小時、在某信用社附近逗留約1小時、在埋尸點附近區域逗留約3小時,并軌時間長達6小時。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從多方面加強針對性審查。檢察官先后兩次提訊馬某某,實地查看被害人所住小區、埋尸地等重要涉案場所,進一步強化了直觀認識和判斷。檢察官重回埋尸現場查看時,發現該處的土質比較松軟,比較適合挖掘,認為作案人3小時足以處理尸體。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審議認為,該案雖系“零口供”案件,但認定馬某某為謀財而殺害怡某甲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證據與證據相互印證,已形成封閉的證據鏈。2023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認為:馬某某有犯罪前科,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案發前就使用怡某甲身份證辦理了一個專用手機號碼與怡某甲單線聯系,還打電話舉報怡某甲丈夫出軌,并編造謊言試圖嫁禍他人。在該案偵破前,其有時間去毀滅作案工具,部分證據缺失可以理解;被害人多名親屬證明,被害人生前在錢財方面比較注意,且馬某某欠被害人20多萬元,被害人不可能在其未償還欠款的情形下,主動將有數十萬元存款的銀行卡交給他并告知密碼。此外,馬某某取錢的時間、裝扮不符合常理;怡某甲失蹤后,馬某某以其名義共發出兩條短信,內容均稱去九寨溝游玩,但發送短信手機信號的地點從未離開馬某某家附近。且在發送第二條短信前幾天,馬某某已將接怡某甲的車子歸還給車主,經公安機關勘查,還車時車內已有被害人怡某甲的血跡,可以排除怡某甲發信息的可能。
2024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此案。同年8月9日,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本案再審的爭議焦點是:如何把握通信基站位置等信息、手機軌跡信息作為電子數據在“零口供”案件中的補強證明作用。
法院審理認為:原一、二審證據雖然可以證實馬某某與怡某甲失蹤、死亡具有密切關系,但無法直接證實怡某甲死亡系馬某某所致。再審階段調取的通信基站信息、手機軌跡信息作為電子數據補強了相關證據。雖然馬某某“零口供”,但認定其為劫財而殺害楊某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證據與證據之間相互印證,能夠得出唯一性、排他性的判斷。
法院審理認定:本案的偵破過程自然、清晰。被害人家屬發現被害人失蹤且其銀行卡有余額變動,遂報案。公安機關根據車輛軌跡發現被告人馬某某,根據相關供述等,在馬某某歸還車輛地點附近發現被害人尸體;馬某某獲取贓款、逃避偵查的事實清楚。馬某某用自家車輛及租賃車輛、男扮女裝于深夜持怡某甲銀行卡提現,并將大量贓款藏匿于自家客廳的沙發背后夾層,后隱匿、銷毀銀行卡等物證;為制造怡某甲還活著的假象,馬某某以怡某甲名義向其親人發送外出旅游內容的短信等,均是其之前犯罪預謀、實施行為的自然延續;本案中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且具有高度個人屬性特征的涉案銀行卡及密碼、車上所留怡某甲血跡等證據,與作案時空特點相互印證,形成完整、閉合的證據鏈,能夠認定馬某某為劫取怡某甲銀行卡及密碼,采用暴力手段致其死亡的犯罪事實。
2024年12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撤銷原判決、裁定;以搶劫罪判處被告人馬某某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被告人馬某某限制減刑;被告人馬某某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等人喪葬費27226.5元。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