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 + 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拓寬視野,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化課堂環境,開展智慧教學。基于此,教師可結合教學需求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各類信息設備等融入中職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教學精準化、趣味化、高效化,進而提升中職數學的教育質量。
一、完善課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中職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備課中,教師可借助大數據平臺查閱課程內容,分析學生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教學重難點,并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融入課堂導入環節,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充分彰顯數學教學的智慧性與藝術性,推動智慧課堂的構建。
在教學“正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教師可借助生活中體現正弦函數的實際場景,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啟發他們思考正弦函數的性質。如向水中投入石子后,濺起的水花使原本平靜的水面形成條條波紋,對波紋進行縱向切面,可看到波紋呈現一種固定的形態,由水花處向遠方蔓延,其形態即為正弦函數的形態。通過這樣精心的設計,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這一強大工具,以生動、直觀且極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現課堂重點內容,猶如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數學奧秘的大門,在多個關鍵維度對學生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意識與直觀想象能力,還顯著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更為智慧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實現高效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及平臺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師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與學習渠道,這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便捷,師生互動更加自由有序。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充分挖掘優質教學資源,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在教授“一元二次不等式\"時,教師可通過“課堂酷”網站中的各類小程序,與學生進行多次互動。如可選用“思享匯”小程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辯論和展示,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師可挑選“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典型習題作為研究重點,組織學生探討解題方法、討論解題過程、展示解題結果,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拓多元學習,突破課堂難點
在中職數學教學實踐中,雖然部分課程安排有小組合作探究,但成效欠佳。學生往往僅是簡單交流,尤其在人數較多時,容易出現閑散游離的情況,導致課堂缺乏互動性,很多學生難以融入其中。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在教授“旋轉體”概念時,教師可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不同需求的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獨立主動且趣味盎然。同時,教師還可將相關學習素材上傳至網絡平臺,鼓勵學生自主下載并使用,并通過后臺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成果,進而進行針對性評估。由此可見,借助信息技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參與程度更高。此外,許多線上教育平臺還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數字化評價,為教師提供精準的結果數據,從而使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貼合學生需求。
綜上所述,中職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教師應深入研究中職數學知識體系,根據教學需求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不僅可充分展現數學學科的特色與魅力,增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凸顯智慧課堂構建的價值所在。
作者單位陜西省眉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