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北極各去了3趟,游歷了60個國家,斬獲了世界攝影大獎,無人機也玩得很溜…你很難想象,這竟然是家住杭州市的84歲的張鋼用13年定義的“逆襲”人生。
幾百枚冰箱貼組成“世界地圖”
來到這位“斜杠爺爺”家中時,他剛完成中國新疆一巴基斯坦跨境攝影之旅,正在調試心愛的攝影設備。84歲的他笑稱,雖然紅其拉甫口岸海拔有5100米,但已經被他“輕松拿捏”了。
張鋼家中最醒目的是一塊“行者無疆”的牌匾和一幅用幾百枚冰箱貼拼出的“世界地圖”—有新加坡的小獅子,有納米比亞的箭袋樹,有帕米爾高原,有非洲稀樹草原,有極地冰川和熱帶雨林每枚不過掌心大小的冰箱貼躍動著旅行的記憶,串聯起13年來的環球征程。
這番壯游起于2012年。當時,71歲的張鋼從美國開啟了人生下半場的環球之旅。從此他便成為各家旅行社的常客,一年四季總在研究行程安排。
13年來,他感受過馬來西亞民族的淳樸,目睹了肯尼亞和埃及漫天的熱氣球,“打卡”了美國的羚羊谷,去了書本上看到過的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最難忘的,還是世界的南、北兩極。
因為喜歡兩極的自然風光和憨態可掬的極地動物,已過耄耋之年的張鋼,已經先后“打卡”南極、北極各3次。
張鋼說:“第三次去南極遇到風浪,最后克服困難成功登島,拍到許多珍貴的照片。”
作品拿下攝影大獎
角,他還學習了無人機拍攝。6年前,他在機場偶然看到了售賣無人機的商店,進去逛了一圈后,便一頭扎進了航拍領域。“我先后‘炸機’3次,換過幾架飛機,如今這臺249克重的無人機,是我每次旅行都要帶出去的。”
杭州良渚玉鳥隨園嘉樹養老社區的一些航拍照就是由他創作的。工作人員介紹,社區每年會舉辦多場隨園大講堂,涉及科技、藝術、文學、建筑、攝影等領域。
張鋼已經主持10場攝影之旅講座,每次旅行回來,他都會把旅途中的趣聞逸事和照片編輯成PPT,在社區多功能廳里與大家分享。
環球旅行有沒有遇到過麻煩?“我生活自律,日常鍛煉,為長途旅行保存了充沛體力。”要出遠門旅行,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前提。每晚10點上床睡覺,早上6點半起床,中午小憩片刻是他雷打不動的作息。飲食上,張鋼注意不過量、要清淡。
同時,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也酷愛健身。除了早上起床要做早操,晚飯后散步 30~40 分鐘,他還會去健身房做力量訓練。40千克的坐式胸肌推舉和雙背高拉訓練,他每次都要各做50個。張鋼覺得,只有手臂有力量了,才能舉得動相機,拍出好照片。
張鋼在老年大學學習攝影至80歲,他在旅途中拍攝的《王企鵝大家園》等作品多次斬獲攝影界權威賽事金獎。此外,他還成為中國老攝影家協會會員,榮獲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金牌獎等獎項。
他回憶道:“最難忘的是在南極,按規定我們不能直接觸碰企鵝,但當時有一只小企鵝主動過來找我,輕輕咬我褲腿,我還是很意外、很驚喜的。”
為了能捕捉到獨特視
“斜杠爺爺”探索人生價值沒有句號
張鋼196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先后就職于青海山川機床鑄造廠、浙江機械工業學校等單位,最后進入三花控股集團成為高管。
年輕時候的張鋼,生活就很充實。但退休后,他的人生更加精彩。2012年至今,他已走過60個國家。
如今,張鋼以超越年齡的探索精神詮釋著“常學、常新、常年輕”的生命哲學,在冰川與鏡頭間尋找人生新的價值。這位睿智的長者感慨,一趟旅程的終點,同樣也是下趟旅程的起點。“生命的精彩不在于歲月長短,而在于始終向前的姿態。”他笑著說。 ⊕
(據《錢江晚報》 《浙江老年報》)(摘自《河南商報》2025年5月16日,寒江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