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時總打呼嚕、張嘴呼吸,醫生說是像樣體肥大,這種情況一定要手術嗎?”不少像樣體肥大患兒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治療像樣體肥大,大家還可以試試中醫療法。中醫通過調理體質、疏通經絡,能有效改善該病帶來的鼻塞、打鼾等問題。
腺樣體,亦稱咽扁桃體或增殖體,位于鼻咽腔頂部,屬于淋巴組織,表面呈橘瓣樣。兒童在2~6歲時腺樣體增殖最為旺盛,10歲以后逐漸萎縮。腺樣體肥大是一種常見的鼻咽部疾病,由于腺樣體淋巴組織反復受到刺激,患兒可出現鼻塞、張口呼吸、打鼾等癥狀。中醫將該病歸為“鼻室”“鼾眼”等范疇。
從中醫角度來看,腺樣體肥大的形成與三方面因素有關。
肺衛不固 小兒“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咽喉是抵御病邪的第一道門戶,因此,咽喉部更易受到外邪侵襲。
脾虛濕盛 小兒“脾常不足”,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加上小兒易貪食或飲食不潔,助生痰濕,痰濕上泛,結于鼻咽。
痰瘀互結 感邪日久,正氣漸衰,邪氣留戀,阻滯氣機,滯而瘀生,血行不暢,痰瘀相搏,積而成結,形成“痰核”。
腺樣體肥大患兒長期張口呼吸,可導致上頜骨前突、下頜后縮、嘴唇增厚外翻,形成腺樣體面容。該病還會影響患兒的嗅覺、聽力、食欲,引發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此外,腺樣體肥大會導致患兒在夜間睡眠時缺氧,出現嗜睡、煩躁易怒、生長發育減慢、注意力下降等癥狀,進而引發心理問題。
中醫認為,腺樣體肥大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人體陰陽失衡、氣血不暢的體現。所以,中醫治療該病注重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采用口服中藥、小兒推拿、捏脊、刮痧等方法補虛瀉實、舒經通絡、行氣化痰。這些方法既可加快局部血液與淋巴循環,改善缺血缺氧狀態,恢復組織的正常生理代謝功能,又可調節免疫力,幫助孩子暢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