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5)14—0088-03
信息科技學科本身就具有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更是賦予了其新的價值和意義。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學課程,它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信息科技知識,強調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大核心素養。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視角進行的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既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落實新課標的有效路徑,它指引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
信息科技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的必要性
1.整體設計,實現對知識的整體建構
信息科技學科的單元學習是以項目為依托展開的。課前,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平臺下發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讓學生初步學習和了解;課中,學生結合活動設計進行創意實踐,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課后,結合總結梳理、自我評價進行知識的重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體感知、整體建構、遷移提升和重構拓展,體現學習過程的連續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實現真實性的自主學習。
2.“教-學-評”一致性,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率高
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進行的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是逆向的,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并以始為終,具體呈現如上頁圖1所示。單元前測是對學情進行診斷性評價,根據學情制訂學習目標,確定預期目標;然后根據預期目標確定單元大概念,進而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接著圍繞目標和評估證據設置驅動問題,設計學生學習體驗活動;單元后測則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構拓展。在這樣的逆向設計中,學生能夠更全面、更具體地展開學習,學習效率較高。

3.高價思維力帶動低階學習力
在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進行的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導人驅動性問題為學生創造高階思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進而使其對學習任務進行信息加工和信息處理,積極完成作品。在作品完成過程中由高階思維力帶動低階學習力,使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觀其物,知其原理”,感受信息科技學科的魅力和對生活的影響。
信息科技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實例
下面,筆者以“創意臺燈設計
項目為例,展開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構建、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1.單元選題分析階段
(1)精煉學科大概念。學科大概念是確定單元主題的核心,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辨清前后單元的邏輯關系,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邏輯體系、價值意義體系?!皠撘馀_燈設計”項目的單元學科大概念屬于 ?5~6 年級學段要求的“過程與控制”模塊中的“系統與模塊”,對應新課標“過程與控制”模塊的內容要求(1)和(②),主要是讓學生體驗和認識身邊的過程與控制系統,了解過程與控制系統包含輸入、計算、輸出三個環節。筆者將本項自的學科大概念精煉為生活中臺燈的控制系統(如圖2)。
(2)核心素養分析,如表1所示。
2.具體實施
① 結合新課標內容要求,筆者將學習過程分為整體認知構建、整體探究構建、整體遷移構建、整體重構拓展四個階段,具體如下頁表2所示。
② 教師整體概述“創意臺燈設計”的大單元學習過程,讓學生對整個單元有整體認知。具體包括單元概述、新課標分析、單元四大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邏輯結構、價值意義結構)、單元學習目標、單元情境任務、單元評價、學習導航等。
③ 根據大單元設計,分學時展開探究,具體分析“創意臺燈設計”項目的學習目標、學時情境任務、學生學習活動、拓展學習、學時評價、學習任務單等。
3.成果展示階段
筆者設計了三個學習體驗活動:
第一個學習體驗活動:學生在整體認知構建階段,通過網絡搜索、翻閱書籍等途徑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創意家居,探究創意家居中臺燈的樣式、構造、功能。


第二個學習體驗活動:學生在整體探究構建階段,基于開源理念,通過開源硬件系統讓臺燈創意亮起來。
第三個學習體驗活動:學生在整體遷移提升階段,結合生活便利性,通過添加超聲波、蜂鳴器等傳感器,借助“如果…那么”程序語句實現創意臺燈的智能化。活動之間相互融通與遞進,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過程與控制系統實現的創意性及對生活的影響。
在整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參與度高,創造出了閃爍臺燈、感應臺燈及觸碰臺燈,加強了團隊合作,提升了學科核心素養。
反思
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大單元學習過程設計,作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途徑,強調培養學生利用信息科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進行整體認知構建、整體探究建構、整體遷移構建、整體重構拓展,真正實現了真實性學習,使學生學科素養得以發展。但在具體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習內容的呈現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水平和接受方式,學生學習過程不充分。二是,創設的部分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無關,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三是,在一些大單元學習過程中設置的資源種類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以上問題,后續在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楊曉(1986.7—),女,山東省濰坊市人,漢族,碩士學歷,初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