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班點,“合肥大姐”張金榮都會騎著電動車,前往合肥光明新村兩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家中,陪老人嘮嘮家常,幫老人做做家務。自2022年以來,張金榮風雨無阻、從未間斷,用行動詮釋著超越血緣的深厚“母女情”,讓溫暖在光明新村持續傳遞。
在合肥市瑤海區,像張金榮這樣的“合肥大姐”還有很多。近年來,瑤海區婦聯聚焦“一老一小一小區”,將一批有熱情、善溝通、肯奉獻的“合肥大姐”凝聚起來,通過實施“合肥大姐暖心一件事”,為群眾排憂解難。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32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共有600名志愿者。
窗簾之約,
為高齡獨居老人解憂
在獨居的高齡老人家里裝上一塊窗簾,早上拉起來,晚上放下去,外面的人就知道老人的生活一切正常。這樣一個細心又暖心的做法來自瑤海區“合肥大姐”、“暖寶”幸福驛站巾幗志愿者郝素云的創意。
郝素云所在的恒通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865人,占比32%,許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生活。面對多數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的現實情況,如何守護特殊群體的居家安全?郝素云提出,給獨居、高齡的老人家里裝上一塊窗簾,這樣既可以不過多打擾老人生活,又守護了老人安全。
“我們從2021年開始實行‘窗簾之約’,約定每天早晨7:30拉開窗簾,晚上6:30拉上窗簾,如果窗簾沒有變化,我們會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詢問,防止意外發生。”郝素云說,一次巡查中,她們發現小區一名80多歲老人家的窗簾沒有拉開,她們立即上門查看,發現老人摔倒在床邊,幸虧送醫及時,老人轉危為安。
如今,全國多地都在探索“窗簾之約”。今年81歲的郝素云還帶領社區一批會縫紉、會修理、會基礎醫學知識的退休老人,組建了一支黨員志愿隊,為轄區高齡、獨居老人提供量血壓、測血糖、上門理發、免費縫補等服務,將細致入微的關愛送到老人心上,溫暖著每一個老人。
百場公益講座,
為育兒父母解憂
“家長們,你們知道孩子們為什么會出現沉迷網絡游戲、心靈脆弱、抑郁等問題嗎?”日前,在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舉辦的《兒童心理危機識別和預防》專題家庭教育講座上,合肥瑤海“百米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瑤海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專家團專家李佳文拋出的問題,引起了在座家長的思考。
她針對大部分家長對于孩子初到叛逆期,過度苦惱和焦慮的現象,深入淺出地和家長剖析了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帶來的一些典型心理問題的成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科學的“育兒知識”,幫助家長們“科學帶娃”。
作為一名深耕家庭教育領域的“合肥大姐”,李佳文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各個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的現場。“早在2019年,瑤海區龍崗婦聯就與我們聯手,共同打造了‘愛·家’婦兒公益服務品牌,其中‘家庭教育進校園系列公益講座’,得到了轄區廣大家長的認可。”
李佳文表示,當前,不少父母在育兒方面存在困惑,家庭教育進校園系列公益講座聯合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學校心理教師等志愿者團隊,從親子溝通、習慣養成、心理健康等角度入手,目前,累計在45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講座300余場,惠及家庭超10000戶。
“每場講座包含‘1小時理論講解’+‘N個互動案例’,幫助家長學以致用,同時我們還建立家長交流群,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知識,形成持續性指導。”李佳文表示,很多家長反饋,經過不斷地學習和影響,逐漸掌握了科學育兒方法。
巧解千千結,
為基層治理解憂
在瑤海區,有一個“幸福家”工作坊,由13個街道、鄉鎮婦聯主席組建而成。在日常矛盾糾紛調解中,她們化身“知心大姐”,積極化解婚姻家庭中遇到的矛盾糾紛。
2024年11月,“幸福家”工作坊成員、瑤海區勝利路街道婦聯主席胡紅瓊接到一起調解求助。吳某和王某結婚近20年,育有一子一女,雙方長期因生活瑣事產生分歧,孩子們也長期生活在壓抑和緊張的家庭氛圍中。隨著夫妻雙方矛盾日益加劇,最終吳某訴至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承辦法官分別聯系雙方,溝通后了解到,兩人雖存在一些分歧,但夫妻感情基礎較好,并沒有原則性的矛盾。于是聯絡“幸福家”工作坊,希望共同做好調解工作。
在調解過程中,胡紅瓊和其他成員采取了“背靠背”調解方式,分別與夫妻雙方進行溝通,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疏導當事人的內心矛盾,有效緩解了雙方關系。
“家庭糾紛與一般民商事糾紛不同,除了需要理與法,還需要情與愛,需要耐心傾聽和開導……”“幸福家”工作坊用“娘家人”最樸實真切的語言,將心比心進行溝通,經過長達數小時的調解,最終,解開了夫妻倆之間的心結。
來源:合肥市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