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2025-08-05 00:00:00朱玲侯睿夫
關鍵詞:汕頭海洋旅游

中圖分類號:D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225(2025)02-0026-11

海洋旅游是以海洋資源為依托,在海洋空間內發生的各項旅游、休閑和娛樂活動所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包括濱海旅游、海島旅游、海上休閑娛樂健身、郵輪旅游等形式[I。海洋旅游產業不僅是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該產業具有溢出效應,對于提升沿海區域海洋和陸地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實現海洋和陸地旅游聯動具有促進作用。目前,全世界旅游外匯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的有23個,依托海洋旅游已成為這些國家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

與世界海洋旅游的情況相比,我國海洋旅游起步較晚。現代意義的海洋旅游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歷經40多年的發展,主要涵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的萌芽階段,體現為以海水浴、觀海景、嘗海鮮等項目為主的傳統旅游形式;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至21世紀初期的快速拓展階段,這一階段在傳統觀光旅游的基礎上,拓展了潛水、游釣、沖浪等深度親海旅游項目;第三階段是21世紀到現在的海洋旅游全面發展階段,囊括了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海洋旅游產品設計、海洋旅游市場開拓,再到海洋旅游持續發展等多領域多方面內容[2]。

廣東是海洋大省,據《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4)》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廣東省海洋經濟總量已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汕頭是廣東省14個沿海城市中的重要發展極,海洋文化歷史悠久,素有“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其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優勢和基礎。此外,保護和利用好海洋旅游資源,實現海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主要海洋旅游國家和地區重點關注的議題。貫穿其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倡導的在發展旅游產業過程中,平衡區域生態資源與社區和諧,保持環境資源和文化價值的完整性,更是汕頭在發展海洋旅游過程中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資源協調發展的重點問題。

一、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綜述

伴隨著國內外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國內外學者除了將研究的關注點集中在海洋旅游的積極影響外,還從社會、經濟、環境、資源等方面,考量了海洋旅游帶來的消極影響,并從促進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國外學者研究現狀

1.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概念涉及經濟、社會、自然、文化和技術等多個領域。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基于當今世界環境惡化趨勢的一系列考慮,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基礎上,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即為維持好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3。基于聯合國給出的定義,可以得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協調生態、經濟與社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自然一經濟一社會復合系統。之于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協調好海洋旅游目的地環境、資源、社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在探索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HighLevelPanel forasustainableOceanEconomy)于2020年設定了2030年實現可持續旅游經濟的目標:“沿海和海洋旅游業具有可持續性及復原力,能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污染、支持生態系統再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并投資于當地就業和社區\"4]。該目標較好地契合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探索推進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2.海洋旅游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末,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旅游產業,由此提出“綠色旅游\"理念,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可持續旅游\"概念的提出,關于旅游產業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應和環境問題成為旅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5。對于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必要性的研究,國外學術界主要基于海洋旅游可能造成的消極影響來展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海洋旅游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Anfuso,Williams等、Gossling 和Doiron,Weissenberger 的研究從不同方面論證了海洋旅游給旅游目的地帶來的土地污染、水土流失、水質惡化、空氣污染等問題[6-8]。二是海洋旅游對社會的影響。國外學者通過研究指出,在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過程中,由于占用當地土地資源或改變其用途,會影響當地農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同時,旅游產業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在旅游旺季,現存的旅游服務設施無法滿足游客數量激增而產生的額外需求,超出旅游地的接待能力,會對當地社會產生巨大壓力。除此之外,海洋旅游產業發展帶來的大量外來人口,會擠占當地人口的社會資源,改變當地人□結構,給當地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三是海洋旅游對經濟的影響。國外許多學者充分肯定了海洋旅游產業對于經濟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但也有部分學者擔憂海洋旅游產業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Bojanic,Lom等指出,沿海地區或城市過度發展海洋旅游產業,將會導致產業單一化,影響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0]。

(二)國內學者研究現狀

1.海洋旅游的概念、內涵與理論支撐

當前我國海洋旅游不斷向海上空間和腹地空間延伸,海洋旅游的概念與內涵也隨之發生拓展,因此,厘清與海洋旅游相關概念的內涵是開展研究的首要前提[1]。如張廣海等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海洋旅游側重于空間概念,主要是區別于陸地旅游,強調依托海洋空間,如海島、海岸、海面等為活動范圍開展旅游活動[12];濱海旅游主要指依托海岸、近海海域開展旅游活動,涉及范圍為海岸線以上沿海陸域直到毗連區外為界限(24海里)的區域空間[1];海島旅游主要指遠洋獨立的海洋島嶼或群島旅游[12]。

同時,從產業發展看,海洋旅游產業的內涵、外延也在發生變化。2021年,鑒于海洋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海洋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編制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20794-2021)將“濱海旅游業\"調整為\"海洋旅游業”。

在理論支撐方面,圍繞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環境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環境承載力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藍色經濟理論等[13],結合實例開展廣泛研究。

2.海洋旅游資源開發與評價

海洋資源的開發與評價,是衡量一個地區是否具備發展海洋旅游業的重要指標。關于海洋旅游資源的開發,張廣海等提出要注重資源整合、區域協同和品牌建設[14-15];陳娟等提出以區域合作應對旅游資源相近(似)性的挑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1。董志文等以國內54座地級及以上濱海城市為落腳點,構建了海洋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結論: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與海洋旅游資源等呈正相關,但發展動力不足[。李平等選取國內環渤海、長三角、閩臺兩岸、珠三角和海南省五大海洋旅游區域的25座代表性城市為樣本,研究指出國內沿海城市海洋旅游競爭力差異90.14% 來源于城市自身的差異,其他 9.86% 的競爭力差異則由區域經濟與環境差異造成[18]。通過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看到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呈現正相關關系,但由于學者們構建的評價指標缺乏統一的標準,各研究所展現的指導作用也存在差異。

3.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持與推進

國內學者對于如何保持和推進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觀點:鄭凌燕等通過對浙江省旅游環境承載力進行評價,得出保持海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政府、居民、景區管理等各方面進行預警[19];張振克等基于中國海岸與海洋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現實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提出應關注面向海岸與海洋旅游發展的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加強海岸與海洋旅游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提升海岸與海洋旅游的品質和人文環境[20]。

通過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學術界對于海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維持與推進在觀點上較為趨同,均強調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規劃和管理作用,引導經營主體和社會民眾共同維護好海洋旅游的發展環境,促進海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研究述評

國內外學者圍繞海洋旅游相關理論和實踐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對比國內外研究成果,國外學者在理論的探索方面較為領先,這與國外海洋旅游產業的先發優勢存在直接關系,因而現有國內海洋旅游產業的支撐性理論仍以國外學者提出的理論為主。然而,國內學術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事應用型研究的居多,并且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為本課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經驗借鑒。但是,在CNKI數據庫中以“海洋旅游體系構建”為主題進行檢索,截至檢索日期2024年11月7日,總庫文章共9篇。主要有關于海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3篇)、海洋旅游政策體系(1篇)、海洋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1篇)海洋旅游危機事件管理體系(1篇)、海上交通循環體系(1篇)、海洋旅游產品體系(1篇)海洋旅游融合發展理論體系(1篇)的研究,而基于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視角,促進城市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體系構建的研究缺乏,這為本文彌補此項主題的空白,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二、汕頭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的

SWOT分析

隨著國民經濟的連年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海洋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逐漸受到游客青睞并成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作為廣東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的重要城市,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獨具特色的人文歷史積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之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持,都為汕頭發展海洋旅游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汕頭海洋旅游產業在面臨廣闊前景的同時,也存在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產品供給、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來自省內外其他沿海城市的挑戰。因此,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汕頭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綜合分析,是全面掌握汕頭海洋旅游產業發展情況的關鍵。

(一)優勢(Strengths)

1.自然資源和人文積淀豐富

汕頭有著發展海洋旅游業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歷史人文積淀,集中表現在:一是海岸線長,海島眾多。汕頭全市海域面積約4424平方公里,約是陸地面積的2倍,各區縣瀕臨海洋,海岸線長,海島眾多。其中,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島岸線168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二是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汕頭被譽為“中國南海北部活的自然博物館”,目前已發現的海洋生物多達1308種。三是海洋文化歷史悠久,海洋旅游資源豐富。汕頭素有“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擁有眾多著名的濱江和沿海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擁有的海洋自然、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超過30處。四是擁有南澳這個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南澳縣由南澳主島及周邊35個島嶼組成,是中國大陸北回歸線唯一穿越的海島縣,擁有旖旎的山海自然景觀,森林覆蓋率達到72% ,素有“粵東屏障閩粵咽喉\"之稱。汕頭南澳島周邊海域,不僅是中華白海豚、中國、綠海龜等多種珍稀海洋生物的棲息地,而且也是巖鷺、黑叉尾海燕、褐翅燕鷗等珍稀海候鳥的必經之地。

2.產業發展潛力較大

通過對廣東14個沿海地級以上市的旅游經濟發展數據進行對比,2020年至2023年,廣州、深圳、東莞三座城市在接待過夜游客和旅游總收入這兩項指標上,在廣東省居于領先地位,汕頭在14個沿海地級以上市的旅游經濟發展中居于中游的位置(見表1和表2)。

表1廣東省沿海地級以上市的接待過夜游客人數(萬人次)
資料來源:《廣東統計年鑒》和各地市各年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表2廣東省沿海地級以上市的國內旅游總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廣東統計年鑒》和各地市各年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同時,作為海洋資源大市,依托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汕頭的海洋經濟也在穩步提升。2023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由2021年的496.41億元提升到578.92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結合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可以預期汕頭海洋旅游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劣勢(Weaknesses)

1.海洋旅游政策的建構不足

綜合旅游政策的定義和海洋旅游的特殊屬性,海洋旅游政策可進一步定義為政府為促進和規范海洋旅游產業發展、滿足社會民生休閑放松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戰略方針、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辦法措施的總和,是管理海洋旅游的重要依據和準則[21]。就海洋旅游而言,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系統、完整和規范的海洋旅游產業政策體系。通過對汕頭海洋旅游產業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發現目前汕頭市政府的相關部門未專門圍繞海洋旅游產業發展做專項規劃,僅在《汕頭市“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汕頭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汕頭經濟特區內海灣保護與發展規劃》等文件中,體現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思路與舉措,而且偏向海洋旅游的資源開發、海島景區、游玩項目等領域,管理和規范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和具體的辦法措施等配套制度尚未出臺。海洋旅游產業涉及海防、海洋生態保護、海上交通等多個領域,缺乏集中、系統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也導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管理部門和基層執行部門存在難協調、效率低等問題。海洋旅游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政府在資源配置、問題解決、管理過程中扮演關鍵推動的角色,因此海洋旅游政策的建構會對海洋旅游的有序健康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2.海洋旅游設施保障體系建設薄弱

海洋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與游客的接納量、體驗度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呈現正相關關系,而汕頭的海洋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薄弱。如南澳和媽嶼島是汕頭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南澳旅游交通網絡有待完善,每逢節假日,進島交通壓力劇增、自駕體驗度不佳,不僅增加游客的旅行時間和成本,而且還降低了游客的滿意度和體驗質量。住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足、餐飲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也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游客差異化的食宿需求。而且,南澳作為外地游客理想的海洋休閑旅游目的地,在高端酒店和旅游度假村的建設方面依舊處于停滯階段,這與南澳的發展定位不匹配。而媽嶼島也面臨著進出島難、停車難、電力以及給排水的規劃建設有待增強的難題。

3.產業化發展的生態體系規劃欠缺

(1)海洋旅游產業結構失衡。根據《廣東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2020年至2022年,廣東14個沿海城市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收人之和占旅游總收入的比例大約為 45% ,汕頭2020年約為29%.2021 年約為 32%.2022 年約為 44% ,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特別是疫情全面放開后,汕頭一躍成為全國的網紅打卡城市。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5000萬人次,2024年春節期間接待游客人次更是突破500萬大關。然而,僅憑旅游餐飲和住宿對于地方GDP和財政收入的推動力不大,這也是現階段汕頭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須思考的問題。同時,相較于在美食、文化旅游帶動下蓬勃發展的住宿和餐飲業,海洋旅游的業態較為單一,可供游客選擇的活動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游泳、沙灘嬉戲等傳統的海洋活動。雖然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與海洋旅游相關的,諸如海洋旅游購物業、海洋旅游娛樂業、海洋旅游研究與教育業、海洋旅游資源保護與管理業、海洋文化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較為薄弱,產業結構失衡。

(2)海洋旅游產品供應單一。目前汕頭市海洋旅游過度依賴海灘度假這一產品,游艇租賃、海上觀光、海上垂釣等項目沒能得到有效開發。而且海灘度假和休閑觀光在景區景點設置上也缺乏創意,地域化、特色化等特征沒能得到有效凸顯。比如南澳島旅游景點開發為傳統觀光的門票經濟模式,主要是一次性收入,旅游產品創新性、體驗性、趣味性缺乏,對于高端游客重復消費的吸引力有限,人均旅游消費偏低。2023年南澳縣的旅游綜合收人為36.78億元,游客接待量為982.29萬人次,但是每位游客平均貢獻的旅游收入僅為374.4元。而媽嶼島進島只收取停車費用,除食宿外,缺乏支撐性旅游項目,人均旅游消費也較低。由此可見,海洋旅游轉化率偏低,游客的流量與旅游收入的增量間存在較大差距。

通過與三亞、青島、大連、秦皇島等海洋旅游城市做比較,可以發現,汕頭市海洋旅游的產業鏈沒有構建起來。不僅在傳統旅游6要素“吃、住、行、游、娛、購\"的整合方面存在不足,如南澳島和媽嶼島多以民宿為住宿主體,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入駐,吸引大型旅游集團做整體規劃和開發的成效不顯著。而且在“商、養、學、閑、情、奇”新的旅游6要素方面,除了僑文化、潮汕文化、美食文化這些特色外,其他亮點匱乏。此外,將海洋旅游產業置于全域旅游來分析,海洋旅游與全市其他景點在交通、公共服務配套、標志系統、城市的軟環境等方面的銜接也還沒有形成一體化,由此造成游客較長時間停留在我市做深度旅游的寥寥。總體而言,汕頭市海洋旅游市場處于初級階段,產品供給與游客的需求不夠匹配,流量轉變為收入的能力亟待增強。

4.海洋旅游的智慧化管理系統有待提升

海洋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水平與旅游產業的智慧化水平存在重合的領域,主要體現在對海陸相接區域的管理,而在海洋領域,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依賴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觀測技術和海洋裝備的進步。目前,汕頭旅游管理智慧化正在有序推進,其中比較有成效的是汕頭文廣旅體局推出的“汕頭全景旅游導圖”以及南澳縣推出并加快建設的\"一部手機游南澳”。“一部手機游南澳”涵蓋的功能和服務領域也與當前國內旅游智慧化管理的方向相吻合,也能滿足海洋旅游智慧化的陸上需求,但距離海洋旅游管理的智慧化仍存在差距。比如,缺乏實時對海洋環境的變化和安全風險進行監測并向游客和管理者發出預警的智能監控系統;缺乏對海洋旅游風險評估與管理的風險管理系統;缺乏對游客行為進行分析和安全指導的智能分析系統等。隨著汕頭持續推進海洋旅游產業,與之相匹配的智慧管理體系的構建也將提上日程,這將對相關部門在人力、物力和資金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三)機遇(Opportunities)

1.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

《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以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建設為引領,加快打造東西兩冀海洋經濟發展極,與粵港澳大灣區串珠成鏈,形成世界級沿海經濟帶”。其中,“以汕頭為中心建設東翼海洋經濟發展極,支持汕頭打造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創建現代海洋城市”。2023年6月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和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明確提出支持珠海、汕頭、湛江等市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省委、省政府的規劃和政策勾勒出了汕頭海洋經濟發展藍圖,不僅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在頂層設計層面為汕頭海洋旅游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而且也為汕頭搶抓海洋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2.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得益于居民收人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而海洋旅游以其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深度體驗性,受到人們的青睞,持續推動著海洋旅游產業的高速增長。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信息,2023年全國海洋旅游業增加值為14735億元,較2022年增長 10% ,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釋放,海洋旅游消費市場明顯回暖。廣東作為海洋大省,海洋旅游業也呈現強勁恢復態勢,全年沿海城市接待游客量約5.3億人次。而汕頭在文旅產業的推動下,近年來游客接待人數也是逐年攀升。可以預見,在旅游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擁有豐富海洋資源優勢的汕頭,在海洋旅游市場上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汕頭綜合開發利用海洋旅游資源,豐富海洋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推動實現海陸旅游資源聯動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有望成為汕頭旅游產業新的可持續增長點。

(四)威脅(Threats)

1.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加劇

海洋旅游產業因其可以為經濟帶來積極影響而受到沿海城市的重視,但該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環境的承載力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也尤為值得關注。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可能對汕頭環境和生態造成威脅。一是環境污染可能加劇。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會在海洋和沿海區域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若處理不當,這些污染物會直接進入海洋,對海洋環境造成直接污染。二是生態系統可能受到破壞。海洋旅游的發展依賴于對海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若開發不當,可能導致珊瑚礁破壞、海底生物棲息地喪失功能等問題。例如,在海上興建基礎設施,可能會對海底地形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潛水、沖浪、帆船等項目,也可能會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縮小其棲息地的范圍。三是海洋資源過度消耗。海洋旅游涵蓋吃住行游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垂釣、捕撈、餐飲等具體旅游活動,這些內容和活動可能導致對海洋生物資源需求的加劇,致使部分商家和漁民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過度捕撈的行為,造成海洋生物資源的下降。

2.競爭環境日益激烈

目前,汕頭已初步形成以海洋觀光和濱海休閑度假為主導的海洋旅游模式,產業規模雖在廣東省居于中游位置,但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境遇,而且與青島、廈門、三亞等全國知名海洋旅游城市相比,在產業規模、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方面差距顯著。縱觀全國,各沿海城市均對發展海洋旅游產業高度重視,按照汕頭自前的旅游基礎條件和產品供給情況,面臨的競爭環境十分激烈,所受到的威脅主要體現為:

一是區域競爭的威脅。汕頭周邊城市,如廈門、深圳、珠海、惠州等,同樣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旅游資源,都在積極發展海洋旅游產業,并在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產品推廣上持續發力,而且上述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配套上面,較之汕頭更具備優勢,在吸引游客方面對汕頭造成威脅;二是旅游產品供給同質化的威脅。海洋旅游產業需以海洋旅游資源為基礎,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方面的相似性,廣東省內沿海城市和汕頭周邊沿海城市在海洋旅游產品開發上存在同質化現象,如若汕頭遵循現有海洋旅游的開發模式,提供的產品不具備差異性,則較難激起游客的興趣。三是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營銷能力的威脅。汕頭近年來已成為全國的“網紅城市”,但是出圈的原因是美食和地域文化,旅游的區域以陸地為主,即便是登南澳島游玩,也是以觀光為主,海洋旅游沒有形成品牌和知名度,加之陸海聯動旅游在市場影響方面的匱乏,也導致汕頭在海洋旅游方面沒能受益于游客數量的增加,形成新的旅游增長點。

三、促進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的體系構建的對策建議

綜合上述的SWOT分析,結合海洋旅游業具有涵蓋范圍廣、產業鏈長、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在海洋旅游產業蒸蒸日上的現階段,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是體系的構建。以汕頭為例,雖然汕頭發展海洋旅游產業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和基礎,但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不能僅囿于旅游業來談海洋旅游產業。汕頭亟須站在構建現代海洋城市的戰略高度,對區域內的旅游資源、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產品供給、公共服務等進行系統化梳理,全方位優化提升。

(一)建立政府統籌機制

1.爭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統籌

《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強化汕頭的輻射帶動作用,爭取將大汕頭灣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海灣,大汕頭灣包括柘林灣、海門灣、神泉港三個相互連接的海(港)灣,區域涉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單靠汕頭一市之力,難以起到整體推進和統籌協調的作用,因此需要省級層面來統籌協調推進相關工作。

2.建立政府統籌機制,構建大海洋工作格局

海洋旅游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涉及一二三產業的多項內容,發展過程中開發、利用、管理、監督等的高關聯性決定了單靠某個部門主導難以應對繁雜的業務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因此,海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在此可借鑒先行城市的經驗做法,如深圳成立了深圳市海洋管理委員會對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青島建立完善青島市委海洋管理委員會“十項機制”,構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指標體系。為更好地統籌協調相關工作,汕頭也需建立市級層面的政府統籌機制,加強政策制定主體的聯動性,形成政策合力。另外,為更加高效地開發和整合海洋旅游資源,可以建立由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從業人士等組成的海洋旅游資源整合機構,對汕頭區域內的海洋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規劃,編制海洋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促進海洋旅游健康發展。

(二)構建和完善海洋旅游政策體系

在系統梳理海洋旅游相關政策體系,借鑒先進示范城市經驗,探索汕頭實踐的基礎上,政策體系構建主要可從發展環境和管理體系等方面來統籌謀劃,制定對策。

1.優化海洋旅游發展環境的政策建議與措施

在此可借鑒海南省2023年1月份出臺的《關于加強海洋旅游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是全國首個從用海要素保障和活動規范層面[22],制定支持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推出了12條用海要素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用海政策、用島政策、用人政策、金融政策等。結合汕頭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強化部門統籌協作,進一步規范海域管理。在海域使用上,政府相關部門應統籌規劃,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差異,對海洋旅游作業船只實施不同的限制標準,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另外,要厘清、理順漁政、海事、港航等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23],避免基層部門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各部門政策相互矛盾甚至政策滯后。

二是堅持引培并舉,建立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人才培養機制。教育、旅游和人社等部門要制定支持培養海洋特色的旅游人才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在高校嘗試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學校、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針對漁(農)民和救生員等人力資源,在提供培訓機會和設定準入門檻的基礎上,引導這類人員投入海洋旅游業。

三是探索靈活的融資政策,拓寬海洋旅游企業融資渠道。海洋旅游具有投入大、回報周期較長的特點,為緩解政府和企業資金方面的需求,可以通過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專項債券、彩票等形式拓寬社會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扶持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開發項目、旅游景區和相關企業[23]。此外,除了傳統的銀行信貸和發行專項債券以外,可以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加快推進酒店、民宿、旅游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

2.完善海洋旅游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與措施

海洋旅游管理體系對于提升海洋旅游產業的軟環境,提升游客的滿意度,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是推行服務標準管理。圍繞海洋旅游產業涉及的行業和范疇,建設標準化政策體系并定期對政策實施的情況進行監督,以政策的供給規范和支撐產業發展。

二是提升消費環境管理。梳理海洋旅游消費環境的現有政策,對政策進行全面、系統優化,針對與游客旅游息息相關的餐飲店、購物店、旅行社等主體,建立信用等級制度和以游客評價為主的旅游目的地評價機制。

三是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加強對海洋旅游行業的安全監管,尤其對于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消防安全等領域和海洋旅游重點區域,要建立包含海洋旅游氣象、地質、水文災害等在內的監測和預警系統,健全安全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23]。

(三)構建海洋旅游產業化生態系統

針對海洋旅游娛樂業、海洋旅游購物業、海洋旅游研究與教育業等相關產業占比偏小,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要立足海洋旅游產業的構成要素,堅持建鏈、延鏈、強鏈、補鏈的發展思路,促進海洋旅游產業要素協同發展。

1.促進海洋旅游業與工業相融合

發揮汕頭玩具和工藝品的產業優勢,引導企業設計生產海洋題材(包括潮汕海洋文化、旅游景點等)潮汕飲食題材等主題系列的玩具或旅游紀念品,通過地標性旅游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豐富游客在汕消費結構。

2.促進海洋旅游產業內部行業的融合發展

當前,單一的出行旅游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多層次的出行體驗成為市場的主流。針對這一新變化,海洋旅游產業內部的旅行社、酒店業、餐飲業、大型娛樂行業的融合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產業的有效融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新的市場供給,匹配市場日益變化的新需求。首先,是由汕頭文旅部門牽頭,引導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組建旅游集團,即酒店、度假村、旅行社、大型娛樂產業共同構建的多層面服務結構。旅游集團可以統籌旅游資源,促進集團內部上下游之間的交流互通,共同抵御旅游淡季的季節性風險,而在旅游旺季時可以在各景區的環境承載力范圍內合理安排、規劃客流量。其次,是創新“住宿 + ;融合服務模式,推出特色主題酒店,提升酒店服務附加值。再次,是順應自駕游、自助游趨勢,建設休閑露營地項目,鼓勵鄉村酒店、民宿建設,支持發展汽車營地、露營帳篷、水屋船屋、木屋樹屋等“野奢”旅游住宿業態[24]。

3.豐富海洋旅游業態和產品

汕頭豐富的海洋資源是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關鍵,廣闊的海域和優美的海洋和海島資源,為豐富海洋旅游業態和產品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一是創新發展包括海洋牧場在內的新型海洋觀光旅游。近年來,汕頭積極探索建設海洋牧場的實踐路徑,推動傳統養殖業提質升級。在南澳縣深澳鎮走馬埔村,綿延幾公里、面積300多畝的生蠔養殖彩色環保浮球,形成壯觀的景觀\"彩虹海”,已經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點,未來深澳鎮“海洋牧場”也將繼續朝著生態化有序化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推進。因此,可以探索“海上風電 + 海洋牧場 + 海洋旅游”的產業模式,為游客提供一種全新的旅游模式。

二是積極發展海釣旅游和海洋體育休閑項目。充分利用近海海域資源,鼓勵發展帆船、摩托艇、游艇、皮劃艇、潛水、沖浪、動力傘、水上自行車、海釣等海上娛樂運動項目[24,并且積極引進、承辦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外賽事,通過舉辦賽事,對內吸引客流,對外起到宣傳汕頭海洋旅游產業的目的。

三是開發串聯海岸、海灣、海島和沿海景點的“一程多站\"式旅游路線。從旅游線路的開發來看,目前汕頭主推的是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游、南澳的休閑觀光旅游以及汕頭美食游,但是這些景點之間缺乏主題的串聯。因此,可以在海洋旅游的主題下,把汕頭文化、濱海(海灣)風光、海島特色、汕頭美食等串聯起來,讓游客在汕頭實現深度游、休閑游和文化游,把流量變成留量。而且,汕頭啟動“一程多站”旅游路線已具備良好的基礎,比如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南澳島的旅游基礎設施已具備游客承載力;一灣兩岸日游和夜游的硬件設施已具備;僑文化、美食文化和潮劇、英歌舞等特色文化已蜚聲中外;前美、東華等村落也發揮著引流作用。此外,汕頭還有豐富的濱海濕地資源,比如牛田洋紅樹林濕地公園、澄海義豐溪紅樹林濕地公園等,這些資源可發展為濱海濕地旅游,納人“一程多站\"旅游路線,讓游客體驗到“飛鳥入畫來,別樣生態美”。

(四)構建旅游管理智慧系統

深入推進“智慧旅游”建設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需要,強化信息技術與旅游業的融合,讓數字化賦能并服務于海洋旅游產業,提升決策的準確性、監管的效率和游客的滿意度。汕頭可以在“汕頭全景旅游導圖”“一部手機游南澳”的基礎上,整合文廣旅體、自然資源和生態環保等部門的資源,打造覆蓋全市海陸領域的旅游管理智慧平臺系統。

1.構建旅游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構建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對酒店、民宿、旅游景區等旅游管理對象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分析和決策管理。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平臺提供的數據制定城市旅游發展政策,并及時掌握管轄區域內旅游景區建設和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實現高效、標準化管理。同時旅游者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咨詢旅游信息、維護自身權益,享受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務。

2.建立游客需求響應機制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對平臺收集的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識別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游客,關注其旅游期望、需求及滿意度,構建符合游客需求的系統響應機制25],并以游客滿意度為指標,整合政府各部門資源、引導相關企業共同提升旅游服務整體質量,實現游客對旅游目的地忠誠度的提升25。同時,景點、購物、餐飲等企業可以通過此智慧管理平臺宣傳產品和服務,以達到吸引游客的自的,也可以通過平臺上游客的消費數據和滿意度評價,進一步了解顧客需求,以增進服務品質,提升游客的滿意度。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順應游客需求的新變化,引導企業將注意力放在“人”與“服務需求”的供給上,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對公共服務、個性化服務、定制化旅游等更高層次的服務需求,鼓勵發展定制化旅游,增加個性化服務供給。

3.構建社區居民需求平臺

旅游社會環境承載力是旅游目的地在某個時間范圍內,該區域的政治、文化、安全等社會環境對旅游及涉及的相關活動的承載能力。跟蹤旅游目的地社會環境承載力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重要環節。通過構建社區居民需求平臺,促進當地社區居民了解旅游業發展動態、旅游社會效益、利益分配狀況、社區文化氛圍、社區參與積極性、社區監督評價等信息,及時評價社區居民滿意度和心理承載力,將對協調社區發展與旅游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4.構建預警管理信息系統

運用地理查詢系統、遠程監測、物聯互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海洋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管理信息系統,維持海洋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該系統可涵蓋旅游產業六大要素①以及旅游系統外部經濟環境、生態環境等,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庫、應用系統、輔助支持系統等網絡平臺。由于系統結構復雜且涉及面廣,須具備易維護性、規范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以實現與相關行業管理系統的信息關聯和數據傳輸,并可探索與其他城市聯網,建立跨域海洋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平臺[5]。

結語

可持續發展是海洋旅游發展的目標導向[1]。基于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視角,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需以城市系統構建協調推進,主要從建設政府統籌機制、海洋旅游政策體系、海洋旅游產業生態系統、旅游智慧管理系統四個方面的體系來構建,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資源協調發展。由于本文僅以汕頭市為例進行研究,所提的對策建議有局限性。因此,關于海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體系構建的研究有待更加全面和系統化。

參考文獻:

[1]李志剛,畢冬梅.海洋旅游產業與沿海城市經濟耦合協調度研究—以我國19個沿海城市為例[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2(3):84-90.

[2]朱建峰.中國海洋經濟(第14輯)[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62-63.

[3]林志全.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下的溫州海洋生態旅游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16.

[4]張先清,李婉婉.文化重組與海洋遺產旅游的新模式基于深圳大鵬灣區的案例分析[J].北部灣大學學報,2021,36(3):24-29.

[5]王佳.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5.

[6]ANFUSOG,WILLIAMSAT,HERNANDEZJAC,etal.Costal scenic assess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inwestern Cuba[J].Tourism management,2004,42(2):307-320.

[7]GOSSLING S.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for sustainablewateruse ona tropical island: Zanzibar,Tanzania[J]. Journal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61(2):179-191.

[8]DOIRON S,WEISSENBERGER S.Sustainable dive tourism: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the case of Roatan,Honruras[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4,10:19-26.

[9]SUTAWA GK.Issues on Bali tourism development andcommunity empowerment to support sustainable tourismdevelop ment[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2,4(3): 413-422.

[10]BOJANIC D C,LOM A.Comparison of the moderatingeffect of tourism relia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for islands and other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2016,53:207-214.

[11]劉佳,紀曉萌,劉賢明,等.中國海洋旅游研究脈絡、熱點與展望[J].中國生態旅游,2022,12(5):770-787.

[12]張廣海,董志文.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海洋旅游開發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4(3):39-42

[13]肖建紅,于慶東,劉康.海島旅游地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評估:以舟山群島為例[J].地理學報,2011,66(6):842-852.

[14]張廣海,陳婷婷.山東省海洋旅游業區域整合與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6,23(3):132-137.

[15]張廣海,劉佳.青島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整合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7-20.

[16]陳娟,楊敏.中國海洋旅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經濟問題,2009,12:113-115.

[17]董志文,李龍芹.中國濱海城市海洋旅游競爭力測度與評價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0(4):95-103.

[18]李平,史曉源.我國濱海城市海洋旅游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分層模型的實證研究[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6(1):40-48.

[19]鄭凌燕,李宇豪.浙江海洋旅游環境承載力測評及預警機制研究[J].市場周刊,2024,8:33-36

[20]張振克,畢墨,吳皓天.中國海岸與海洋旅游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戰略[J].中國生態旅游,2021,11(4):536-547.

[21]蘇振.旅游產業演進與旅游公共政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1,6.

[22]邱江華.向海圖強激活“藍色引擎\"[N].海南日報,2024-03-30.

[23]楊奇美.海洋旅游政策體系構建研究一以舟山市為例[J].特區經濟,2022(3):119-123.

[24]馬曉婷.真金白銀獎補大項目,打造文旅新場景“雁陣\"[N].青島日報,2023-10-11(003).

[25]賀義雄,張怡卉,胡衛偉.基于資源價值評估的舟山市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22(6):30-35.

(責任編輯:張曉)

猜你喜歡
汕頭海洋旅游
十萬億新征程海洋經濟動能澎湃
中國報道(2025年8期)2025-08-18 00:00:00
海洋檢察助力大灣區海洋城市建設之思考
雷達數據臺站級在線存儲方法設計
聽大海的聲音
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
科學導報(2025年47期)2025-08-05 00:00:00
民國時期國家郵政對批信局執照的管理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天天色|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香蕉在线| 全裸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欧美性精品| 欧美精品影院|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伊人中文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超碰色了色| 亚洲二区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色综合狠狠操|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亚洲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91成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91原创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色丁香| 国产福利拍拍拍|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精品国产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欧美在线伊人|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91| 婷婷综合亚洲| 亚洲三级色|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婷五月综合|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成一级|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