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6.044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Education Internship Guidanc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Jingjing
(PartySchoolofthe Xi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ommitee (Administrative Colege), Urumqi, Xinjiang 8002)
AbstractAs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especiallethnic students withoutstanding language advantages,can unleashtheirunique potential and value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Atpresent,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guidance is facing diffcul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ism of intermship guidance teachers,inadequate integration of internship guidance content with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text promotion,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internship guidance process,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student internship practiceand insuficient protectionofrights and interests, whichaffect he sustained role of students.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bove issues and explore optimization path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thequalityofpreschooleducation inwesternethnic regions suchas Xinjiang,andasisting in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educational internship guidance
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的現實狀況
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在資源方面存在專業指導教師數量不足導致個性化指導受限,理論課程與幼兒園實際需求存在結構性脫節,部分民族地區實習資源匱乏,缺乏針對幼兒行為觀察、游戲設計等特色指導材料等問題。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內容更加關注教案設計與課堂互動技巧,忽視班級管理、幼兒沖突處理等實踐技能培養,發展評估停留在量表使用層面,職業素養教育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案例模擬。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過程缺乏連貫性,初期適應性指導缺失導致學生心理落差顯著,中期以集中巡查替代個性化反饋,后期職業規劃引導不足且院校與幼兒園溝通不暢。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成效不佳,具體表現為學生教學技能有所提升,但復雜情境應對、個性化教育實施能力薄弱,用人單位反饋適應期過長,職業認同感培養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過渡銜接。
1.1實習指導教師資源不足且專業性欠缺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指導過程中,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表現為數量短缺與質量參差不齊的雙重困境。部分高職院校在擴招的影響下師生比例失衡,專職指導教師數量難以滿足規模化的實習需求,部分院校甚至依賴幼兒園一線教師兼任實習指導教師。由于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區專業實習點較為分散,幼兒園一線教師在實習指導過程中面臨交通不便和教學任務繁重等問題,難以兼顧實習指導職責,進一步限制實習指導頻次與質量。從專業性來看,部分實習指導教師專業素養不足的問題突出,存在缺乏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學實踐經驗的現象,對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特點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情況的了解不足,未能提供有效的實習指導。
1.2實習指導內容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結合不緊密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關聯語言教學與文化融合。然而,在實習指導過程中,部分實習指導內容聚焦在保育技能、教學方法上,并未充分考慮到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殊需求,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融入度較低。部分指導教師在實習指導課程設計中并未設置語言教育專項模塊[1,在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輔助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的指導嚴重不足,學生難以掌握普通話教學策略、方言區幼兒語言過渡的科學方法。在幼兒國家通用語言教學的實踐環節,語言情境的創設尤為關鍵,但部分實習指導教師并未指導學生如何結合民族地區生活場景、民俗文化等語言環境創設內容,創造富有吸引力的教學環境,造成學生在實習教學時方法單調呆板,繪本閱讀、兒歌創編等活動并未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形成銜接,幼兒學習國家通用語言興趣未得到有效激發,教學效果不佳。
1.3實習指導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與評估
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等實習單位之間的管理責任邊界存在明顯模糊感,缺乏緊密的主體溝通與協作,雙方尚未建立雙導師協同機制,對學生實習指導工作的監督管理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實習日志、反思報告等過程性材料流于形式。部分高職院校難以實時掌握實習指導教師的真實工作情況、學生實習表現,幼兒園等實習單位雖然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情況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但是,缺乏有效的反饋渠道向高職院校進行傳達,造成實習指導過程中的問題并不能得到解決,實習指導教師指導不及時、學生實習任務落實不到位等情況頻繁出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評估是有效檢驗學生實習效果的關鍵手段之一,但現有評估體系的評估標準缺乏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大部分將出勤率、教案數量等量化指標作為評估學生教學技能的重要指標,對學生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方面的表現缺乏具體、量化的評估指標,忽視學生在課堂互動、突發事件處理等核心能力方面的質性評價。
1.4學生實習實踐機會受限且權益保障不足
實習過程中民族地區優質實習基地的數量嚴重不足,直接造成部分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等實習單位的合作深度有限,大部分學生被安排在低星級園所,充分接觸先進學前教育理念與資源的機會少之甚少。部分實習單位的實習內容呈現出顯著的碎片化現象,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常被分配在保育、環創、行政等事務性輔助崗位,具有語言優勢的民族學生參與獨立授課與課程設計的機會明顯不足,難以充分發揮其語言能力和專業教育優勢。部分民族學生通常被分配至實習單位后勤協助處理日常雜務,參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實踐活動機會有限,所學知識應用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實踐中的頻率較低。此外,學前教育專業在實習階段的權益保障機制存在缺位的不健全情況。
2優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的路徑
2.1扎實推進實習指導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構建“雙導師 + 行業導師”協同指導機制,通過多種途徑推行高校理論導師與幼兒園等實習單位實踐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明確校企雙方的實習指導責任分工,并通過定期互訪、聯合教研等方式,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高職院校可以選拔優秀專業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并且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與獎勵;同時,聘請教學經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經驗豐富的實習單位一線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實操技能培養。
針對民族地區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教師專業性欠缺、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高職院校可以主動建立激勵機制與專業化培訓體系,并將其指導成效納入職稱評審、績效獎勵等考評體系中,激發其參與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策略、民族文化與教育融合等方面培訓的動力。同時,高職院校可以圍繞政策文件,提升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幼兒心理發展、語言教育等領域能力的指導技巧。此外,高職院校需組織實習指導教師,實地考察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區的實習單位,并且參與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的建設,深入了解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現狀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需求,通過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習指導能力。
2.2優化實習指導內容,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指導高職院校要依據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特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要求,在實習指導課程體系中嵌入語言教育模
|科教導刊
塊。例如,在學生實習前,在專業課程中增設“幼兒語言教育實踐\"“方言區普通話教學策略\"等專項課程,并結合民族地區、方言區特點開發“語言過渡教育\"案例庫,幫助學生掌握幼兒語言習得規律、教學方法。在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實習指導教師可以結合民族地區的特色節日、民間故事等元素引導學生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挖掘與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相關的素材,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游戲教學法、兒歌比賽教學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入少數民族傳統兒歌、童謠,完成場景化教學任務,確保理論與實踐銜接,培養學生融合民族文化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的能力,加深幼兒對不同民族文化和國家通用語言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實習指導教師可以在實習計劃中明確語言環境創設要求,規定學生獨立完成至少5次普通話主題活動設計,在實習日志記錄幼兒語言發展評估數據。指導教師引入“浸潤式”語言教學法,鼓勵實習生在保育、民族手工藝品環創等環節融入標識雙語化、互動游戲語言化語言元素,提升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滲透力,增強幼兒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的認同感。
2.3積極完善學生實習指導監督評估體系
部分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監管體系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亟待建立院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共同參與下的“過程 + 成果”動態評估機制,采用實習大數據追蹤系統等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監控指導教師指導頻次、指導內容和指導效果等情況4,收集學生考勤、教案提交、課堂互動等過程性數據,并結合階段性匯報、突發事件模擬測試等質性評價手段,形成涵蓋教學設計、幼兒觀察記錄等細化指標的《教育實習成績評定表》,確保評估科學性。為鼓勵學生及時反饋意見、建議,高職院校可通過雙周例會、線上問卷調查、意見箱等形式,收集幼兒園一線指導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反饋意見,構建校、園、生三方反饋閉環,并引入第三方機構評定實習基地星級,淘汰低質合作單位,優化實習資源配置,針對實習指導內容脫節、技能訓練不足等共性問題實施整改。
2.4保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權益,拓展實習實踐機會
在持續健全實習權益保障制度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在實習協議中明確學生每日不超過6小時的勞動時長、保險覆蓋意外險與責任險及糾紛處理流程,設立“實習權益保障基金\"用于應急援助、法律咨詢;并與幼兒園等實習單位共同制定實習崗位分配方案,通過“雙向互聘流動站”為具有語言優勢的民族學生參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活動,提供語言教學活動輔助教師等實習崗位,釋放其語言溝通、文化理解優勢[5]。由院校派駐專職輔導員監督實習協議執行,確保學生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為持續拓展優質實踐平臺與創新實習模式,院校應當與省級示范園、早教中心合作,共建“教學研一體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課程研發、特色班管理的機會;探索“分段輪崗 + 項目制實習\"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3結語
學前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初始階段,承擔基礎教育作用。實習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關鍵環節,是高職院校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的重點步驟。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區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增進民族交融、發展地區經濟、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大團結的關鍵舉措。在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區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中,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在相關工作中取得重要的實習效果。研究針對專業教育實習指導面臨的現實困境,從扎實推進實習指導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實習指導內容與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指導、積極完善學生實習指導監督評估體系、保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權益與拓展實習實踐機會四個方面提出優化路徑,助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取得更加顯著的工作成效。通過上述路徑優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指導,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現實困境,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潛能,便于學生在學前教育領域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富成,馬雪琴.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價值取向、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4,45(5):77-81.
[2]高嘉成,聞素霞,李廣鑫,等.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新路徑:基于工作記憶訓練的啟示[J].教育生物學雜志.2024,12(4):314-319.
[3]張瑩.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科教導刊,2024(14):7-9.
[4]張婷婷,馬碩晨,蔣福才.高校助力南疆鄉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成效、問題與對策——以S大學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4,34(5):5-10,15.
[5]羅海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的現狀及路徑研究-以陜西省三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24(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