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落后的財務管理工作問題凸顯,因此國家發布政策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的財務管理體系,而財務分析報告作為財務分析內容的承載和企業管理的依據,備受企業關注。文章在闡明財務分析內涵特點及創新要點的基礎上,分析歸納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具體的創新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數字經濟;財務分析;存在問題;創新策略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自動化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管理思維迎來了全新的變革。將諸如“大智移云區”等技術與企業的業務和活動相融合,不僅能夠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助于構建世界一流的財務管理體系,使管理更加智能和科學。正如《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所述一樣,以數字技術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為抓手,構建業財融合的財務報告分析體系才是破局的關鍵。
一、基本概述
財務分析就是采用財務管理專門的方法與技術,對財務報表及關聯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全面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發展走向等的綜合評價過程。具體理論方法包括:
1. 財務報表分析理論。財務報表是財務數據的來源,通過對企業的各類報表,如包括但不限于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進行深入的分析,以評估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2. 財務比率分析理論。財務分析起源于財務比率分析,單獨的指標難以用于評估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通過各種財務比率,如盈利能力比率和償債能力比率等可以評估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3. 行業比較分析理論。實踐表明,單純的財務比率難以對企業競爭力進行評價,而通過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則能夠發現企業自身優勢和劣勢,幫助企業戰略的制定。
數字經濟時代,技術賦能下財務分析的創新,需要明確把握以下三個方向路徑:
第一,流程自動化。流程自動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企業員工重復性及枯燥的活動,H業以往模板化的財務分析報告生成方式需要被RPA替代,從財務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再到財務數據分析的輸入和內容的輸出,最后到財務分析報告的發送,整個流程全部實現自動化。在自動化實施后,企業不僅能解放員工、節省人力成本,更能保障企業的數據安全和工作效率和效益。
第二,分析智能化。在員工層面,分析智能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員工專業化和非理性認知偏差等問題,因為人工智能不會受情感影響,且具備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在管理層面,分析的智能化的目的主要是提供深度的財務分析,融合了財務分析業界極具影響力的理論體系,就好像專門聘請了一位財務分析大師來工作一樣,這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準確快速地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第三,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是企業根據自身數據量和復雜度提出的需求目標,數據可視化將藝術和技術相結合,借助圖形化的方式化繁為簡,兩者相輔相成,一方面,數據是可視化的血肉。另一方面,可視化增加了數據的靈性。企業管理者對數據提出簡潔、高效、交互和多維的需求,而可視化技術恰好能夠滿足,如交互式的儀表盤和實時數據可視化大屏,能幫助企業更精細化管理和全面管理的需求。
二、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創新的必要性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創新具有較強的現實必要性,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數字經濟崛起的現實要求
近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推動,數字經濟以迅猛的速度發展起來,并且已經成為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一個重要的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這種經濟形態以其普惠性、開放性、綠色性和可持續性等顯著優勢,深入地將算力、創新力和管理力融入各行各業之中,極大地激發了社會經濟的活力,為新時代的經濟建設開辟了新的發展圖景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企業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紛紛加強了財務管理的改革實踐。它們依靠數字技術的支撐,拓寬了財務管理的職能和價值邊界,迅速淘汰了那些過時的集權型和分權型管理模式。同時,企業還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框架下,努力進行系統協同和功能整合的建設,這已經成為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治理革新的主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數據的整合、分析和利用,提高財務分析的時效性、系統性和戰略性,已經成為財務管理改革的核心方向。這不僅是企業積極參與數字經濟轉型的路徑選擇,而且也是數字經濟崛起的現實要求,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應然性和現實必要性。
(二)戰略型財務分析轉型的內在訴求
從核心意義上來說,財務分析實際上是對企業在特定時期內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評估和總結,它構成了企業戰略決策制定與調整的關鍵參考依據。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財務分析的職能范圍經歷了顯著的轉變,其戰略轉型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并逐漸成為企業內部治理改革中追求的價值目標。這一變化也凸顯了財務分析創新實踐的必要性。然而,許多企業管理者由于思想認知上的局限性,對于新發展格局形成后的路徑和方向缺乏清晰的認識,因此,無法通過迅速的戰略調整來形成價格競爭、供應鏈競爭等方面的優勢條件。如何依靠戰略性財務分析來快速適應和改變,已經成為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空間與前景大小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已經明確設定了綜合效益產出的目標,其中包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如果不對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的戰略性分析,那么企業將很難實現預期的降本增效目標。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的創新實踐不僅是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發展的需求,也是企業內在革新的價值訴求。
三、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方法的創新需要管理層的支持,但存在幾個普遍問題。一方面,管理層對新技術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理解不足,認為傳統方法已足夠,忽視了創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財務分析創新需要資源投入,但管理層往往優先考慮其他部門,導致財務部門在技術、人才和系統建設方面資源不足。此外,管理層的積極參與對推動財務分析創新至關重要,但他們通常更關注市場和業務增長,對財務分析創新項目關注和參與度不高。
(二)財務分析深度不夠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方法的創新要求財務人員提升能力,但存在不足。目前,許多企業對于新一代數字技術引進應用、人員培訓存在明顯不足,無法為財務分析創新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財務人員專業能力存在局限,數據整合、處理能力有限,導致財務分析創新缺乏數據基礎,也無法充分發揮數據分析決策支持作用。此外,許多財務人員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主動接觸新技術、新方法,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甚至對財務分析領域的技術創新及其他應用存在抵觸心理,嚴重影響了財務分析的價值拓展。
(三)業財融合建設滯后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的創新與轉型,要達到良好預期效果,需要在業財融合整體框架內實施,或者說,業財融合可以為財務分析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撐和數據支撐,是促進財務分析創新實踐長效推進的重要前提。但就現狀來講,許多企業在業財融合實施中存在淺層化、盲目化的問題,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協同缺位,無法形成有效的數據沉淀,導致財務分析也缺乏扎實的數據基礎,最終限制了其職能發揮。再加上缺乏業財融合流程體系上的約束規制,使得財務分析規范性、實效性不足,同樣影響了財務分析工作的可持續推進。
(四)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較低
從現有的財務分析報告生成流程來看,企業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體現在數據收集階段通過子公司上報的形式、數據處理階段使用Excel公式模板、財務分析報告生成階段使用“宏”鏈接數據等形式。傳統的人工處理方式,很難保證數據的完備性與可靠性,且在人工錄入階段,會因為操作失誤帶來數據失真問題,甚至還會發生數據偽造、篡改等失范行為,關鍵是大量的人員經手數據,對數據問題的追責也難以落實。此外,就數據管理維度來講,人工編制、人工處理很難真正挖掘利用數據價值,極有可能出現數據篡改、丟失和泄漏的風險,對決策制定的可靠性產生一定影響。
四、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的創新策略
(一)轉變思維理念,完善基礎保障
第一,從戰略高度轉變思維理念。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離不開技術賦能下的各種先進理念與技術手段,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從戰略高度入手,明確財務分析創新的重要性,并做好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如此才能取得預期的創新實踐效果。在此基礎上,企業要通過高層培訓班、專家講座、行業分享會等渠道,促進管理層形成完善系統的理論體系,從根本上提高財務分析創新重視度。另外,企業要將財務分析創新上升到戰略高度,并在戰略規劃中明確設定創新目標,以及制定可行的執行方案,確保后續方向正確。
第二,企業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RPA+AI的財務分析報告生成項目中還需要有較好的設施保障,首先,是硬件設施,這是相關軟件運行的基礎保障,如網絡、內存、處理器等,尤其是在程序進行遷移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相關硬件設備進行確認,以保障程序的正常運行。其次,軟件設施,需要保障各軟件賬號、權限等的暢通,如在原流程中登錄企業財務系統需要財務人員的指紋,但通過相關權限的開放免除了這一環節,但也存在著部分賬號問題,如使用的Wind軟件為保障賬號的安全,每一段時間就需要賬號和驗證碼的雙重驗證,這就需要人工每一段時間進行檢查。
第三,企業要完善制度保障。數據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資源之一,其真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到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因此,財務分析所依賴的數據必須是真實和有效的。為了確保這一點,企業需要定期對相關數據源進行嚴格的檢查和審核。這不僅包括數據的準確性,還包括數據的完整性和時效性。因此,企業要明確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共享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和標準,并形成常態化制度體系,確保數據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質量和安全,從而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能力建設,提高財務分析深度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要實現財務分析創新的長效推進,必須打造與之相契合的人才隊伍,這也是企業實現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對此,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展開。
第一,企業要制定合理的財務人員培訓方案,保證培訓內容全面、現代,涉及數字技術應用、數據整合分析、數字化場景應用等,全面提高財務分析綜合效率。
第二,為了適應技術迭代速度,企業要持續提供學習資源支持,鼓勵引導財務人員通過自主學習或外部認證考試提升自我,不斷優化知識結構。
第三,企業要通過跨專業培訓,幫助財務人員掌握更多知識技能,有利于他們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業財融合工作,為構建跨部門協同機制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企業要為財務人員提供財務分析實操機會,通過實際參與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切實提高財務分析水平與質量。
第五,企業要引導支持財務人員進行常態化交流分享,及時發現解決問題,促進整體素養提升,包括工作坊、研討會、分享會等,讓他們在交流學習中掌握更多新方法、新思想、新理念等,以便更好地應對財務分析創新。
第六,企業要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前來講座,為財務人員講授最新的財務分析技術,奉獻更多財務分析有效經驗,不斷拓寬財務人員知識視野,精準把握未來發展走向,并以財務分析創新需要為導向進行創新應用。
(三)聚焦業財融合,提高財務分析深度
企業在財務分析創新實踐中,要想提高分析效果與質量,就必須聚焦業財融合,從指標體系、分析方法方面入手進行深層優化,不斷增強財務分析時效性與系統性。
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企業要從業財融合整體層面入手,構建完善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保證在具體分析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業務活動與財務狀況,全面把握企業經營情況,及時發現業財融合的薄弱點、風險點,不斷完善財務分析指標內容,為多維度、深層次推進財務分析工作創造良好條件。具體來講,企業可以對現金流、業務性質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及時增設相關財務分析指標,確保資金管理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另外,在采購額相關指標設定中,要圍繞供應商交貨時效、價格浮動等關鍵指標,深入分析了解具體業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要求相關責任主體進行改進實施,進一步提高采購環節的成效效益水平。通過財務分析指標的細化優化,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切實解決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風險問題,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上有著顯著作用。
另一方面,企業要從組織、方法上進行定向改進,不斷提高財務分析深度。針對企業業財融合建設滯后的問題,應該深層次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從組織結構、分析方法上進行優化提升,從根本上提高財務分析深度。另外,在具體財務分析過程中,還要堅持業財融合原則遵循,就是將其深入落實到財務分析領域,通過全過程、全方位實施提高財務分析深度、廣度。首先,企業要成立專門的財務分析小組,確保相關工作有序有效推進,并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合理制訂財務分析計劃,保證分析目標、過程的科學、可行,并及時反饋財務分析結果,確保相關部門及責任主體及時認識到問題所在,強化主動解決、主動分享的意識。其次,企業要注重財務分析流程深層優化,增強財務分析結果精準性、可靠性。在此過程中,企業要靈活合理選擇財務分析方法,并依據分析對象實際特點進行定向精準分析,如可利用比較分析、比率分析的方法,尋求報表數據、歷史數據存在的相同點、不同點,并據此制定業財融合方案,形成雙向反饋、持續優化的良好閉環機制,進一步推動企業內部治理的革新發展。
(四)加強系統建設,提升智能水平
首先,要加強數據管理,確保真實有效。基于數字技術生成財務分析報告實際上是數據采集、數據加工、數據分析和數據輸出的一個過程,數據貫穿始終,所以需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財務分析中使用的很多數據來源于財務系統中,但財務系統中很多數據來源于人工錄入,如果在人工錄入的過程中產生數據偏差問題,這將會對分析結果造成極大的影響,會嚴重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制定和實施效果,因此,企業如果未來開展全面的數字化建設,可以考慮將各類數據源和系統之間的連接打通,通過RPA的方式直接和業務系統進行連接,數據既能保障真實性和有效性,又能實現實時互聯的效果。
其次,要加強系統運維能力建設。財務分析的方法可能會適應管理層的需求、數字化建設的進展等內部因素,以及政策變化、技術進步和財務分析理論的更新等外部因素而發生變化。由于這些變化的時間點具有不確定性,企業所采用的財務分析方法可能會進行動態調整。此外,在整個項目建設期和質量保證期內,盡管企業會努力處理項目中的報錯信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內部系統和所依賴的外部工具都可能發生變化。因此,企業必須相應地增強自身的運維能力。通過利用項目相關的文件、用戶操作手冊以及參與項目的員工,企業可以構建起自身的運維團隊,確保項目的整體運行穩定。
最后,構建基于RPA的財務分析報告生成流程。針對上述企業分析缺乏深度、信息孤島效應明顯、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等問題所帶來的數據安全性低、監管難度高、多系統查詢等痛點,結合RPA技術的特點,針對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生成的業務流程,可以構建由數據采集與清洗、AI工具和報告生成與發送三個部分組成的全新流程,整個流程將由一個機器人構建三個部分,共同組成了財務分析報告生成流程,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做到了科學性、完備性和安全性共存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在該流程下,可以按照不同管理層的需求,將PPT內容和可視化內容等進行整合,如企業負責人更偏向于以H5鏈接形式制作的高度匯總和概括化的可視化儀表盤,而財務部負責人針對會議匯報的需要,使用更為詳細的PPT和部分可視化數據,為了存檔的需要則將相關文檔轉換成PDF格式。當然,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不可能沒有出現任何內容上的錯誤,有的錯誤可能是偶發性的,如生成的順序偶爾被打亂,也有的問題可能一直存在,如ChatPPT生成財務分析報告時內容排版不夠美觀,這時就需要記錄相關問題,并給出修改意見,工程師會根據問題出現的頻次和緊急程度進行優化。之后,RPA將充當檔案人員的角色,將相關原始數據、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分類進行歸檔,以便于管理和維護。
五、結語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改革實踐,利用數字技術拓寬財務管理職能,淘汰過時管理模式,進行系統協同和功能整合,提高財務分析的實效性、系統性和戰略性。另外,財務分析是企業戰略決策的關鍵參考,其職能范圍在數字經濟時代顯著轉變,戰略轉型趨勢明顯。企業需要依靠戰略性財務分析快速適應和改變,以實現預期的降本增效目標。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分析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財務分析深度不夠、財融合建設滯后、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對此,企業需要加強管理層對新技術應用的理解和支持,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加快業財融合建設,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實現財務分析的創新和轉型。
參考文獻:
[1]金精文.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智能化框架及發展模式探究[J].中國市場,2024(32):153-156.
[2]劉志高,陳煜明.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中“V字”模型應用邏輯與推進策略[J].財會通訊,2024(20):8-12.
[3]劉金埕.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4(17):118-120.
[4]田君.數字經濟時代下的企業經濟管理策略轉型[J].營銷界,2024(13):35-37.
[5]強衛明.論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思路[J].中國中小企業,2024(06):210-212.
[6]劉青.淺談人工智能在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財訊,2024(09):165-167.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