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心聚力,就是要解決人心問題、力量問題。這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百年大黨的重要經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不管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都能夠乘風破浪。而其中最關鍵的一招在于能夠解決好人心和力量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凝心聚力”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重要答案。
凝心聚力是我們黨實現宏偉奮斗目標的重要經驗
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所有的奮斗都是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這一重要論述講清楚了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的問題,即中國共產黨就是來自人民,是無數的中國人民的加入、參與才能鍛造出今天強大的政黨;講清楚了中國共產黨人是為了什么,即在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人民支持擁護而不斷發展起來,又不斷為了人民而發展壯大起來。凝心聚力,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制勝密碼。
我們黨是一個善于制定奮斗目標且又不斷使既定目標得以實現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成立就制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從中共一大到二十大,從“一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我們黨帶領人民制定發展目標。實現這些奮斗目標,關鍵在于凝心聚力,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歷史經驗表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黨既能夠制定可行的奮斗目標,又能夠團結人民群眾一起奮斗,共同實現這個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底氣。
凝心聚力是我們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克服驚濤駭浪的堅強基石
“兵民是勝利之本”。早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深刻地意識到,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屈辱,“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把中國人民組織起來,解決“一盤散沙”的問題,就能夠匯聚強大的不可戰勝的力量。事實證明了毛澤東同志所言,即“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能夠掌握歷史主動,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在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于凝聚了人心、匯聚了磅礴力量。凝心聚力,才能使我們黨有深厚的人民根基,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革,必須要凝心聚力,進行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和風險挑戰面前,廣大人民群眾總是同心同德、齊心協力、頑強奮戰,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干事創業只有凝聚人心,依靠人民團結奮斗,才能無往而不勝,才能戰勝風險挑戰。凝心聚力,無疑是黨和國家迎接各種挑戰的重要基石。
凝心聚力是我們黨保持強大生命力、永葆執政地位的重要根基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黨來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我們黨的生命力、創造力也來自人民,這就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凝聚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人民群眾。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把人民凝聚起來、團結起來。他認為,“一個共產黨員,如果不能團結多數人,團結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和其他民主分子,那就不算是一個好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如此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才能展現出強大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善于組織人民群眾團結奮斗,這是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所在。同樣,能夠團結人民群眾,能夠為人民的利益去奮斗,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幫助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就能夠凝聚人心,得到人民的尊重和擁護,守住人心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守住人民的心,就是要凝聚中國人民的心,匯聚中國人民的力量。
以史為鑒,一個政黨是否有生命力,關鍵在于人,核心是能夠把人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因而,凝心聚力是體現一個政黨組織力的關鍵。從歷史的興衰更替中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唯有凝心聚力,把人民組織起來,才能匯聚磅礴力量,才能戰勝風險挑戰。反之,任何脫離人民群眾、背棄人民、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做法,會被人民痛恨;任何忽視百姓疾苦,漠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做法,將為人民所鄙夷。因此,堅持人民至上,把一切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相統一,才能真正凝心聚力,才能有旺盛生命力。
凝心聚力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人心齊,泰山移”。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就越要凝心聚力、團結奮斗;越是面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加劇,就越要凝心聚力、團結奮斗;越是面臨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就越要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當前,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磅礴偉力。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唯有匯聚人民的力量,才能創造歷史偉業,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并向強起來邁進。唯有凝心聚力,才能凝聚各方面的人心、匯聚各方面力量團結奮斗,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凝心聚力”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這五個現代化的特征來看,每個方面的特征都離不開凝心聚力,都需要匯聚各方力量,凝聚各方面的共識才能實現。其中,既要凝聚中國人民的心,又要凝聚國際社會上愛好和平者的人心和力量,讓一切支持中國、和平友善的國際友人都更加認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只要我們匯聚中國人民的人心和力量,匯聚海外華人華僑、所有中華兒女的人心和力量,匯聚一切愛好和平者的人心和力量,就一定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