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閉幕。
75個國家與地區的650余家參展商、4.2萬家上下游企業在展館內“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首發首展首秀增長67%……據不完全統計,第三屆鏈博會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
目前,鏈博會已成為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與前兩屆相比,本屆鏈博會國際范更足、創新味更濃、鏈接度更高。
“中國的供應鏈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鏈博會,也是我第一次能夠有機會來向中國巨大的供應鏈介紹英偉達,第一次用中文來致辭。”7月16日,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身穿唐裝參加鏈博會開幕式。
黃仁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非常大,對美國公司十分重要。“中國市場如此龐大、充滿活力。人工智能在中國發展非常快,我非常高興看到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在本屆鏈博會上英偉達與合作伙伴攜手,通過解決方案的形式開展聯合展示活動,內容涉及機器人、汽車、工業數字化、網絡、端到端解決方案、游戲等多個領域。“幾乎覆蓋英偉達全鏈條業務。”展臺工作人員向本刊記者介紹。
今年已是第三次參展的特斯拉中國以“世界標桿,中國智造”為主題亮相,展臺全面展示本土供應鏈協同發展的成果。
特斯拉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期待通過鏈博會深化與中國供應商的同生共贏關系,共同制定全球綠色供應鏈標準,并探索AI在智能制造、電動車、能源管理、人形機器人行業中創新應用。”
TCL也是鏈博會的“老友”,目前TCL以數字化重構供應鏈,全面提升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物流配送的協同效率。本次參會其集中展示了旗下TCL實業與TCL科技兩個產業集團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等領域產品及前沿技術。
TCL實業副總裁、格創東智CEO何軍說:“人工智能將持續賦能制造業,我們也會持續和生態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新的生產力,讓智能工廠在AI的推動下,打造下一個高峰。”
“原來麥當勞的食材很多都來自中國農場。”
在鏈博會綠色農業鏈展區,麥當勞中國攜手11家“麥鏈”上下游供應商伙伴聯合搭建的展臺人氣爆棚。
“這是‘麥鏈’鏈博會首秀,我們要更好地在這個以‘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上,展現麥當勞中國一直堅持的‘扎根本土、鏈接全球’的理念。” 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據悉,麥當勞中國2024年的供應鏈采購量近80萬噸,涵蓋400多種食材和原材料,按采購金額計算,本土采購率超90%,其中雞肉供應鏈形成貫穿非籠養殖、屠宰、加工的完整鏈條。通過麥當勞的網絡,中國生產的派和麥滿分英式松餅出口至亞太,穩定供應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市場。
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稱,這條“麥鏈”既是扎根中國的“本土鏈”,也是鏈接全球的“開放鏈”。其背后,是麥當勞中國與供應商伙伴堅持長期主義,將全球系統與標準的精華同本土智慧相結合,讓供應鏈體系在中國市場落地生根。
隨著中國農業產業升級與供應商能力躍升,中國正從“全球廚房”升級為“全球供應鏈樞紐”。
在伊利展區,伊利展示了攜手嘉吉、GEA、安琪酵母、金光集團APP(中國)、大連冰山集團等全球頂級供應鏈伙伴,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奇妙化學反應——嘉吉提供的南美優質原料,與新西蘭的菌種、中國的智能擠奶技術在伊利的實驗室里碰撞;來自德國GEA的工業生產設備在伊利智能工廠數據交互的作用下,發揮出最大功用……
伊利集團副總裁徐克說,中國奶業進入新發展階段,從源頭奶源的建設到生產加工的精細化,再到終端消費的多元化拓展,每一個環節都在不斷創新與升級。目前,伊利在全球打造了15個創新中心,牽頭建設了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目的是鏈接全球乳業智慧,打破行業科研壁壘。
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部長楊曉軍稱,廣大參展商普遍表示,本屆鏈博會精彩、“硬核”,令人震撼,收獲了“盛夏的果實”。“很多參展商提出希望明年擴大規模,攜手全球更多供應商和客戶前來參展。”
在霍尼韋爾展臺,一套由中國本土團隊研發制造的智能船舶解決方案受到關注,這是企業在會上首發的自動化新品。
“扎根中國90年、連續3年參加鏈博會,中國已成為我們企業創新和發展的核心引擎。”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他認為中國產業鏈擁有三大突出特點:第一是 “全”,中國是全世界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產業配套能力比較強,在幾乎所有門類中中國都擁有優秀企業;第二是“快”,中國供應商對上下游需求的響應速度非常快,不管是質量、成本、交付、安全還是其他方面,只要有需求,都會得到中國供應商的積極響應;第三是“工程師紅利”,中國每年有數量充沛的優秀畢業生進入社會,人才紅利源源不斷釋放,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們將繼續融合本土研發制造與全球技術資源,以創新技術為紐帶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為供應鏈韌性與活力注入新動力。”余鋒說。
此外,鏈博會還打通了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的多重環節,完成產業鏈的“化學反應”和“生態重組”。
例如,金馬衡器與基碩科技兩家“專精特新”企業,因前兩屆鏈博會而相知相“鏈”,今年聯合展出合作成果,創造新的智能化生態,并現場簽署下一步合作協議;力拓集團與中國寶武鋼鐵再度攜手亮相,展示國際合作成果。
會上,不少省份紛紛推出優勢產業集群,浙江數字科技、貴州大數據、湖北人形機器人、陜西汽車制造等產業企業組團參展。從“空中巴士”到“陸地航母”,從“天鯤號”“昆侖號”等大國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俠”“醒獅”等“賽博機器人”,系列新產品吸引參觀者拍照打卡。
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可靠、積極的力量,其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優勢顯著。
“一方面,從供給端看,中國產業體系完備且科技創新持續突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 2012年第34位躍升至2024年第11位,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居世界首位,實現了從世界工廠供應全球到創新實驗室賦能全球的轉變,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堅實可靠的一環,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重要支撐;另一方面,從需求端看,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且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提供廣闊空間,也讓補鏈、擴鏈、強鏈及構建與產業鏈契合的創新鏈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王義桅說。
正如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乾在第三屆鏈博會閉幕新聞發布會上所說:“鏈博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責編:郭霽瑤 guojiyao@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