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火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躍躍欲試,也有網友調侃“原來自己數理化不好是有病啊”。
實際上,近年來,在北京、上海、江蘇、江西、湖北等地,不少兒童醫院專門開設“學習困難”門診,主要面向那些不愿上學的適齡兒童,這些孩子的常見表現為早晨拒絕前往學校,甚至出現長時間的缺課現象。這些門診大多一號難求。
“學習困難”患者真這么多?哪種情況算病?
針對學習困難問題,
醫院紛紛開設門診
“上課總是開小差,一個學期下來,課本還是新的?!币粋€工作日的上午,本該是上課時間,北京五年級小學生康康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兒研所)學習困難門診就診。
康康母親滿臉焦慮地向醫生講述孩子的情況:“進入四年級后,孩子的成績逐漸下降,到了五年級徹底跟不上課了?!睙o奈之下,他們只能求助醫生。
候診大廳坐滿了人,有十多位家長帶著孩子正在候診,有的一家老小都出動了。這些孩子多半在埋著頭玩手機?!昂⒆痈緦W不進去,不知道是孩子生了病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進入診室后,一位在外焦急等待的家長如是說。
“‘拒絕上學門診’開設5個月接診4000人”“學習困難門診能幫家長走出焦慮嗎”“孩子數學學不好可能是數學障礙”……在學習困難門診的相關報道下,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為這類門診能夠敏銳地洞察并有效解決孩子的情感需求;另一部分人則將其歸結為部分家長為教育焦慮交的“智商稅”,是“病急亂投醫”。
而相關門診的醫生則認為,對于“拒絕上學”這一行為,家長和社會都不應輕視,這是孩子在面臨困境時發出的信號。
學習困難,孩子本身最苦惱??悼迪蜥t生傾訴,自己真心想好好聽課,然而無論怎樣努力控制,還是不由自主地走神。在經過一系列的注意力測試后,康康被確診為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癥。
“康康的案例極具代表性。”接診醫生說,在門診中,學習困難的發生率大約為20%,其中男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數量相較于女生要多一些,并且這種情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表現得更為顯著。導致學習困難最常見的原因是多動癥,占比達60%以上?!皩W習狀態不好”“成績不行”“寫作業拖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幾乎是家長們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
“就拿康康來說,低年級時題目較為簡單,他本身智力也不錯,所以即便上課走神,也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然而,隨著學業難度的不斷增加,多動癥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愈發凸顯,進而使得他的學習困難情況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贬t生說。
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醫院都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專門針對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的孩子,具體涵蓋了注意力缺失等認知層面的問題,以及心理和情緒問題、智力結構偏向問題等。其中,兒研所的學習困難門診自2022年5月開設以來,每年接診8000多名患者。該門診旨在通過多方面檢查評估,尋找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排查影響學習表現的疾病,針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學習障礙等進行診斷評估、干預指導、家長教育及藥物治療綜合干預。
有些確有就醫需要,
有些癥結在于家長
成績不理想就是“學習困難”癥?學習不好有得治?望文生義,容易產生誤讀。
首先應該明確,醫生眼中的“學習困難”,和很多家長理解的“學習困難”,并不是一回事。醫學上的“學習困難”是“不能學”的概念,比如,由于多動癥、自閉癥、閱讀書寫障礙等神經系統發育問題,使人在聽、說、讀、寫、推理、計算、想象等活動中表現出不完整的能力。
例如,有的孩子就是想不出來一張長方形的A4紙沿對角線對折,應該是什么樣子。對此,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行為訓練、運動輔助等,針對性加以干預。從這個角度看,“學習困難”門診的設立,無疑有助于引導有困擾的學生和家長積極尋求科學幫助,消除病恥感,轉變學習不好一定就是因為“粗心大意”“不努力”等錯誤認知。
真正確診“學習困難”的孩子所占比重并不高。“學習困難”門診為什么這么火爆?很大程度在于它戳中了許多家庭的教育焦慮、成績焦慮。有的孩子存在“厭學”“拒學”情緒,自述“一上學,視線里全變成了黑白色”,是他在撒謊,還是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有的孩子成績長期不見起色,看了“學習困難”門診,就能讓“學渣”逆襲成“學霸”?一些家長內心疑惑重重,渴望一個答案,也需要一個方向。
實際上,除了“不能學”,還有“不會學”“不愿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有的不得其法,學習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家庭關系緊張,使孩子情緒低落、內心承壓,難以集中注意力;有的不適應學校作息規律,睡眠不足,導致學習成績不佳……除了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學習環境等,都可能對孩子的學習狀態造成影響。
家長當局者迷、關心則亂,也大多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判斷能力。“學習困難”門診,回應了不少家庭的現實所需,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幫助家庭一起查找癥結,分析哪些是需要醫學應對的病癥,哪些是需要家校、孩子調整的問題,從而對癥施治。
紀錄片《閃閃的兒科醫生2》里就有一個片段:一名6歲的小男孩一做作業就頭疼、雙腿抖動,經診療,孩子的病大概率是裝的,但滿滿當當的興趣班帶來的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最終,醫生的藥方沒給“裝病”的娃,而是給了“卷王”的媽。孩子裝病,也是一種病。在醫學上,還有一種現象叫“癔癥”,簡單說是精神壓力軀體化,如一位醫生所提醒的,“壓力可能轉化為病歷”,一味加碼施壓,也許適得其反。
醫院家庭學校合作,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如何正確判斷孩子是否需要進行醫療干預?
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發育行為科主任醫師靳彥琴舉例說,比如學校開學已將近一個學期,孩子已然適應了學習環境,然而即便有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與幫助,孩子的學習狀態依舊欠佳,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完成作業困難、丟三落四等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學業和生活時,家長就應當重視了。靳彥琴介紹,在因為學習問題前來就診的孩子里,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被確診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些孩子通常有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沖動等表現。但是“多動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多動癥,倘若老師頻繁反饋孩子上課存在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又或者家長在輔導孩子時深感疲憊,乃至整個家庭狀態都因此受到影響,那么就應當及時對孩子進行專業的評估和干預。
專注于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20年的崔永華指出,很多家長比孩子還容易焦慮、情緒失控,這些對孩子是不利因素。家長不當的養育方式會影響治療效果,這種案例比比皆是。崔永華提醒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實施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降低孩子發生不良問題的風險。因疾病導致的學習困難,需要漫長的治療過程,一定要按時就醫,不可隨意停藥,需要根據孩子的癥狀、體重和用藥效果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才能收獲更好的治療效果。
教育專家李一陵認為,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采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家長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古語有言,學海無涯苦作舟。勸學之外,何嘗不是在說學習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兒?!皩W習困難”是一件值得重視但也需要科學認識的事,學習不代表一切,成績不好也不能簡單貼上“學習困難”的病癥標簽。遵循成長規律、教育規律,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