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11.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225(2025)02-0017-09
一、“斷開連接權”的內涵
立旨在明晰工作與生活的界限,使勞動者能夠在非工作時段免受工作事務的干擾,充分享受個人生活空間,維護自身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
(一)“斷開連接權”的產生和發展
從字面意義剖析,“斷開連接權”,即\"right todisconnect”,其核心要義在于賦予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之外,切斷與工作相關聯的數字通道的權利,這些連接主要依托電子設備與網絡構建,涵蓋工作郵件、即時通訊工具、業務軟件等。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于2021年共同出版的報告《健康安全的遠程辦公》中也籠統解釋,“工人有權脫離工作,在非工作時間不接觸與工作有關的電子通信(如電子郵件和短信)\"[]。這一權利的設
要理解為什么“righttodisconnect\"的中文應翻譯為“斷開連接權”而非“離線權”,首先要審視對該權利進行規范的法律淵源。如今已經有多國通過國內立法確立了“斷開連接權”。法國是這一領域的先驅,早在2013年,一項關于工作場所生活質量的國家跨部門協議就鼓勵企業規定員工關閉(switch-off)電子通訊設備的時間,以避免侵犯員工的私人生活①。在幾項集體協議中對保護責任作出規定后,2016年8月8日第2016-1088號法律,其中第16條規定,雇主有義務與工人代表就“斷開連接權”和數字通信手段的使用進行談判,該規定隨后被納入《勞動法》第L.2242-8條。2017年修訂后的《勞動法》將“斷開連接權\"的規范機制納入第L.2242-17條2,雖然修訂后的條款并未對“斷開連接權”作具體定義,但從多個企業的集體協議中都可找到相關的定義,其基本內容大致為“除緊急情況外,雇員不得在工作時間之外使用向其提供的專業數字工具或以任何方式連接到專業網絡;雇員也沒有義務回復電話或信息\"[3]。同年5月,意大利議會批準了第81/2017號法案,該法案旨在為自雇勞動者提供保護,并對基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移動工作進行管理,其中第19條第一款規定了遠程工作環境下應保證勞動者休息時間和脫離工作技術手段所需的技術和組織措施4,但未對“斷開連接\"作出明確定義。
歐洲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基金會(EURO-FOUND)隨后于2019年的報告中提到了“離線權\"(therighttoswitch-off),與“斷開連接權\"(RighttoDisconnect)的區別,并首次為后者提供定義:斷開連接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有權脫離工作,在非工作時間不參與與工作有關的電子通信,如電子郵件或其他信息[5]。
隨后,2021年歐洲議會的立法建議《斷開連接權指令建議文本》對“斷開連接權\"予以更為詳實的界定。其中“斷開連接\"(disconnect)是指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之外不直接或間接地通過數字工具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活動或交流。而“工作時間”的定義,則參照2003年11月4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關于工作時間安排某些方面的第2003/88/EC號指令中第2條第1款的規定,即\"依據國家法律和/或慣例,工人處于雇主支配之下,從事其活動或履行其職責的任何時段”?;趧趧诱咴诠ぷ鲿r間之外不應再受雇主支配這一原則,斷開連接權要求勞動者不會因在工作時間外切斷與工作相關的電子通信,而遭受不利對待?!稊嚅_連接權指令建議文本》立法建議說明第10條明確指出:“斷開連接的權利應賦予工人關閉與工作相關工具的權利,并且在工作時間之外有權不回應雇主的要求,且不會產生諸如被解雇或其他報復措施等不利后果?!迸c法國企業集體協議中的定義存在顯著差異的是,歐盟給出的定義并非禁止雇員在工作時間外連接專業網絡、使用專業通訊設備,而是將決定權賦予雇員自身,雇員有權自主決定是否從事與工作相關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在2024年8月生效的《2024年公平勞動立法修訂法案(關閉漏洞第二號)》①在第333M條對“斷開連接權”及其行使的條件作了更細致的規定:員工可以拒絕在非工作時間監視、閱讀或回應來自雇主的通信,或來自第三方但與工作相關的通信,除非該拒絕不合理。判斷拒絕是否合理,可基于聯系的緊急程度和方法、造成的干擾程度、提供的補償、員工的角色性質、責任以及個人情況,如家庭或照顧責任等因素。這一系列規定,進一步細化了在實際場景中員工斷開連接權的行使邊界,為解決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現實問題提供了更具實操性的依據。
綜上所述,“斷開連接權”不能被簡單稱為“離線權”,這主要基于多方面的考量。EUROFOUND于2019年首次明確區分了“斷開連接權\"(rightto disconnect)與\"離線權\"(theright to switch-off)。從概念內涵來看,“斷開連接權”是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之外切斷與工作相關數字通道的權利,強調的是勞動者自主決定是否參與工作相關活動,并不等同于單純的離線狀態。在法律規定層面,各國及國際組織的立法實踐也凸顯了兩者差異。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協議或立法對“斷開連接權”的規范,其核心在于保障勞動者免受工作事務干擾,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維護自身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并非強制要求勞動者離線。
歐洲議會通過立法建議對“斷開連接權”予以詳實界定,也進一步表明這一權利的本質是賦予勞動者自主選擇權,而非對離線狀態的規定。這些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推動了“斷開連接權”從理念走向實踐。
(二)“斷開連接權\"的構成要素
盡管當前國際社會對于“therighttodisconnect”尚未形成統一且明確的定義,但綜合主要國家和地區所采用的定義可以發現,“斷開連接權”蘊含四大關鍵要素,分別為時間要素、工具要素、手段要素以及后果要素。
首先,時間要素。“斷開連接權”的行使嚴格限定在工作時間之外。這就意味著,勞資雙方必須對“工作時間”作出相對明晰且準確的界定。只有清晰劃分工作與非工作時間的界限,才能為勞動者合理行使斷開連接權提供前提條件。
其次,工具要素。“斷開連接”所涉及的范圍僅針對工作時間外的電子通信。這類通信涵蓋電話、郵件、即時信息,以及通過各類電子通信工具或軟件所傳輸的其他信息等。在實際場景中,這些通信的傳遞通常依賴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腦以及智能手表等電子通訊設備。
再次,手段要素。“斷開連接\"的實現方式主要包含兩種,即強迫不使用與非自愿不使用。強迫不使用要求勞動者從物理層面關閉與工作相關的電子設備,或者退出工作相關的通訊系統。這一方式的實現,需要用人單位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將工作專用的通訊工具與勞動者日常個人使用的交流工具進行有效區分,并通過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及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確保勞動者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在工作時間外接收工作信息。然而,這一途徑不僅要求用人單位具備主觀意愿,還需要其具備相應的物質能力,故而對于一般中小型企業以及自雇勞動者而言,實施難度較大。在現實生活中,工作與個人的通訊工具往往缺乏明確區分,例如安裝在智能手機和電腦上的電子郵箱、即時聊天工具等。對于那些無力提供工作專用通訊設備和平臺的中小型企業員工來說,強迫不使用的方式難以真正落實。相較之下,非自愿不使用將選擇權賦予勞動者。勞動者雖無需從物理層面斷開連接,但可從精神層面切斷與工作的關聯,不參與與工作相關的電話、信息、郵件等電子通信活動,即采取“拒絕接聽來電”\"信息未讀\"或“已讀不回\"的方式。不過,若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外頻繁多次收到來自雇主或同事的電話、信息或郵件,即便選擇忽視,也極有可能對其造成困擾,進而侵犯其私人生活空間。
最后,后果要素?!皵嚅_連接權”的核心要素在于對不良后果的限制。當勞動者依據自身權利采取上述斷開連接的行為時,“斷開連接權”要求這一行為的行使不得給勞動者帶來任何不利后果,諸如被解雇、失去晉升機會、遭受處分等直接或隱性的報復措施。這一要素是保障勞動者能夠切實、安心行使斷開連接權的關鍵所在,確保勞動者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不會因行使權利而遭受不合理的對待。
綜上所述,綜合語義、權利內涵及構成要素多方面考量,\"therighttodisconnect\"也應譯為\"斷開連接權”而非“離線權”。后者僅關注設備無法接收信息的狀態(switchoff),而“斷開連接權\"的客體涵蓋人與通訊設備,強調勞動者在工作時間外,從精神和行為層面切斷與工作的實質性聯系,擁有不回復信息、不參與工作事務的權利。其構成要素包括工作時間外的時間限定、聚焦電子通信的工具要素、強迫或非自愿不使用的手段要素,以及保障勞動者免受不利對待的后果要素。準確翻譯為“斷開連接權”,能助力法學研究與勞動法治實踐,有效保障勞動者在數字時代的權益。
二、“斷開連接權”的時代價值
當今勞動環境與勞工權利概念萌生之初相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勞動模式下,勞動者的工作場所與私人休憩空間,如家庭或宿舍,存在明確的物理界限;勞動工具,諸如機器、設備、打字機以及臺式電腦等,往往被限制在工作場所內使用,且僅在工作時間發揮作用。基于此,勞動者對于加班行為,無論是在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都有著清晰的感知。然而,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遠程工作、居家辦公等新型工作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工作與私人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邊界日趨模糊,甚至趨于消失。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工作工具深度融入私人生活,難以從物理層面進行清晰區分。物聯網、身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以智能手表、手環、頭顯設備為代表的可穿戴式設備,對勞動者的工作狀態監控愈發精細,使得人與設備之間的連接愈發緊密,致使勞動者想要將工作與私人生活完全進行物理隔離已近乎不可能。例如,蘋果VisionPro的市場化,讓信息自動顯示在眼鏡等設備上成為現實,人們在超市購物時也能同步瀏覽眼前浮現的工作信息,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進一步被打破。
這些勞動環境的顯著變化,使得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在約束和規范勞動行為時,難以發揮往昔的效力。這清晰地表明,在新時代背景下,既有的勞動法律法規暴露出諸多漏洞與不足。因此,提出專門的“斷開連接權”,并制定專門法律,已成為填補法律空白、完善勞動法律體系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斷開連接權”作為新興的權利概念應運而生,其對于勞動者權利保護、市場秩序建構以及社會治理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已然成為法學領域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從勞動者權利保護維度審視,“斷開連接權”絕非傳統休息權的簡單延伸,而是深度融合隱私權、安寧權與拒絕權等多項民法權利的有機集合體。在科技日新月異、工作模式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勞動法律法規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顯。“斷開連接權”的提出有效填補了現有法律體系在應對新型勞動場景的諸多漏洞,極大地完善了勞動者權利保障體系。這一權利不僅是對勞動者休息權的強化,更是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新塑造。其賦予勞動者自主決定是否接收或回應工作相關信息的權利,確保其在工作時間之外,個人生活空間不被工作事務肆意侵擾,能夠真正實現工作與生活在精神和行為層面的徹底分離,從而維護其自由支配個人時間的權利,提升生活質量與幸福感。更為關鍵的是,法律層面明確規定勞動者在行使“斷開連接權\"時,不會遭受諸如解雇、降職、報復性評價等不利對待,為勞動者提供了堅如磐石的法律后盾,使其能夠毫無后顧之憂地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在市場秩序建構方面,“斷開連接權\"的確立有助于規范勞動關系,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與高效運行。隨著工作與生活邊界的模糊,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時間的過度占用成為一種潛在的管理方式,這不僅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容易引發勞動糾紛。“斷開連接權\"的引入,促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邊界被清晰劃分,從而構建更加規范、和諧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為了順應“斷開連接權”的要求,不得不主動優化內部管理模式,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務與時間。勞動者也對自身在工作時間外的權利范圍有了明確認知。這種明確的界定,從源頭上減少了因工作時間界定模糊而引發的勞動糾紛,為勞動力市場的有序運行注入了一劑“穩定劑”。從企業角度來看,勞動者在非工作時間得到充分休息,能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進而提高工作效率,這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有助于整個市場的高效運行。此外,明確勞動者權利后,企業需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這有助于防止企業通過過度壓榨勞動者時間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從而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從社會治理視角看,“斷開連接權”設立意義重大。它是社會尊重和保護勞動者權益的體現,可防止勞動者與雇主間的權利差距無限擴大,助力實現社會和諧與正義。在科技使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勞動者被科技和算法壓榨的當下,“斷開連接權\"精準回應這一趨勢。通過法律規范引導和約束各方行為,保障個人自由的同時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同時,此權利助力減少工作對私人生活的侵擾,緩解勞動者身心壓力,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升社會運行效率。它還能引導社會觀念轉變,摒棄“996\"“007\"等不良工作文化,樹立尊重勞動者休息權與隱私權的價值觀,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此外,“斷開連接權”
賦予勞動者明確法律保障,營造尊重勞動者權益的社會氛圍,增強其對社會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群眾基礎。
三、“斷開連接權”的實現機制
(一)建構\"斷開連接權\"的制度表達
“斷開連接權”作為憲法中多項基本權利在新時代的保障和實現,不僅有憲法也有多項部門法作為其實證化的內涵依據和合法性來源。我們可以借用請求權的體系思維對“斷開連接權”的實證化做出體系性、制度性建構,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權利主體、義務主體以及權利內容8]。
1.權利主體制度
“斷開連接權”的權利主體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與界定范圍。不容置疑的是,此項權利的創設乃是基于新時代背景之下對勞動者權益的著重守護,故而其權利主體精準定位于勞動者群體。具體來講,“斷開連接權”的誕生緊密關聯于新興工作模式的涌現,在此情形下,那些率先采用此類創新型工作模式的勞動者,諸如活躍于靈活就業場景以及新就業形態領域的從業者,順理成章地成為該權利的首要承載者。但鑒于ICT對生活與工作模式的全方位滲透,其影響力已廣泛波及至各個層面,使得傳統勞動者以及那些在工作過程中并不直接依賴ICT的勞動者,同樣理應被納入“斷開連接權\"的保障范疇。換言之,無論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訂立的勞動合同呈現何種形式與內容,其均應被賦予在非工作時間實現“斷開連接”的正當權利,以此保障勞動者在工作之余能夠擁有自主支配的休息與私人生活空間。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斷開連接權”與一般性的休息權在適用對象上存在差異,并非適用于全體人群。正如《職工工作時間規定》中所列舉的各類特殊情形,在社會實際運行中,諸多勞動者因其所處崗位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身部分休息時間以確保公共服務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例如肩負維護社會治安重任的警察、守護民眾生命健康的醫生以及培育祖國未來棟梁的教師等群體。這些崗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無法完全遵循常規的“斷開連接”模式,但這并不意味著“斷開連接權”對于他們而言毫無意義,而是應當在保障公共利益與尊重勞動者基本權益之間尋求更為合理的平衡與協調機制,確保這些特殊崗位勞動者的權益能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得到盡可能充分的考量與維護,同時也不影響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正常履行。
2.義務主體制度
與權利主體相對應的必然是義務主體的存在。就\"斷開連接權\"而言,無論其是從人權維度亦或是基本權利視角進行審視,國家無疑在其中扮演著首要的義務主體角色。其一,國家的立法機關肩負著關鍵使命,即應當通過制定完備且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文,正式承認并切實保障勞動者所享有的“斷開連接權”。這一舉措構成了該項權利從理論設想邁向現實可操作性的第一步,唯有通過立法的明確界定與規范,“斷開連接權\"才能在法律的框架體系內獲得穩固的地位與堅實的依據,從而為后續的權利實現過程奠定基礎。其二,國家的行政以及執法等機構在整個權利保障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這些機構不僅需要深刻領會相關法律的精神實質與具體要求,更要積極主動地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能夠在實際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得以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與有效履行。這涵蓋了從政策制定、執行監督到日常管理等多個層面的具體行動,旨在為勞動者“斷開連接權”的實現營造一個穩定、有序且公正的外部環境。其三,國家的司法機構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確保那些“斷開連接權\"遭受侵犯的勞動者能夠擁有暢通無阻的司法救濟途徑。當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司法機構應當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依法受理相關案件,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司法救濟,使其受損的權利能夠得到合理的補償與恢復。
誠然,在“斷開連接權”的義務體系中,國家并非獨自承擔義務的唯一角色。追溯至2015年9月,法國航空公司董事布魯諾一梅特林于其向法國勞動、就業、職業培訓和社會對話部長呈遞的報告《數字化轉型與工作生活》內首次提出“斷開連接權(ledroitáladeconnexion)\"這一概念之際,便著重指出:“斷開連接的權利并非僅僅局限于雇員與雇主各自的責任范疇,其實際上還意味著雙方均負有斷開連接的義務。\"9從法律實踐的角度審視,“斷開連接權”的主要義務主體當屬《勞動法》所涵蓋的用人單位,其中既包括各類企業組織,也囊括了個體經濟組織。這些用人單位作為勞動雇傭關系中的關鍵一方,有責任構建并執行合理的工作制度與溝通規范,以保障勞動者在法定的非工作時間內能夠切實地“斷開連接”,免受工作事務的無端侵擾,進而維護勞動者合法的休息權益以及私人生活空間不受不合理的工作壓力侵蝕。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其他個人在這一權利義務關系網絡中同樣扮演著不可小的角色,例如勞動者的同事以及主管領導等。他們在日常的工作互動過程中,應當秉持尊重他人休息權利的意識,避免在非工作時間發起不必要的工作聯系與任務布置,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斷開連接權”實現的職場文化與人際氛圍,從而為勞動者該項權利的有效落實貢獻各自的力量,促進整個勞動環境朝著更加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良性平衡。
3.權利內容制度
法律權利的構成要素在內容層面應展現出清晰性、具體性以及可執行性的特質,這是確保權利得以有效落實與保障的關鍵所在。基于前文對“斷開連接權”內涵及屬性的深入剖析,該權利的具體內容應當涵蓋如下幾個關鍵維度。
第一,精準界定工作時間。相較于傳統的休息權,“斷開連接權”所涉及的權利主體呈現出更為復雜多元的態勢。其既囊括了傳統意義上的常規勞動者,還將靈活就業以及新就業形態領域的工作者納入其中。然而,這些新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的界限往往較為模糊,現行的休息休假制度也尚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鑒于此,作為一項法定權利,“斷開連接權\"在其權利內容的設定上,首要任務便是對工作時間進行更為精準、明確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界定。這需要綜合考量不同行業、不同就業形態的工作特點,制定出能夠清晰區分工作與休息時段的標準規范,以避免因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而導致勞動者的“斷開連接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
第二,嚴格規范例外情形。考慮到部分職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緊急加班需求,完全杜絕所有的非工作時間工作安排是不現實的。然而,為了防止用人單位濫用這些例外情況,法律必須對例外情況的適用范圍、條件以及審批程序等進行嚴格且明確的限制。例如,對于除涉及公共安全、醫療急救、公共事業保障等特定職業之外的職業領域,在明確其必要的應急工作情形的同時,應要求用人單位建立健全的緊急加班審批機制,并對加班時長、頻率等進行合理約束,確保例外情況的使用真正基于緊急且必要的工作需求,而非用人單位出于不合理的工作壓力轉嫁或生產效率追求等不當目的。
第三,明確斷連方式。盡管斷連的具體操作細節在實踐中可以由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通過勞動合同約定或內部規章制度的制定來進一步細化落實,但在一般性的法律規定中,也應當對基本的斷連方式予以明確體現。這包括但不限于被動物理斷連方式,如要求工作手機在工作結束后必須關機,以從物理層面切斷工作聯系;被動網絡斷連方式,例如辦公系統在非工作時間強制退出登錄或者限制登錄權限,防正工作信息的無端推送與侵擾;以及主動斷連方式,即賦予勞動者自主選擇忽略工作信息的權利,且用人單位不得因此對勞動者進行任何形式的懲罰或不利對待。通過明確這些基本的斷連方式,為勞動者行使“斷開連接權\"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法律依據,使其在面對工作與休息的界限問題時能夠有據可依,避免因斷連方式的不明確而陷入權利行使的困境。
第四,保障斷連后果?!皵嚅_連接權”的核心要義以及實踐中的難點問題,在于切實保障員工在依法行使該項權利時,不會遭受任何形式的不利后果,特別是在薪資待遇、職業晉升等關鍵方面。因此,在該項權利的內容構成中,必須包含關于違反這一權利所產生后果的明確條款。例如,法律應當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因勞動者在非工作時間行使“斷開連接權”而克扣其工資、獎金、津貼等勞動報酬,也不得在職務晉升、崗位調整、培訓機會分配等方面對勞動者進行歧視性對待或給予負面評價。
第五,確立補救措施。當勞動者的\"斷開連接權\"受到用人單位的侵犯和阻礙時,用人單位有責任和義務提供必要的薪資補償,以彌補勞動者因權利受損而遭受的經濟損失。在確定補償標準時,可參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中關于加班工資報酬標準的規定,根據勞動者被侵犯的休息時間以及正常工作的工資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補償金額,確保勞動者能夠得到充分且合理的經濟賠償。同時,為了保障勞動者在行使“斷開連接權”而遭受不利待遇時能夠獲得有效的救濟途徑,法律應當明確賦予勞動者依靠勞動仲裁機構和司法機構進行維權的權利,并確保這些機構在處理涉及“斷開連接權”的爭議案件時,能夠依據清晰明確的法律規定和證據規則,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斷開連接權”的全面保障構建起堅實的司法救濟防線。
(二)創新“斷開連接權”保障的多元機制
“斷開連接權”作為一項根植于社會正義理念且內涵相對復雜的權利,其義務主體主要為國家,國家在這一權利框架下承擔著包括承認、保護以及實現等多個維度的義務。鑒于此,在該權利實證化的初始階段存在著多元的切入路徑,諸如行政路徑、司法路徑以及立法路徑等,這些路徑共同構成了“斷開連接權”從抽象理念邁向具體實踐的重要通道,為其在法律體系中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性,從而有望在不同層面的法律實踐中推動該權利的逐步確立與完善,使其得以切實地融入現有的法律秩序之中,為社會正義的實現提供更為堅實的權利保障基礎。
1.新增立法規范
“斷開連接權”的立法實證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路徑選擇。其一,借助修訂現行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部門法的途徑,將“斷開連接權”納入既有的法律體系之中。在國際上,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業已采取了類似的做法,即通過對本國勞動法等既有法律進行修訂,從而實現“斷開連接權\"的實證化轉化。相較于專門的全新立法程序,修訂現有部門法在操作流程上相對簡便,所需耗費的時間成本亦相對較低,能夠更為高效地對法律體系進行補充完善,使其能夠及時回應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新型權利訴求。然而,這種方式也并非毫無瑕疵,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本文開篇所提及的法國立法實踐情況所示,其在法律條文中并未對“斷開連接權\"予以明確且清晰的界定,該權利的具體內涵與外延是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不同企業的集體合同規定的匯總與提煉而逐漸呈現出來的。這就使得“斷開連接權\"在法律保護的確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易導致在權利認定與保護的實踐操作中出現不一致或模糊不清的狀況,進而為該權利的有效保護帶來了潛在的風險與挑戰。
其二,還可以參照《網絡安全法》等因應新型問題而催生的單獨立法模式。單獨就“斷開連接權\"進行立法具有諸多優勢,其能夠針對該權利所涉及的復雜問題、多元行為主體以及獨特的權利義務關系,構建起一套更為具有針對性、系統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法律規范體系。鑒于“斷開連接權\"的復雜性,其保護工作不僅僅局限于通過一個簡單的法條來闡明其基本概念,更需要一系列詳盡細致、具有明確執行標準與程序的條款細則,同時輔之以健全有效的監督機制,以此確保該權利在實踐中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得到切實的落實與保障。故而,從保障權利實現的全面性與有效性角度出發,獨立的立法模式能夠為“斷開連接權”的落地生根提供更為堅實可靠的法律基礎,使其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時,具備更強的適應性與規范效力,從而更好地維護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推動勞動法律制度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與完善升級。
其三,存在一種實現程度最為顯著但操作難度也相對較高的方式,即把“斷開連接權\"以基本權利的形式融入現行的《憲法》體系內。具體而言,可在《憲法》第43條所規定的休息權相關內容中增添有關“斷開連接權\"的具體表述。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從國家立法的至高層面確認該權利的合法地位及其重要價值,由此為后續制定專門的部門法或者對既有法律法規進行針對性修訂創設堅實的法律根基,并提供強勁的內在驅動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闡述的三種路徑并非彼此孤立、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補充、協同作用。在實際的法律完善與權利保障進程中,應依據我國的法治發展現狀、社會經濟實際需求以及立法資源的合理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權衡并靈活運用這三種路徑,以便為“斷開連接權”的有效確立與充分保障探尋出最為適宜的法律實現方案,從而推動我國勞動法律體系朝著更加健全、完善且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方向穩步邁進,切實維護勞動者在數字化時代下的合法權益,實現勞動領域的公平正義與可持續發展。
2.司法實踐補充與司法解釋
在社會治理的法治框架下,司法機構作為法律體系運行的關鍵環節,往往率先觸及新社會問題在法律維度的表征。于司法裁判進程中,法官時常遭遇現行法律條文尚未明確涵蓋的新興法律問題情境。在此情形下,法官需憑借既有的法律條款、法律原則以及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對新問題案件進行裁斷。
以我國“離線權\"領域的首起典型案例“李某艷訴北京某科技公司勞動爭議案”,以及南京玄武法院審理的“微信辦公構成隱形加班案”為例,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均從保障勞動者獲取合理勞動報酬這一關鍵視角切入,依據《勞動法》第39條和第44條之規定,判定勞動者于法定工作時間之外,受用人單位指令通過網絡平臺執行本職工作任務的情形,應當被認定為加班行為,用人單位理應支付相應的加班工資。然而,應當明確的是,單純依賴現行的加班補償制度規范,難以從根源上化解“隱形加班”現象所衍生的核心問題,即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個人休息時間的不當侵占。企業不應秉持可以憑借支付高額工資或者加班費用,便無限制地要求勞動者處于“隨時待命”狀態的錯誤觀念。
除法官在具體個案中運用自由裁量權外,司法解釋亦是解決新問題的重要路徑之一。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能夠通過頒布司法解釋的方式,為各級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處理涉及新問題的案件提供指引。此類司法解釋將依據法律的根本精神與基本原則,針對新問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界定、責任判定等關鍵方面予以闡釋說明。例如,在應對因“隱形加班\"引發的勞動糾紛時,司法機關可借由司法解釋,初步構建在現有勞動法體系框架下認定“斷開連接權\"的基本思路框架,從而為司法裁判提供更為明確、具體且統一的標準,以有效平衡勞動者權益保護與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推動勞動法律制度在新問題情境下的適應性發展與完善,進而維護勞動法律秩序的穩定與公正,促進社會勞動關系的和諧健康發展。
3.行政手段干預
在立法規范尚付闕如的情形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有權先行制定臨時性的部門規章以及政策性文件,借此對相應行為加以規制與引導。就“斷開連接權\"問題而言,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并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協同發力,共同擬定具備針對性的規范性文件,從而確立起基本的行為范式,督促企業對現存狀況予以改善,確保勞動者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不僅如此,行政機關基于其職權范圍,尚可依據既存的法律原則以及相近的法律條文規定,強化對相關問題的監督管理力度。就“斷開連接權”問題而言,我國的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理應依據《勞動法》第四十一條有關延長工作時間的規定,加大對企業加班情況的監管力度,對業已制定加班審批制度的企業,著重監督審查其制度執行的實際狀況,以維護勞動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保障勞動者的合法休息權益不受侵害,進而推動勞動關系的健康、和諧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穩定運行筑牢基礎。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Healthy and Safe Telework:Technical Brief 2021[S/OL].[2024-05-01].https://iris.who.int/bitstream/ handle/10665/351182/9789240040977-eng.pdf?sequence=1.
[2]Article L2242-17,Codedu travail S Sous-section 3:Egalité professionnelle entre les femmes et les hommes et qualité de vie et des conditions de travail[EB/OL].(2022-03-21) [2024-05-10].https://www.legifrance.gouv.fr/codes/article_ lc/LEGIARTI000043893940.
[3]AMPLIFONUES.Accord relatif au droitala deconnecxion au sein d'amplifon[EB/OL].(2023-07-27)[2024-05-10]. https://www.legifrance.gouv.fr/download/acco/Yefbqzys4dHOV HVCNASco0KZa5rr_wq9C4uulMpULM4XjVkeC0P3owt XFu7fz3cA.2024-05-10;CABINETIFNORSARL.Accord d'entreprise relatif au droit a la deconnexion[EB/OL]. (2023-04-01)[2024-05-10]. https://www.legifrance.gouv. fr/download/acco/LVkPKJA0mENe3mvs1xf UxswpXi5PXmW 9li7tWN46IKAXjVkeC0P3owtXFu7fz3cA.
[4]Misure per la tutela del lavoro autonomo non imprenditoriale emisure volte a favorirel'articolazione flessibile nei tempi e nei luoghi del lavoro subordinato(LEGGE 22 maggio 2017, n.81)[EB/OL].(2017-05-22)[2024-05-10].https://www. normattva.it/uri-res/N2Ls?urn:nir:stato:legge:2017; 81.
[5]MULLERK.The Right to Disconnect[R/OL].(2020-07). [2024-05-10].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 BRIE/2020/642847/EPRS_BRI(2020)642847_EN.pdf.
[6]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21 January 2O21 with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mmission on the right to disconnect (2019/2181(INL)[EB/OL].(2021-01-21)[2024-05-10].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 52021IP0021.
[7]張玉潔.身聯網時代人身自由理論的數字法革新[J].浙 江社會科學,2023(5):37-45.
[8]張翔.基本權利的體系思維[J].清華法學,2012,6(4): 12-36.
[9]METTLINGM.-BRUNO.Transformation numérique et vie au travail[R/OL].(2015)[2024-05-10].https://www.viepublique.fr/files/rapport/pdf/154000646.pdf.
(責任編輯: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