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開拓新局面、展現新成效的關鍵一年。無錫市新吳區江溪街道堅持把“強產業、抓招商、促轉型、強創新、擴內需、優服務”等一系列工作作為實現區域經濟“新跨越”的關鍵抓手,全力以赴探索出一條符合江溪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產業布局上再強化。產業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優化頂層設計,構建科學產業規劃。聚焦新型工業化、先進制造業集群、現代服務業創新等,緊密結合無錫市、新吳區重點產業布局,立足“無錫高新區綜保區協同發展區(無錫粵港澳服務貿易區)”目標定位,加快構建具有“江溪特色”的“452產業圖譜”,切實以科學規劃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緊貼資源優勢,完善都市產業布局。立足江溪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注重發展以跨境電商、直播經濟、文化創意、“它經濟”等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度高、資源消耗少、綜合效益大的現代都市產業,大力培育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積極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全力煥發汽車零部件、自動控制裝置制造等街道支柱產業新活力,統籌推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協同發展。深化數智賦能,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江蘇省“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引導和晶科技、埃梯梯等企業進一步發揮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效應,為街道進一步普及推廣基礎級智能工廠、規模推進先進級智能工廠貢獻關鍵力量。
在精準招商上再提速。項目是點,產業是線,經濟是面。精準錨定靶向,構建多元項目集群矩陣。緊緊圍繞街道產業規劃,既注重工業產業項目,也注重服務業、科創項目,既招綜合效益好的大項目,也招成長性好的小項目,既圍繞傳統支柱產業發展招商,也聚焦搶占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有效實現項目數量與質量雙提升、規模與效益雙突破。聚焦能級躍升,強化重大項目引領效能。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大招商、招大商”不動搖,瞄準上市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著力推動紐迪希亞、智能自控、鑫巨宏等轄區鏈主企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儲備一批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帶動效應強的億元級項目,持續完善產業生態鏈、協同發展鏈,進一步提升在手項目落地轉化率,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集群效應,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促進大發展。創新招商模式,健全聯動協同招引體系。用好用活以商引商、以企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園區招商、科創平臺招商等招商新模式,主動對接北京、長三角(上海)、大灣區(深圳)、西安4個新吳區區域異地創新中心,充分發揮街道“3+1+2”招商隊伍作用,加大與聯東U谷、研祥云馬等優質招商平臺的合作力度,進一步拓寬信息渠道、挖掘項目線索,推動形成“招引—落地—建設—投產”的閉環機制,切實提高招商實效。
在創新驅動上再突破。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主體培育強動能,鍛造科創“生力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建強“科技型中小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上市企業”創新主體梯度培育體系,充分發揮好街道1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力鍛造更多經濟高質量發展“生力軍”。抓載體建設強支撐,營造創新“策源地”。堅持以平臺載體推動創新資源集聚,有效發揮3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及海鈦氪創新中心、北航科創中心、蔚瀾創薈中心作用,縱深推進西安飛地項目,實現創新資源跨區域流動與高效配置。抓人才引育強筋骨,構筑聚才“蓄水池”。重視創新人才引進和后備力量儲備,用好用活“太湖人才計劃”“飛鳳人才計劃”等各類人才政策,進一步深化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產學研合作力度,探索出臺《“人才十條”聚才引才實施辦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態環境。
在消費能級上再躍升。消費不僅是“經濟題”,更是“民生事”。聚焦灣區特色資源,打造消費前沿陣地。依托“無錫高新區綜保區協同發展區(無錫粵港澳服務貿易區)”建設,以工博園片區為核心,加強載體建設,著力吸引粵港澳優質企業、項目落地,將江溪打造成粵港澳與無錫之間的服務貿易前沿陣地。構建多維品牌矩陣,釋放消費集聚效應。充分依托江溪特色資源和文化底蘊,全面打響“悅享江溪”消費品牌,整合紅樽、翠山9號等高端酒店、主題餐廳、特色小吃街資源,打造“江溪有味”美食品牌;將工業遺產、舊廠房等存量閑置資產與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支持1969創意工場創新性改造,滿足年輕群體消費需求,打造“江溪藝境”文化品牌;充分聯動高新萬達、新之城等商業綜合體,打造“江溪悅趣”休閑品牌,以多維度的消費品牌矩陣,全面提升江溪消費吸引力與競爭力。落實惠民消費政策,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深入推進“河岸經濟”,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模式,大力推動招商城伯瀆河沿線改造,以冷瀆港周邊環境提升為契機,串聯起大潤發超市、哥倫布廣場兩大消費中心,塑造濱河商業帶消費增長極。大力提振汽車大宗消費,重點打造“一東一西”工博園東方汽車城與興昌南路汽車生活廣場兩大汽車消費平臺。積極落實惠民消費舉措,全力推動新一輪“數字人民幣惠民消費季”活動,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情。
在服務保障上再優化。進一步壓實責任鏈條,強化協同聯動,扎扎實實將服務保障轉化為發展實效。聚焦政策服務精細化,提升助企惠企效能。圍繞項目招引、落地、建設等關鍵環節,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政策支持,為企業項目落地與持續發展筑牢政策根基。加快出臺街道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政策“十條”,激發商貿流通活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持續加強面向企業的政策宣傳與解讀,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推進政務服務便捷化,塑造高效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健全完善“店小二”工作機制,繼續推行重點企業服務專班制度,充分發揮“江小悉”服務品牌作用,努力實現政務服務的就近辦、快速辦、自助辦、一次辦,致力打造辦事效率高、平臺功能強、服務質量優的政務環境。深化公共服務多元化,強化發展要素支撐。不斷完善基礎配套,注重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提升公共服務能級,加速提升區域環境和城市品質內涵,以“硬環境+軟服務”雙輪驅動增強區域吸引力和人才黏性。緊緊圍繞土地、能耗、控污、融資、人才等要素,積極作為、高效服務,進一步強化“政、企、銀”聯動機制,落實好中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政府搭臺”與“企業唱戲”有機結合,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高質量服務保障為區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系無錫市新吳區江溪街道黨工委書記)責任編輯:陳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