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瑞典教育家愛倫·凱出版了《兒童的世紀》一書,提出“20世紀將是兒童的世紀”。事實證明,20世紀人類對兒童的研究及其權利的維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5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宣言》,明確了各國兒童應當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并提出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這是第一部有關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約定,1990年生效,中國于1991年成為其締約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對兒童權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日益完善。2021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這是我國政府發布的第三個周期的兒童發展綱要。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筑牢家庭教育陣地。202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三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為適齡幼兒享有公平受教育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專門法”保障。
當下,中國社會對兒童的權利保護是全方位的,無論是專業的兒童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社會公眾,都需要知曉、認同、理解并踐行。參照《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我們尤其要重視兒童以下幾個方面的權利。
兒童享有身心健康的權利。構建完善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實現優生。覆蓋城鄉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計劃免疫和疾病防治體系更加健全。普及兒童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兒童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
兒童享有生命安全的權利。減少兒童傷害所致死亡和殘疾。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安全頭盔,落實校車安全。兒童食品安全和用品質量得到保障。預防和制止針對兒童一切形式的暴力。
兒童享有公平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有質量的教育,特殊兒童群體的受教育權利得到根本保障,加快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教育起點的公平。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及個體差異,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
兒童享有最大限度的福利。基本建立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體系。面向兒童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保障兒童基本醫療權益,支持兒童營養改善。處境不利兒童的生存、發展和安全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有效運行全國統一的兒童保護熱線。
兒童享有民主溫馨的家庭環境。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尊重兒童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不得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
1 兒童享有舒適友好的社會環境。兒童優先理念落實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等各方面,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和兒童友好社區,創設尊重、愛護兒童的社會環境。創作更多有益于兒童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增加兒童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娛樂等校外公益性活動場所。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兒童享有完備法律的保護。貫徹落實《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加強保障兒童權益的執法工作。依法嚴懲性侵害、家庭暴力、拐賣、遺棄等侵犯兒童人身權利和利用網絡侵犯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在邁向教育強國的路上,唯有全社會形成保護兒童權利的堅強屏障,才能為兒童自由、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進而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