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在醫保控費、監管措施加強等外部因素影響下,醫藥零售行業經歷著深度變革,從過去的大舉擴張轉變為分化出清。
中康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關閉零售藥店約 3.9 萬家,閉店率達到5.7%,其中第四季度關店1.4萬家,高于前三季度閉店均值,行業出清加速。
從野蠻擴張到存量整合,許多醫藥零售企業抓住窗口機會,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藥房的高利潤時代過去了,線上購藥平臺沖擊下,藥品的毛利逐漸下滑,加上租金、人工等成本,一個藥房門店要賺錢活下去不是那么容易。”一位醫藥零售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
藥價低毛利,行業“內卷式”競爭讓醫藥零售企業主叫苦,有采訪對象用“一粒2毛錢的藥片,就著5毛錢一口的礦泉水下咽”,來形容當下藥房賣藥的利潤窘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醫藥零售行業加速出清。
今年4月,益豐藥房回應投資者關店情況時說,2024年整個行業銷售利潤出現下降,上市公司也有虧損的情況發生,中小連鎖尤其是小型連鎖虧損相對嚴重,因此大家不同程度地推進關店,預計今年到明年行業將有更多門店關閉。
“行業從快速擴張轉向規范化發展,對現存藥店的要求更高,行業出清整合也是大型連鎖提升市場占有率的良好契機。”6月30日,老百姓回應關店相關問題時表示,老百姓將吸納中小藥店,布局存量市場,以期在行業整合期搶占先機,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進入2025年,醫藥零售行業延續了出清態勢。2025年第一季度,老百姓、益豐、一心堂、大參林、漱玉平民、健之佳六大上市連鎖藥店關閉直營門店超過540家。多數連鎖藥店開始放緩門店擴張速度,聚焦存量門店經營效率提升,控費增效。
采訪中,多位醫藥零售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醫藥零售的戰略正在調整,企業紛紛由擴張調整為收縮,開始放緩門店擴張速度,聚焦存量門店經營效率提升,有節奏地把握行業出清整合機遇。
2024年以來,在經營壓力之下,零售藥店業態加速升級。
比如,頭部企業通過布局“藥店+診所”模式,整合中醫診療、健康管理等服務,構建社區健康生態圈,中小型企業則通過差異化服務或區域深耕尋求生存空間。
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醫藥新零售”模式日漸成熟。比如大參林、一心堂等多家頭部連鎖藥店,均已啟動供應鏈服務能力建設,把握新零售轉型機遇。
除了常規的新零售、承接處方外流業務布局外,連鎖藥店也在向非藥業務轉型。
一心堂將藥店打造為“便利店”模式,不僅出售藥品、保健品,同時還供應護膚品、化妝品等個護家清產品,以及牛奶、休閑零食等。
漱玉平民在2024年試點引入乳制品、花生油等高頻生活便利品。漱玉平民與大樹、旺旺合資的“大樹漱玉”藥房,聚焦個護、進口藥品等差異化商品。
盡管當下零售終端藥品銷售增速有所放緩,但多數醫藥零售企業都有一個發展共識:在國內人口結構變化、醫藥分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持續驅動下,醫療健康產業總體規模仍將持續擴大。
對于當下的行業出清,國藥一致方面表示:“近期藥店行業處于短期調整期,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步入老齡社會和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需求增加,行業是向好的。未來不論是社會藥房還是專業藥房,都會圍繞精細化管理、多元化品類和專業化服務幾個方向發展。”
千金藥房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藥房企業都在謀求轉型,消費者的用藥需求是穩定,藥房如何通過線上新零售貼近消費者,滿足他們用藥需求和為他們量身定制健康方案,這都是藥房企業轉型的初衷和基本出發點。”
責編:郭霽瑤 guojiyao@ceweekly.cn
視覺中國 美編 :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