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兒童生長發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兒童保健已不局限于生理發育,更重視兒童整體健康,包含心理、精神等方面。兒童年齡較小,對保健醫護人員的恐懼、害怕感較為明顯,自我控制力較差,易出現抵觸情緒,阻礙兒童保健的順利進行。若強行實施,會對兒童心理、精神造成危害,引起身體應激反應或誘發不良事件等。兒童睡眠與健康存在密切關聯,良好的睡眠能夠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兒童保健過程中睡眠質量也較大程度地反映最終保健效果。本研究主要通過在兒童保健護理中應用溝通技巧干預,分析該干預方式的具體價值及對兒童解決問題能力、睡眠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受兒童保健護理的100名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女性43名,男性57名;年齡1個月 ~3 歲,平均 ( 1.25±0.57 )歲;體質量 3.26~16.03kg 平均 ( 12.69±1.05 ) kg ;身高 50~99cm ,平均(75.09±8.39 ) cm ;每名嬰幼兒由1名家長陪同,家長學歷,高中及高中以下5名,大專及大專以上39名。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號20220368)批準,嬰幼兒家長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實行常規兒童保健護理。(1)建立兒童保健檔案。詳細記錄兒童各項資料,包含身高、體質量、頭圍、心率、血壓等多生命體征指標,以及是否存在疾病、器官發育不良等。與家屬建立密切聯系,了解日常兒童管理情況,進行評估分析。(2)健康教育。指導家屬對兒童語言、行動、感官等方面進行訓練,如通過畫畫、游戲等方式來提高兒童動手能力,并正確指導家屬進行引導、陪伴兒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3)定期培訓。由專業保健醫師及護士對家長進行兒童保健知識培訓,提高其重視度和相關技能掌握度。
在常規兒童保健護理基礎上加以溝通技巧干預。(1語言溝通技巧。保持溫柔、耐心的態度,積極主動與兒童及家屬進行溝通,以兒童感興趣事物作為溝通點,吸引兒童主動與護理人員搭話。采用鼓勵性、暗示性、安慰性及指令性語言來進行溝通,逐步拉近關系,增強信任感。鼓勵性語言,如在保健前可采用“寶貝最勇敢了,配合醫生對寶貝來說是最簡單的事”等語言來鼓勵兒童配合保健,在兒童配合完成每項保健項目后,護理人員可采用“寶貝真棒、寶貝太勇敢了”等話語給予兒童鼓勵。暗示性語言,觀察兒童情緒狀態,如存在依從度較差的情況,可采用“寶貝完成檢查就能更快樂地和小朋友玩啦、檢查完了媽媽會獎勵寶貝吃糖喲”等語言轉移兒童對保健過程的注意力,提高依從性。安慰性語言,當兒童存在害怕、哭鬧情況時采用“寶貝乖、寶貝抱抱、寶貝不怕媽媽在這”的話語來安慰,盡快地安撫兒童情緒。指令性語言,在保健過程采用“不要動哦、寶貝堅持住”等語言讓兒童更加明確如何配合護理人員,提高依從度。(2)非語言性溝通技巧。行為,保健過程中可通過播放音樂、動畫片等方式來有效改善兒童心態,轉移其注意力,避免過度緊張、恐懼。認知,主動帶領家屬及兒童熟悉院內基礎環境及院內基礎設施,如衛生間、護士臺、兒童診室等,減輕患兒陌生感,讓患兒盡早熟悉保健室及保健所需物品,保證基礎保健護理順利實施。
1.3 觀察指標
(1)生長發育指標。干預前后分別測量兒童身長、體質量及語言評分、精細運動評分。(2)兒童解決問題能力。干預前后采用0\~6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兒心量表-Ⅱ)分別從大運動、精細運動、適應能力、語言和社會行為方面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3)情緒狀態。干預前后參照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 (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disorders,SCARED)5,分別從分離性焦慮、軀體化/驚恐、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評估患兒情緒狀態,每項 0~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4)睡眠指標。記錄干預前后兒童總睡眠時長、入睡所用時間、睡眠次數、發生驚醒。(5)睡眠質量。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對患兒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進行評估,每項0~3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長發育情況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兒童生長發育情況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 解決問題能力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幾童解決問題各項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2。
2.3 情緒狀態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兒童情緒狀態各項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 睡眠指標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兒童總睡眠時長更長、入睡所用時間更短、睡眠次數及發生驚醒次數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2.5 睡眠質量評分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兒童PSQI各項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國家及人民群眾不斷重視生育問題,以優生優育為主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控制幾童病死率,全面關注兒童生長發育、心理健康、精神狀態等。兒童保健主要對兒童的生長、營養、疾病、神經心理等多方面實行系統化、定期性的監測,盡早發現問題,包括兒童是否存在疾病、營養不良、發育落后、心理問題等,并及時實行干預和管理。
兒童生長發育過程漫長,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通過盡早的進行預防和治療,能進一步保障兒童健康成長。《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全國兒童保健工作規范 (試行)》等規范中明確規定兒童出生后需及時建立保健檔案,便于醫療機構對兒童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和體格檢查,落實優生優育政策,具體保健措施包括新生兒訪視,評估神經行為、先心篩查、黃疸監測等,常規體格檢查、智力評估及特殊檢查,喂養行為、視力篩查、營養評估、微量元素測定、牙齒保健、疾病防治等,兒童保健包含內容較多,其最終目的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為主[8-]。
常規兒童保健護理主要由護理人員全方面實行,由于兒童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無法完全理解護理人員及家屬的話語,加之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害怕,依從度明顯降低,導致兒童保健無法順利實施,最終影響保健效果。若采取強制措施來完成保健,會對兒童心理、生理造成較大的危害。相關研究中明確表示兒童的行為問題、心理狀態會對后續睡眠狀態、生長發育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如何改善這一現象,采取有效措施成為人們重點關注對象[。有研究表示,運用合理溝通技巧干預,可較大程度地安撫兒童面對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減少恐懼、害怕等情緒,提高兒童配合度,更利于保健護理的順利實施[11-12]。
本研究結果表示,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兒童生長發育指標、解決問題能力評分、情緒狀態評分、睡眠指標及睡眠質量評分更優 (Plt;0.05) 。采用溝通技巧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利用溫和、耐心的態度和溝通方式,主動與兒童進行溝通交流,提高兒童熟悉感及信任感,通過講解兒童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拉近護患關系,充分獲得兒童的信任,減少兒童恐懼心理,改善兒童抵觸情緒。兒童保健順利實施后,患兒生長發育指標明顯改善,表明采用溝通技巧干預在改善兒童情緒狀態、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價值。在解決問題能力評估中主要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評估,干預后兒童大運動、精細運動、適應能力、語言、社會行為評分均更優。干預后兒童睡眠指標及睡眠質量評分更優于干預前。以上結果表明,通過采用溝通技巧干預,更利于落實兒童保健項目,減少兒童不良情緒和抵觸行為,改善兒童精神心理狀態、睡眠指標水平,保障兒童睡眠質量,綜合提升兒童保健效果。
綜上所述,溝通技巧干預應用于兒童保健護理中具有較佳效果,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改善兒童情緒狀態,提高兒童解決問題能力和睡眠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劉利君,狄江麗,宋波,等.我國2975名0\~6歲兒童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4):312-317.
[2]李秀妍,伍珍.4\~8歲兒童認知風格的發展及其對問題解決的影響[J].心理科學,2021,44(2):433-439.
[3]劉廣美,王奇娟.TOPSIS法結合RSR法綜合評價2017年全國31省市兒童保健工作質量[J.現代預防醫學,2020,47(4):644-647.
[4]歐萍,盧國斌,王艷霞,等.福建省0\~3歲嬰幼兒兒心量表篩查法的應用及ROC 曲線評價[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7,8(4):9-13,31.
[5]RABIE M,KHORAMDELPK,ZEREHPUSHPA,etal.Validityof thequestionnairefortherevisedversionof thesreenforchildanxietyelatedmotionaldisorders(SCARED-41)[J]ahedanjoualofresearchimedicalsiences,14,6(5):667.
[6]劉志喜,石倩萍,楊洪霞,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在護理人群中的信效度評價[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20,33(3):173-176.
[7]李艷杰.小兒營養不良保健指導方法對兒童睡眠質量及營養情況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6):1028-1029.
[8]王倩,虞敏娟,許士娣.基于家屬賦權的護理干預結合改良溝通技巧對兒童多導睡眠監測依從性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23,38(6):159-163.
[9]王瑾,劉園園.預防保健對兒童健康狀況及家屬健康認知度的影響[J].婦兒健康導刊,2023,2(24):71-73.
[10]黃巧瑜.兒童保健門診 108 例嬰兒睡眠現狀分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2,9(10):1851-1853.
[11]何珊云,陳爽.學前兒童合作問題解決的特征:基于項目化學習中的話語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2(4):47-61.
[12]汪小燕,萬宇輝,胡海利.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3,39(9):771-776,782.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