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全國文明村一一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安底鎮桂花村,青山疊翠,溪水潺潺,一幅文明新畫卷徐徐展開。畫卷里的故事,是腳下道路的光亮,是產業發展的紅火,更是鄉風民心的溫度。
環境提升繪就宜居新畫卷
暮色漫過農莊時,桂花村的太陽能路燈準時亮起,早出晚歸的村民步履輕快地踩著光斑回家。村民萬紅亮指著腳下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感慨:“從前雨天滿腳泥,現在車子直通田坎邊,變化太大了!”這條從村頭蜿蜒至山腳的“黑絲帶”,徹底終結了“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歷史,串起了白墻灰瓦的和美家園。
路的變化,是桂花村煥新的起點。目光所及,垃圾收集設施完備,污水處理終端讓村民告別了污水橫流的煩惱。村里的健身廣場熱鬧非凡,白天是孩童嬉戲的樂園,夜晚則成了鄉親們跳廣場舞的地方…
還有一個喜人的變化:山里的清泉順著水管流到家家戶戶,擰開龍頭就可以喝到甘甜的泉水,農家小院窗明幾凈,衛生廁所覆蓋率超 90% 。“環境清爽了,老百姓的日子才真正叫安逸。”村支書羅世斌自豪地說。
產業興旺鋪就致富新畫卷
好政策催生好產業。新修機耕道串聯起2000畝高梁地,青脆的苗稈間,村民劉文忠算起增收賬:“去年畝產400多斤,今年擴種到15畝,就盼著能繼續大豐收!”這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承載的是老百姓豐收的喜悅和希望。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金沙古酒廠在此扎根,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崗位。交通的暢達,也讓嘉能煤業洗煤廠落戶村旁,8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月均收入穩穩當當3500元左右。從田壟間的高梁綠到廠房里的就業紅,好環境鋪就的“快車道”,讓很多老百姓嘗到了發展的甜頭。
“旺季天天滿座,許多外地游客泡完溫泉后都愛來嘗鮮!”農家樂老板李紅艷笑著說。泳衣店老板彭文明則表示:“高速通了,游客多了,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貴金古高速通車后,憑借46°C 的硫磺溫泉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金字招牌,年均接待游客2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突破1200萬元,帶動了農家樂、民宿等業態蓬勃發展,桂花村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鄉風文明抒寫和美新畫卷
2014年夏天暴雨,鄰鎮村民李冬林被沖進溝渠。危急時刻,村民歐國富和彭正明不顧個人安危,合力將李冬林救起。2014年12月,金沙縣人民政府授予兩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事跡傳遍鄉里。如今,村里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已評出51戶示范家庭,引領著“人人爭先進、戶戶創文明”的熱潮。“村民們紛紛以先進為榜樣,家家風貌都在自覺提升。”羅世斌說。
老支書歐國舒是村里的“詩農”,白天種地,晚上寫詩。他筆下既有“萬畝森林萬載情”的青山畫卷,也有“駝腰白首馱子孫”的深情牽掛。這些沾著泥土芬芳的詩句,被他巧妙融入村文藝宣傳隊的表演,讓傳統文化煥發新彩。
每年春節期間,舞龍隊穿街走巷,七彩煙花絢爛夜空,城里人慕名而來。平日里,農家書屋人氣十足,漢子學農技,婦女看食譜,孩子寫作業,文化在書卷氣的彌漫中浸透大家的生活。“以前閑了就蹲墻根打牌,現在大伙兒比著學技術、搞文藝!”組織活動的村干部笑得欣慰。目前,桂花村內5個文化廣場、農家書屋、足球場更成為村民的“精神充電站”,夜幕下的廣場舞與詩詞朗誦會,演繹著鄉村文化的多元活力。
如今的桂花村,以文明為筆、以實干為墨、以振興為要,在希望的田野上勾勒更富活力的圖景。